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浅见

 

【作者】 刘学敏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宗场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2022年4月,伴随着春天的脚步,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全国上下语文界同仁纷纷投入到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之中,我也是这学习洪流之一分子,新课程标准内容精深,我对新课标的学习也很是粗浅,现就课程实施中的作业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反思过去作业设计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作业量过大或作业难度偏大的问题。部分教师简单地将作业数量与学习质量等同,靠大量重复的记忆性的作业来提高学生成绩;或是忽视学生学情和个体差异性,靠加大作业难度来提高学生成绩;作业设计时既未关注学科作业量的统筹安排,也未关注学科之间的协调平衡,导致每科作业累加起来数量惊人,成为学生的负担。
  当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也存在内容统一、形式单一的问题。部分语文教师未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进行分层设计、选择性设计,而是针对全班学生设计统一的作业内容;作业设计也多为书面化的单一形式,依靠抄写、听写、默写、背诵和一本练习册布置作业,未能进行多元化设计,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对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一些思考
  (一)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分层作业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学生由于先天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智商、性格、爱好、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促其发展。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们可采取设计层次性作业的策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习题天地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的进步。
  如学习完《木兰诗》之后,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A.(1)《木兰诗》选自     ,北宋     (人名)编,是南北朝时     的一首乐府民歌。(2)《木兰诗》和     合称“乐府双璧”B.(1)请你根据提示,梳理出文章的故事情节。代父从军——(   )——十年征战——(   )——亲人团聚(2)小欣想写一段话评价木兰,请你帮他为木兰的一生提取几个符合人物特点的关键词。C.木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巾帼英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为她撰写墓志铭。
  设计分层作业,应事先告之学生分层作业要求,哪些同学选做哪些部分。鼓励全做,但并不作统一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然知道自己该做哪部分,而且有能力完成分层作业。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关注兴趣爱好,设计个性作业
  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探索欲、好奇心强,一成不变的作业形式会消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们应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挖掘语文学科中的生活性、综合性、实践性,结合听、说、读、画、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作业活动。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一文时,在课堂讲解前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三种作业形式:1.书写作业。用优美的语段,描绘你最喜爱的季节的雨,或者用软笔书写不同字体的“雨”字。2.绘画作业。回忆雨在各个季节、各个地方的变化,或搜集雨的图片,绘制一幅下雨的图画,或者绘制一幅手抄报。3.朗诵作业。寻找描绘雨的美文美句,朗读并录制音频。
  体现兴趣爱好的有选择性的作业形式,一方面挖掘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综合性、实践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增强,能关注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学有余力的同学甚至可以多选、全选。
  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学生们提交的作业成果,在课前导入环节以学生朗读的音频作为情景式导入,或用学生的书法展示导入;在欣赏《雨的四季》一文时,可以将学生的绘画作业作为课件插图并标明作者;在课后拓展环节可以分享学生写的优美片段,以激发更多学生用优美的文字描绘雨。学生的作品被运用在课堂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三)融入生活实际,设计综合实践作业
  “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设计综合性实践作业,让学生将课堂内外相结合,有更多时间体验生活中的语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老师这样设计语文周末实践作业: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我们的汉语表情达意博大精深。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就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商店店名很有意思,请大家在周末搜集几个你觉得有意思的店铺名,下周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说说这些店铺名有意思在什么地方?
  这种作业设计实践性较强,它能让学生真切地去体验,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并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另外,作业设计要打破学科的限制,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挖掘语文课文的多学科性,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我也曾经设计过这样一个实践作业:很多同学在作文中写到钓鱼,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人喜欢钓鱼,有人说逢农历的“赤口”钓鱼,鱼儿喜吃钓、易上钩,这是真的吗?请大家回家去采访一下喜欢钓鱼的亲人或朋友,问一下他们,看他们怎么说。听说农村有些老年人不翻黄历就能精准算出农历逢“赤口”的日子,周末回家向他们请教一下,下周给我们分享这个诀窍。
  这样的作业,既打破了学科限制,又激发了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兴趣,又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与人沟通,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四)培养求真创新,设计合作探究作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在作业设计中设计合作探究型的作业尤为必要。
  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单元作业:寻找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组分工合作,运用工具书与互联网搜集资料,整理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材料,撰写具有文学性的宣传文稿,并在学校所在的社区进行宣传。在活动过程中非常考验学生的信息搜集与整合能力、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团队里发挥个人特长、学习他人特长。我们在设计合作探究作业时,要紧贴教材的单元主题或时代热点话题,设计与初中生能力接近、便于他们开展的实践探究作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022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引发了我们语文人对语文教育教学的又一轮全新的思考,以上关于作业设计的设想只是个人浅见,改革和创新,学习和思考,永远在路上!
  • 【发布时间】2023/9/5 11:02:35
  • 【点击频次】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