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马培培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文峰中心学校翰林苑分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的生命。”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听课中发现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往往只流于形成,实验效果低迷。因此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选择合适材料,方便实验操作;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适时巧用评价,发挥评价作用”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科学实验教学实例出发,对有效开展实验教学提出了四种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和兴趣;二、制作或改良实验教具,让实验教学更直观;三、合理的小组分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四、建立恰当的评价机制,保障实验教学有序进行。为小学科学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倡导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想——寻找证据,进行实验验证——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这四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寻找证据,进行实验验证”,往往证据都是通过实验得来,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因而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那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每个科学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和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先从备课开始,仔细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元素,认真分析学情,从学生的已知水平出发,了解到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做到“备教材,备学生”。比如教师可以选择:讲故事、魔术表演、玩游戏、实物展示等方式,给学生设置各种悬念,这样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教学《水珠从哪里来》一课时,可结合教学内容以魔术的形式导入课题。利用水蒸气遇冷形成水珠的原理,采用一个冷凝装置,在它的上方添加一块镜片,当冷凝装置通电冷却的情况下,使镜片也达到冷却的效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却的镜片,就会在镜片上慢慢凝结成小水珠,先是镜片变模糊,然后就看到了小水珠。在投影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水珠从无到有的过程。此时,教师提出“这些水珠从哪里来的呢”就水到渠成,激发了他们浓厚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也能顺其自然地导入课题。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再设置一个“魔术揭秘”,将魔术装置一一展示给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去揭秘水珠的形成,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所学知识点。
  二、制作或改良实验教具,让实验教学更直观
  实验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具,好的实验教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科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实验操作等方面的困难,可以从实验教具上下功夫,比如:可以用一些材料自己制作实验教具,或者对原有的实验教具进行改良,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运动起来会怎样(一)》一课时,学生对“人体是怎样进行呼吸”这一点难于理解,书上只有图片展示,为了使学生更清晰地看到呼吸过程,采用了制作呼吸模型解决难题。此呼吸模型采用橡胶管、2个气球和2个矿泉水瓶组装而成,橡胶管模拟气管和支气管,气球模拟肺,矿泉水瓶模拟胸廓。当我们用手按压矿泉水瓶时,可以看到气球会收缩,模拟呼气;当手松开时,看到气球膨胀,模拟吸气。利用此呼吸模型,让学生能很清晰地看到呼吸,呼吸时气体的流动路线也一目了然,解决了“如何理解呼吸”的教学难题。
  又如:在此课教学中,有一个气体验证实验,将吸入和呼出的两种气体通过燃烧的火柴进行检验。教材中是通过两根燃烧的火柴,分别放入两种气体中,比较火柴燃烧的现象。在此实验操作中,要保证两根火柴同时放入是比较难于控制的,如果没有同时放入两种气体,比较火柴燃烧的时间就没有意义。为保证实验成功,将实验操作改为将两根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两种气体中,利用一个蜡烛托举装置。此装置用铜丝和2段蜡烛制成,利用此装置可以同时将燃烧的蜡烛放入两种气体中,使燃烧现象对比更明显,让学生很清晰的看到两种气体的不同,解决了不能保证同时放入两种气体的困难。
  三、合理的小组分工,可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实验教学的形式通常都是小组合作,成功的小组合作可以保证实验教学能顺利完成,也能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小组合作失败往往是由于小组内学生没有分工或者分工不明确导致的。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之前,教師可以将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主要是材料员、组长、实验员、观察员、记录员、汇报员等,也可以一个学生身兼多职。材料员主要负责领取器材、保管器材、整理上交器材;组长主要负责协调本小组成员的分工;实验员主要负责实验操作;观察员主要负责观察实验现象等;记录员主要负责将实验现象等记录在记录表中;汇报员主要负责将本组的实验结果在全班汇报交流,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可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确定,有了分工,就能使实验教学更轻松。正如俗话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用在小组合作上也很适合。
  例如:在教学《校园的树木》一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内对一颗大树进行观察,在这个观察实验中,教师可以将观察内容加以划分,分成4-5份,让学生自主选择任务,有绘画优势的学生可以选择树皮拓片,或是画叶片和整颗树的外形;书写认真的学生可以选择记录观察结果等等,让小组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然后将每个成员的观察结果进行汇总,完成小组的观察任务。
  四、建立恰当的评价机制,保障实验教学有序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精彩的评价语言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也能帮助教师很好的把控课堂。实验评价可以采用教师实时评价和小组评价两种方式相结合。
  教师实时评价是指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根据每个小组或学生实验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过程、实验中的表现、实验记录情况、能否有自己的见解、是否还能提出其他问题等方面进行口头语言评价。比如:“第1小组的实验操作真规范!”“第4小组的同学分工明确,能及时将结果记录下来,真棒!”等等。小组评价可采用评价表的方式,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用分数进行衡量。这样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使实验教学能有序进行。
  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中需要攻克的难题。要上好科学课,必须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和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一定能实现科学教学目标。然而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肯定还有不少,还需要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为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治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24期
  [2]薛青;对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宁夏教育科研;2016年01期
  [3]张泽敏;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年15期
  [4]莫晓燕;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1期
  [5]姚亮;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年12期
  • 【发布时间】2023/9/5 10:49:52
  • 【点击频次】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