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作者】 葛侠丽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在生活中运用,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是多么的紧密,利用生活中的知识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就目前情况来看,数学课本中的知识较为单一,学习起来也比较枯燥乏味,可一旦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数学教学的内容就会得到有效的丰富,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学习也能够引起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将生活化的知识与数学的学习联系在一起,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的效率,这也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合理的运用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学的内容要尽量回归生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扩展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教学模式从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教学指的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生活中的知识经验用于数学学习上,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鼓励学生们运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小学数学教育与生活脱节,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较差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探究能力差。教学中的训练大多是针对题海战术,使数学已经成为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而不能使学习成为生活的学习,由此可见,促进小学数学生活的进程是迫切的。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数学与生活严重偏离
  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以教材中的理论、概念等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学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不仅如此,很多学生学习的能力以及性格特点都不相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以生活为例来指导学生的感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即使老师多次耐心地解释问题的类型,但学生只做问题机器,不能灵活使用,因此,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不能实现。
  2.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中国的教育多数都是一对多开展的,并且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做到这一点,但并不是长久之计,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只能通过操作符号和概念公式来理解数学。枯燥的学科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从而不能培养学生发现和应用数学的主动性,更不用说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基本理念了。因此,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如课堂教学、多媒体展示、数学游戏等,使学生能够以多种方式接受新知识。
  3.数学教学中缺少生活中的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知识不能与过去的教学知识作对比,要适当的提高教学知识的难度,并且要注意将生活中的知识引入到教学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还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学习钟表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将上述加法问题转化为钟表是两点的图画还有三个小时就下课了。请问课程什么时候结束?这样,在学习加法的同时,学生也学会了认识钟表,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对于促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具有很多积极意义。例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会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教师通过解答,让学生明白很多生活中的道理和原理,从某种层面上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2.教学中要引入生活化知识开展实践活动。
  教学的内容和时间地点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要更多的走进生活中,采用生活中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并且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更多的数学问题。例如,当我和父母去超市购物时,我计算了变化,例如我家的电视机和餐桌的面积,并分析了轴对称图形,在和朋友玩游戏的过程中,多少人去什么样的小组是合适的等等。总之,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内化和升华数学知识,增强对数学的亲和力,使数学在生活中由难变易。
  3.创造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环境对于人的性格、道德及行为的影响是极大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所谓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是指学生和教师生活于其中,并受到其影响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整合,可以是物质环境,也可以是精神环境。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上,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化的东西带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气息,达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4.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进行重视。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进行手脑结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光靠记忆和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亲身参与其中,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活动。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教具亲自动手找内角度数,让学生自己动手折纸,让学生们明白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意义的理解。
  5.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够促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更好的接受。丰富的教学手段包括两方面,分别是课上教学和室外活動教学。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实物、手工等形式,教给学生相关的数学知识;课外活动主要是数学游戏,在娱乐活动中穿插数学元素。例如,在数学元素接力赛中,四个学生站在起点,第一个学生跑到另一端计算第一个数学问题的答案,跑回去告诉第二个人,等等,最后快速到达队伍的终点,以更高的准确率回答问题的小组是赢家。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合作,互相帮助。
  6.将丰富的生活化元素融于教学中
  生活是由很多大事小情拼凑而成的,是丰富多彩的,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将生活中的知识带入到数学教学中,有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数学的除法学习不能局限于5个孩子60个苹果,每个人可以分成几种形式。现在,小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比过去多得多的东西。因此,我们将学习的方法分为如果从家到学校有一个距离,学生去学校通过步行,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等方式,有快和慢到学校,原因是当你用距离除以速度,速度越快,时间越短,时间也就越长。
  综上所述,数学以其独特的魅力让人们对它着迷,它对于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它又以其枯燥无味性让学生望而却步,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尚未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对数学没有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将生活中的知识带入进去,以丰富多样的生活元素作为数学教学发展的基础,有助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推动小学数学生活化的进程,提高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倪红梅.有效: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
  [2]苟奕平.浅议教学艺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2).79.

  • 【发布时间】2023/9/5 11:05:52
  • 【点击频次】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