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以下五点导入方法:生活有关的实例导入;有关的故事导入;纠正错误导入;实验导入;歌词、古诗、广告导入,以此进行浅谈。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激趣设疑
好的课堂导入可使学生保持并拓展学习兴趣,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持续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几点做法。
一、用激趣设疑的方法导入新课
在进行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教学时,由于学生首次接触化学,对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神秘感,为了增强这个氛围,我是这样导入的:今天上午,我在办公桌上收到一封神秘信件。这信现在这里,(打开)一片空白,学生(好奇):啥都没有?不要紧我有办法,往纸上喷洒一种无色液体(有点象电影里的神秘工作者),纸上显示红色字体:你被任命为六班的化学老师,坚守岗位。(学生兴趣增浓)同学们想知道这里的奥秘吗?请随我一起走进化学的王国。
二、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这是一种最直接最简单的导课方法,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以及主要内容,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这样简洁明快的讲述或设问,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比如,在教学“氢气的化学性质”时,可以直接将氢气的制取实验装置展示出来,将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不仅揭示了氢气的可燃性,还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氢气燃烧然后产生的产物,直接进入本堂课学习的核心问题。这样的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又能突出课堂学习的中心,提高课堂效率。
三、模型展示导入法
化学模型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因此抽象的知识点配以模型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如讲“原子结构”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原子的结构模型,同时向学生解说:只有搞清楚原子的内部结构才能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化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身体语言导入法
学生都有好奇心,他们会关注老师的一些变化,例如:你今天穿的衣服是不是与以前不一样,你的发型是不是有了改变,等等。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与课题有关的动作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在第二单元空气的讲授前,教师一走进教室,便用两手轮流在空中抓,直到学生发笑,进而发愣。老师:我刚才在抓什么?我抓到了什么?学生:老师,你什么也没抓到啊。老师:你们错了,我刚才在抓空气,没看我抓的正起劲啊。学生:老师,空气不就是没有啊(在当地生活中,都把空气作为没有的意思)你还是什么也没的抓到啊。老师:空气有没有,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就知道了。在微观,抽象的内容教学时,教师用适当的身体语言能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实验导入
精彩而带有魔术般的实验,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很好奇的感受,激发求知的欲望,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例如,我在上公开课“物质的酸碱性测定”时,我采用了表演魔术的实验作为引入,用酸碱指示剂喷剂往事先浸泡过不同酸碱性的溶液里,花朵会显示不同的颜色,非常漂亮,整个过程请学生上来操作,表演的学生和观看的学生都非常惊讶和兴奋,完全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接着引入酸碱指示剂的概念,水道渠陈。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简单有趣的实验导入,不但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愿学、乐学,最后达到会学。
六、从歌词、古诗、广告导入
我国古代的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有的诗词、歌词蕴涵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我们如果能适当从诗词着手导入教学,既可以增强趣味性,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从歌词“鱼儿离不开水呀”“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跳下了山岗绕过了草地来到我身旁”导入“水资源的保护”的教学。学习“盐——碳酸钙”时,可以从《石灰吟》导入学习。学习“分子、原子”时,可以从“稻花香里说丰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导入。
有的广告词非常优美,妙趣横生,可以让人经久难忘。如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时我用“甜甜的,酸酸的,有营养味道好”“多C多漂亮”“高钙片水果味”等广告词开头,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异常。学习各种元素时,先有意让学生收集有关“钙”“铁”“锌”“硒”“氟”等的广告词。这一课就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结束了。
七、图片展示导入法
教师可利用图片中丰富多彩的内容、美丽的景色、鲜艳的色彩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绪言课的讲解中,教师可以事先做好课件,收集一些好看的图片,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的图片,如化学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各种高科技材料等。学生马上就觉得化学特别有意思,自然就形成了想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迫切心理。
总之,课堂的导入是一种艺术,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导入的作用,同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导入方法,以诱发学生的探求激情,提高课堂效率,完成预期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激趣设疑
好的课堂导入可使学生保持并拓展学习兴趣,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持续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几点做法。
一、用激趣设疑的方法导入新课
在进行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教学时,由于学生首次接触化学,对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神秘感,为了增强这个氛围,我是这样导入的:今天上午,我在办公桌上收到一封神秘信件。这信现在这里,(打开)一片空白,学生(好奇):啥都没有?不要紧我有办法,往纸上喷洒一种无色液体(有点象电影里的神秘工作者),纸上显示红色字体:你被任命为六班的化学老师,坚守岗位。(学生兴趣增浓)同学们想知道这里的奥秘吗?请随我一起走进化学的王国。
二、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这是一种最直接最简单的导课方法,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以及主要内容,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这样简洁明快的讲述或设问,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比如,在教学“氢气的化学性质”时,可以直接将氢气的制取实验装置展示出来,将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不仅揭示了氢气的可燃性,还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氢气燃烧然后产生的产物,直接进入本堂课学习的核心问题。这样的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又能突出课堂学习的中心,提高课堂效率。
三、模型展示导入法
化学模型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因此抽象的知识点配以模型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如讲“原子结构”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原子的结构模型,同时向学生解说:只有搞清楚原子的内部结构才能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化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身体语言导入法
学生都有好奇心,他们会关注老师的一些变化,例如:你今天穿的衣服是不是与以前不一样,你的发型是不是有了改变,等等。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与课题有关的动作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在第二单元空气的讲授前,教师一走进教室,便用两手轮流在空中抓,直到学生发笑,进而发愣。老师:我刚才在抓什么?我抓到了什么?学生:老师,你什么也没抓到啊。老师:你们错了,我刚才在抓空气,没看我抓的正起劲啊。学生:老师,空气不就是没有啊(在当地生活中,都把空气作为没有的意思)你还是什么也没的抓到啊。老师:空气有没有,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就知道了。在微观,抽象的内容教学时,教师用适当的身体语言能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实验导入
精彩而带有魔术般的实验,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很好奇的感受,激发求知的欲望,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例如,我在上公开课“物质的酸碱性测定”时,我采用了表演魔术的实验作为引入,用酸碱指示剂喷剂往事先浸泡过不同酸碱性的溶液里,花朵会显示不同的颜色,非常漂亮,整个过程请学生上来操作,表演的学生和观看的学生都非常惊讶和兴奋,完全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接着引入酸碱指示剂的概念,水道渠陈。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简单有趣的实验导入,不但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愿学、乐学,最后达到会学。
六、从歌词、古诗、广告导入
我国古代的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有的诗词、歌词蕴涵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我们如果能适当从诗词着手导入教学,既可以增强趣味性,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从歌词“鱼儿离不开水呀”“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跳下了山岗绕过了草地来到我身旁”导入“水资源的保护”的教学。学习“盐——碳酸钙”时,可以从《石灰吟》导入学习。学习“分子、原子”时,可以从“稻花香里说丰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导入。
有的广告词非常优美,妙趣横生,可以让人经久难忘。如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时我用“甜甜的,酸酸的,有营养味道好”“多C多漂亮”“高钙片水果味”等广告词开头,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异常。学习各种元素时,先有意让学生收集有关“钙”“铁”“锌”“硒”“氟”等的广告词。这一课就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结束了。
七、图片展示导入法
教师可利用图片中丰富多彩的内容、美丽的景色、鲜艳的色彩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绪言课的讲解中,教师可以事先做好课件,收集一些好看的图片,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的图片,如化学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各种高科技材料等。学生马上就觉得化学特别有意思,自然就形成了想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迫切心理。
总之,课堂的导入是一种艺术,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导入的作用,同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导入方法,以诱发学生的探求激情,提高课堂效率,完成预期教学目标。
- 【发布时间】2023/9/5 11:01:49
- 【点击频次】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