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五育并举背景下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五育并举思想背景下,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遵照“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初步形成“德育养心性、智育增思维、体育强体魄、美育蕴涵养、劳动育品质”的育人体系,探索五育并举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真正实现五育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五育并举;语文教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一、渗透德育元素,德育养心性
语文核心素养之首就是文化自信。可见,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学应整合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实现大概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落实每个单元任务群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开发德育资源,挖掘人文素材。
在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课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发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渗透于日常教学之中。例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成长”这个主题编排了《文言文则》、《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四篇课文,展示了不同时代少年儿童成长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成长故事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
(二)创设德育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创设具体的德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觉接受道德教育。例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加上生动传神的讲解,这样让学生在欣赏双龙洞优美风光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
(三)融入道德教育,促进品质形成。
口语交际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渠道。在口语交际中,教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进行劝说,如何说新闻,如何进行自我介绍等等,通过一个个交际场景,进行表达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礼貌待人,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交际品质。在生字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融入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接受道德教育。例如,在教学“聪”字时可以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创编一个德育故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构造方式,让生字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会记住这个很有意思“聪”字:耳朵长长的,会听;眼睛尖尖的,会看;嘴巴方方的,会说;心在下面,会想。还可以在朗读课文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朗读课文,注重情感投入和影响作用,引起情感共鸣,受到道德教育的熏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智育增思维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隐性的,其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才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在五育并举思想下,语文教学应该创新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一个个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促进语言运用及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段及学情特点,采用自主式、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到了中高年级,每学期的教材都有一个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有提问、预测、批注等阅读策略,在这个单元,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的同时,增强思维的训练,并将其阅读方法自觉运用到阅读实践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强化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在教学中,通过模拟情境、角色扮演、游戏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进行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特别要注重小练笔以及词句段运用的训练,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的同时将其学以致用,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三、进行审美熏陶,美育蕴涵养
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的熏陶,去感受语言美、艺术美和情感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一)阅读名著,欣赏文章之美。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名篇名著,去感受语言文字背后的艺术美和思想美。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读欣赏一些优美生动的语段,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经常练笔,体会创作之美。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经常练笔,进行语言创作。在四年级下册三单元关于现代诗歌的单元,让学生在收集诗歌、整理诗歌、创编诗集的学习活动中,这样不仅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还能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创造美和表达美的能力。
(三)?借助音乐、美术,培养审美情趣。
教师借助优美的歌曲和音乐片段引入新课,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美和情感美。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作品,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还可以结合美术元素进行语文教学,例如在教学《清明上河图》时,教师通过介绍时代背景,通过展示作品的视觉艺术,感受感受画家精湛的画技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融入劳动、体育元素,强体魄促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体育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劳动及体育知识,增强体育锻炼与劳动的意识,从而增强身体素质。
(一)读写劳动、体育类文章,增强体育锻炼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劳动、体育类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分析,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让学生了解劳动、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及劳动实践课程,例如跳绳比赛、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之后让学生进行写作。记得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那次,我玩得……》,在课前,我们班组织了一次跳绳比赛,让每个学生开心地参与其中,去体会玩的快乐。再如教学《悯农》时,教师可以引入种植水稻的知识,去感受农民的艰辛,从而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这样,在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不仅能激发学生体育锻炼与劳动实践的意识,还能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二)结合劳动、体育元素,拓展能力素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渗透劳动的意识。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时,引入植树节的元素,让学生懂得要伟人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课后,还可以组织一些劳动实践活动,如种植树木、打扫校园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还可以结合体育元素进行语文教学,如遇到一篇关于奥运会的文章时,可以引入奥运会的相关知识内容,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奥运会的背景和历史,还能让他们了解现代奥运会的发展和变化。
五、结语
总之,五育并举思想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理念,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全面渗透与深度融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选取适切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让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2]刘国芬.五育并举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科学,2019(5):12-14.
[3]宋华丽.五育并举思想下的语文教育探究[J].教育论坛,2017(6):45-50.
关键词:五育并举;语文教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一、渗透德育元素,德育养心性
语文核心素养之首就是文化自信。可见,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学应整合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实现大概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落实每个单元任务群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开发德育资源,挖掘人文素材。
在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课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发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渗透于日常教学之中。例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成长”这个主题编排了《文言文则》、《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四篇课文,展示了不同时代少年儿童成长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成长故事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
(二)创设德育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创设具体的德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觉接受道德教育。例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加上生动传神的讲解,这样让学生在欣赏双龙洞优美风光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
(三)融入道德教育,促进品质形成。
口语交际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渠道。在口语交际中,教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进行劝说,如何说新闻,如何进行自我介绍等等,通过一个个交际场景,进行表达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礼貌待人,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交际品质。在生字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融入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接受道德教育。例如,在教学“聪”字时可以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创编一个德育故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构造方式,让生字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会记住这个很有意思“聪”字:耳朵长长的,会听;眼睛尖尖的,会看;嘴巴方方的,会说;心在下面,会想。还可以在朗读课文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朗读课文,注重情感投入和影响作用,引起情感共鸣,受到道德教育的熏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智育增思维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隐性的,其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才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在五育并举思想下,语文教学应该创新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一个个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促进语言运用及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段及学情特点,采用自主式、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到了中高年级,每学期的教材都有一个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有提问、预测、批注等阅读策略,在这个单元,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的同时,增强思维的训练,并将其阅读方法自觉运用到阅读实践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强化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在教学中,通过模拟情境、角色扮演、游戏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进行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特别要注重小练笔以及词句段运用的训练,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的同时将其学以致用,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三、进行审美熏陶,美育蕴涵养
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的熏陶,去感受语言美、艺术美和情感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一)阅读名著,欣赏文章之美。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名篇名著,去感受语言文字背后的艺术美和思想美。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读欣赏一些优美生动的语段,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经常练笔,体会创作之美。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经常练笔,进行语言创作。在四年级下册三单元关于现代诗歌的单元,让学生在收集诗歌、整理诗歌、创编诗集的学习活动中,这样不仅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还能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创造美和表达美的能力。
(三)?借助音乐、美术,培养审美情趣。
教师借助优美的歌曲和音乐片段引入新课,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美和情感美。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作品,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还可以结合美术元素进行语文教学,例如在教学《清明上河图》时,教师通过介绍时代背景,通过展示作品的视觉艺术,感受感受画家精湛的画技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融入劳动、体育元素,强体魄促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体育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劳动及体育知识,增强体育锻炼与劳动的意识,从而增强身体素质。
(一)读写劳动、体育类文章,增强体育锻炼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劳动、体育类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分析,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让学生了解劳动、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及劳动实践课程,例如跳绳比赛、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之后让学生进行写作。记得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那次,我玩得……》,在课前,我们班组织了一次跳绳比赛,让每个学生开心地参与其中,去体会玩的快乐。再如教学《悯农》时,教师可以引入种植水稻的知识,去感受农民的艰辛,从而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这样,在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不仅能激发学生体育锻炼与劳动实践的意识,还能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二)结合劳动、体育元素,拓展能力素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渗透劳动的意识。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时,引入植树节的元素,让学生懂得要伟人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课后,还可以组织一些劳动实践活动,如种植树木、打扫校园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还可以结合体育元素进行语文教学,如遇到一篇关于奥运会的文章时,可以引入奥运会的相关知识内容,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奥运会的背景和历史,还能让他们了解现代奥运会的发展和变化。
五、结语
总之,五育并举思想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理念,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全面渗透与深度融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选取适切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让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2]刘国芬.五育并举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科学,2019(5):12-14.
[3]宋华丽.五育并举思想下的语文教育探究[J].教育论坛,2017(6):45-50.
- 【发布时间】2023/9/5 10:50:16
- 【点击频次】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