节点文献
浅析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幼儿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而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积淀和独特的价值。因此,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教育中,不仅能够加强幼儿的文化自信心,还能够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幼儿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岁月的沉淀,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保存延续着,是充满着中国底蕴的艺术文化,是承载着团圆祥和的节日氛围,亦是包含着博大精深的诗词歌赋……这样深刻的文化值得被用来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帮助幼师去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并且培养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主动去传承我们民族所具有的优良文化与传统。本篇文章就幼儿教育中的传统文化融入,谈谈具体的教育策略。
一、传统融入日常,感受内涵趣味
提到中华传统文化,或许能想到的是那些具有深刻意义的文化传统,感觉仿佛离生活也很遥远。但其实,中华传统文化在无形之中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幼师可以将这些传统融入到日常之中,更能够让幼儿们自然地接触到这些文化底蕴。在班级内环境的布置时,幼师可以选择设置一个班级内部的文化墙,将中华传统文化在墙面上展示出来。比如,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图文介绍,以丰富有趣的图画形式展示在班级的文化墙之中。另外,幼师还可以就中华传统美德对幼儿们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比如,节约粮食就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幼儿们进行午餐进食时,幼师可以教导孩子们不挑食、不偏食,吃少饭打多少饭,量力而行,不去浪费粮食。还可以结合中国的传统古诗《悯农》,利用古诗词内容教导幼儿们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此外,幼师还可以在班级内部设置班级规矩,利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参考设置,讲求立德树人,有德才有为。在课堂之外的碎片时间,幼师也可以进行合理的利用。比如,在休息的时候可以适当地给幼儿们播放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趣味小知识影片。如,播放《字从遇见你》,让幼儿趣味化地了解文字形成的过程。播放《此画怎讲》利用名画的形式,为幼儿们讲解历史典故。还可以给幼儿们播放好看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表演,让幼儿们更进一步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在生活之中融入传统文化,让幼儿们更容易的接受到传统文化,学习传统美德,培养优良的中华传统精神。
二、创新传统文化,激发喜爱之心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单单应该只是局限于传统的传承,还应该将传统创新化、创意化,让幼儿们更加轻松地学习到传统文化。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时候,幼师就可以在课堂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对课堂内容进行创新,让幼儿们在无形之中也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在对于幼儿儿歌的教学时,幼师是可以选择诗词,民谣等等,具有中华文化传统特色的内容,结合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演唱学习,并且给幼儿们解释该诗词或是该民谣其中内涵的深意,让幼儿们在有趣的演唱模式学习中,也能够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在教学的同时,还可以融入中华的传统乐器,如,笛子、陶笛、葫芦丝等等,利用简单的中国传统乐器,感受中国古典之美,进而提高幼儿们的审美情趣。在给幼儿们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幼师也可以借用中国的传统寓言故事,利用生动化,丰富化的教学模式。比如,幼师可以给幼儿们教学“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以此来告诫幼儿们要努力向上,不要寄希望于不劳而获。结合多媒体进行动画版的视频投放,以动画的形式吸引幼儿们的集中力,让幼儿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到故事情节,体会到其中的内涵深意。此外,还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寓言故事进行二次创作,如改编成有趣的情景化表演,或者是趣味的舞蹈,歌唱等形式,让幼儿们在趣味化学习的同时,更加体会到其中的内涵意义。通过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运用更加创新化,趣味化的教学方式,去丰富幼儿的课堂,让幼儿们更加能够感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内涵。
三、丰富手工活动,体验传统文化
幼儿阶段的幼儿们具有爱玩乐的天性,把握好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师可以利用更趣味化的动手教学模式,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输出。首先,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有许多手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剪纸花、刺绣、中国结、陶瓷等等。幼师可以将这些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策划成幼儿们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让他们更进一步的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举办编制中国结活动,幼师先教给幼儿们简单的编织方法,然后幼儿们跟着模仿编织。并且告诉幼儿们中国结所蕴含的幸福祥和的寓意,体会中国文化的魅力。做出来的成品还可以挂在自己的背包上,或者是展示教室的文化展示墙上,让幼儿们也体会到动手制作的成果带来的快乐。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节日,举办相应的节日美食活动。比如,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端午节需要吃粽子,中秋节需要吃月饼,元宵节需要吃汤圆,冬至需要吃饺子……幼师可以组织节日传统食物手工活动,利用即将到来的不同节日,设置所要制作的不同传统食物的活动。在做传统节日食物的同时,还可以给幼儿们介绍各种节日的由来和各种食物的寓意,以此来丰富幼儿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另外,还可以举办中国画绘画比赛,幼儿可以画毛笔水墨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等,体验传统绘画的过程,感受独特的中国美学。利用格式各样的动手实操活动,让幼儿们在趣味之中,体会中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处,感受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变得更具民族自豪感,更具文化自豪感。
在现代社会信息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习惯快速切换和碎片化的世界中。因此,幼儿教育需要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把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思想、价值和美德教给幼儿,有利于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幼儿更好地融入到我们这个国家的发展中去。
参考文献:
[1]王悦欣.浅析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J].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1(3):1425.
[2]仉棚棚.浅析幼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J].文渊(小学版),2021(11):3298,3300.
关键词:幼儿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岁月的沉淀,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保存延续着,是充满着中国底蕴的艺术文化,是承载着团圆祥和的节日氛围,亦是包含着博大精深的诗词歌赋……这样深刻的文化值得被用来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帮助幼师去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并且培养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主动去传承我们民族所具有的优良文化与传统。本篇文章就幼儿教育中的传统文化融入,谈谈具体的教育策略。
一、传统融入日常,感受内涵趣味
提到中华传统文化,或许能想到的是那些具有深刻意义的文化传统,感觉仿佛离生活也很遥远。但其实,中华传统文化在无形之中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幼师可以将这些传统融入到日常之中,更能够让幼儿们自然地接触到这些文化底蕴。在班级内环境的布置时,幼师可以选择设置一个班级内部的文化墙,将中华传统文化在墙面上展示出来。比如,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图文介绍,以丰富有趣的图画形式展示在班级的文化墙之中。另外,幼师还可以就中华传统美德对幼儿们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比如,节约粮食就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幼儿们进行午餐进食时,幼师可以教导孩子们不挑食、不偏食,吃少饭打多少饭,量力而行,不去浪费粮食。还可以结合中国的传统古诗《悯农》,利用古诗词内容教导幼儿们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此外,幼师还可以在班级内部设置班级规矩,利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参考设置,讲求立德树人,有德才有为。在课堂之外的碎片时间,幼师也可以进行合理的利用。比如,在休息的时候可以适当地给幼儿们播放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趣味小知识影片。如,播放《字从遇见你》,让幼儿趣味化地了解文字形成的过程。播放《此画怎讲》利用名画的形式,为幼儿们讲解历史典故。还可以给幼儿们播放好看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表演,让幼儿们更进一步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在生活之中融入传统文化,让幼儿们更容易的接受到传统文化,学习传统美德,培养优良的中华传统精神。
二、创新传统文化,激发喜爱之心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单单应该只是局限于传统的传承,还应该将传统创新化、创意化,让幼儿们更加轻松地学习到传统文化。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时候,幼师就可以在课堂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对课堂内容进行创新,让幼儿们在无形之中也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在对于幼儿儿歌的教学时,幼师是可以选择诗词,民谣等等,具有中华文化传统特色的内容,结合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演唱学习,并且给幼儿们解释该诗词或是该民谣其中内涵的深意,让幼儿们在有趣的演唱模式学习中,也能够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在教学的同时,还可以融入中华的传统乐器,如,笛子、陶笛、葫芦丝等等,利用简单的中国传统乐器,感受中国古典之美,进而提高幼儿们的审美情趣。在给幼儿们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幼师也可以借用中国的传统寓言故事,利用生动化,丰富化的教学模式。比如,幼师可以给幼儿们教学“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以此来告诫幼儿们要努力向上,不要寄希望于不劳而获。结合多媒体进行动画版的视频投放,以动画的形式吸引幼儿们的集中力,让幼儿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到故事情节,体会到其中的内涵深意。此外,还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寓言故事进行二次创作,如改编成有趣的情景化表演,或者是趣味的舞蹈,歌唱等形式,让幼儿们在趣味化学习的同时,更加体会到其中的内涵意义。通过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运用更加创新化,趣味化的教学方式,去丰富幼儿的课堂,让幼儿们更加能够感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内涵。
三、丰富手工活动,体验传统文化
幼儿阶段的幼儿们具有爱玩乐的天性,把握好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师可以利用更趣味化的动手教学模式,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输出。首先,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有许多手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剪纸花、刺绣、中国结、陶瓷等等。幼师可以将这些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策划成幼儿们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让他们更进一步的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举办编制中国结活动,幼师先教给幼儿们简单的编织方法,然后幼儿们跟着模仿编织。并且告诉幼儿们中国结所蕴含的幸福祥和的寓意,体会中国文化的魅力。做出来的成品还可以挂在自己的背包上,或者是展示教室的文化展示墙上,让幼儿们也体会到动手制作的成果带来的快乐。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节日,举办相应的节日美食活动。比如,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端午节需要吃粽子,中秋节需要吃月饼,元宵节需要吃汤圆,冬至需要吃饺子……幼师可以组织节日传统食物手工活动,利用即将到来的不同节日,设置所要制作的不同传统食物的活动。在做传统节日食物的同时,还可以给幼儿们介绍各种节日的由来和各种食物的寓意,以此来丰富幼儿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另外,还可以举办中国画绘画比赛,幼儿可以画毛笔水墨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等,体验传统绘画的过程,感受独特的中国美学。利用格式各样的动手实操活动,让幼儿们在趣味之中,体会中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处,感受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变得更具民族自豪感,更具文化自豪感。
在现代社会信息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习惯快速切换和碎片化的世界中。因此,幼儿教育需要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把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思想、价值和美德教给幼儿,有利于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幼儿更好地融入到我们这个国家的发展中去。
参考文献:
[1]王悦欣.浅析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J].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1(3):1425.
[2]仉棚棚.浅析幼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J].文渊(小学版),2021(11):3298,3300.
- 【发布时间】2023/9/5 10:49:16
- 【点击频次】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