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和依据.小学数学主要包括计算教学,图形认知等内容,其中计算教学不仅是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更对学生将来的生活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高;计算教学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是数学学习与数学能力发展的根基,是训练学生思维独立性、深刻性、严密性、灵活性、敏捷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提高妮?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计算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兴趣就是动力,它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为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训练时形式要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PPT视算,听算;限时口算等;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要多种多样,要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去刺激学生;在教学中还可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二、让学生在理解算理和法则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立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要有清楚的算理,准确的计算法则,那么学生在做四则计算题的时候,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且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都将会得到保障。
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例如:9+7,就可以把7分成1和6,把分出的1和9相加得10,再加上6就得16)和破十法(例如:12-9,就可以把12破成为9和3,用这里的9去减9得0,再加原先分得的3,所以12-9=3),相同数连加的概念(例如:7+7+7+7+7=?它是5个7连加,可以用乘法7×5来计算),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把这些知识牢牢的记住,以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三、让学生在弄清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
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一道题,如果运算顺序发生了变化,计算题的意思就发生了变化,随之计算结果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378-78×5和(378-78)×5如果不看清楚的话,就可能发生错误),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
四、让学生在弄清运算定律的意义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的和例如:237-(37+152)。”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从这些运算定律的内在含义去理解,去剖析每一个运算定律形式、特点,灵活运用这些运算定律。
五、让学生在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强化训练的过程中去提高计算能力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强基本训练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和计算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
如879×436这一题,就要进行9次乘法口算和14次加法口算,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口算出错误,笔算就必然会出错误。因此,不仅低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
六、让学生在有计划地组织练习过程中提高计算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重视算理和法则的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运算定律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也是很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而长期的教学工作,非一朝一夕就见成效的工作,而且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个人觉得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
七、增强简算意识,提升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在本段数学教学里,主要使用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实行简算。所以,在本段学习中我特别注意协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些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实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使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升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准确率。
总之,在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同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不要让错误的思维等停留在学生的脑海里过久了。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出错误的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让学生坚持长期的训练,只要坚持不懈,想方设法,我相信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不断地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高;计算教学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是数学学习与数学能力发展的根基,是训练学生思维独立性、深刻性、严密性、灵活性、敏捷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提高妮?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计算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兴趣就是动力,它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为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训练时形式要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PPT视算,听算;限时口算等;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要多种多样,要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去刺激学生;在教学中还可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二、让学生在理解算理和法则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立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要有清楚的算理,准确的计算法则,那么学生在做四则计算题的时候,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且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都将会得到保障。
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例如:9+7,就可以把7分成1和6,把分出的1和9相加得10,再加上6就得16)和破十法(例如:12-9,就可以把12破成为9和3,用这里的9去减9得0,再加原先分得的3,所以12-9=3),相同数连加的概念(例如:7+7+7+7+7=?它是5个7连加,可以用乘法7×5来计算),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把这些知识牢牢的记住,以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三、让学生在弄清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
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一道题,如果运算顺序发生了变化,计算题的意思就发生了变化,随之计算结果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378-78×5和(378-78)×5如果不看清楚的话,就可能发生错误),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
四、让学生在弄清运算定律的意义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的和例如:237-(37+152)。”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从这些运算定律的内在含义去理解,去剖析每一个运算定律形式、特点,灵活运用这些运算定律。
五、让学生在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强化训练的过程中去提高计算能力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强基本训练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和计算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
如879×436这一题,就要进行9次乘法口算和14次加法口算,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口算出错误,笔算就必然会出错误。因此,不仅低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
六、让学生在有计划地组织练习过程中提高计算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重视算理和法则的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运算定律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也是很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而长期的教学工作,非一朝一夕就见成效的工作,而且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个人觉得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
七、增强简算意识,提升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在本段数学教学里,主要使用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实行简算。所以,在本段学习中我特别注意协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些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实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使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升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准确率。
总之,在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同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不要让错误的思维等停留在学生的脑海里过久了。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出错误的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让学生坚持长期的训练,只要坚持不懈,想方设法,我相信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不断地提高。
- 【发布时间】2023/9/5 10:57:51
- 【点击频次】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