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践行思政教育 筑梦快乐童年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践行思政教育是提高育人效果的直接平台。但在以宣讲说教为主的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中,让幼儿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故使以情感互动的思政教育失去信息对话和智慧碰撞,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幼儿思政教育中如何运用探究式、体验式教学和愉悦情感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分别从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两个层面展开研究与分析,作为当前思政教育的一些经验探讨,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搞好幼儿园思政教育提出建议与对策,以供大家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思政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堂教学是思政课程完成目标和任务的主要阵地,但往往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尤其在幼儿三观的引导和人格的塑造中是完全不够的。幼儿思政课程要与幼儿思想相结合,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在思政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和体验式教学可以挖掘幼儿的创新潜能,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一、开展道德教育,提升幼儿的道德意识和认知水平
幼儿的可塑造能力是非常强的,尤其是在性格方面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更是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为此,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良好的契机,合理组织教育力量,对幼儿产生有效的教育活动,实现幼儿道德意识的强化,使其逐渐经过内化后,产生持久稳定的道德行为。
首先,就是展开专门性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关于道德的认知可以说是前提,是关系到能否有后续情感、意志乃至行为产生的有力支撑与条件。换句话说,幼儿只有能够在对是非进行明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出最为正确的选择,才能够自觉去对自己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进行修正,进行规范,杜绝一些不良好的想法。为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做好幼儿基本公民道德要求和爱国思想教育或者行为规范的普及等,从而实现对幼儿的启发。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想真正达成上述的效果,一定要避免仅仅是进行道德上的说教,而是要结合实际的案例,通过对幼儿的启发,通过对幼儿的引导,让幼儿逐渐形成积极的价值标准,实现其道德认知能力的提升等。
其次,就是做好幼儿道德情感的陶冶。如果幼儿仅仅只是有道德的认知,还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够真正实现对积极道德行为的有效推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在实际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进行一些感人力量教学环节或者是教学活动的合理穿插等,让幼儿能够对美和丑产生强烈的情感碰撞,从而自觉地去践行一些美好的品行等。比如我们教育幼儿说话要算数内容为例,如果教师仅仅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简单进行说教,很难真正产生与诚信相关的有关体验,甚至还会产生逆反的心理,这样后续的教育教学活动就很难顺利进行下去。但是,教师如果能够借助一些实际的案例,尤其是正面的案例,例如一些为了诚信而牺牲个人利益,保护集体利益的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的话,往往能够让幼儿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进而自觉去认同关于诚信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就是做好道德教育活动的组织。道德意识的培养和建立,仅仅依靠我们教师的讲授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一些实际的教育活动来达成最终的目的。例如,可以在每一个学期组织相关的活动,例如爱国人物故事、事迹的宣讲,参观访问等;再例如举行劳动活动,让幼儿通过实际的劳动锻炼去磨练其吃苦耐劳的良好意志品质等。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提高幼儿园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探究式教学把过程和体验还给幼儿,授人以渔,让幼儿获得第一手的直接经验,而不是被动接受间接经验,重过程和方法,强调情感与感悟,凸显思维和能力,让思政教育摆脱教师说教的平面桎梏,变得立体和鲜活起来。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呢?
1.导入新课时要构建探究的教学模式。目前幼儿园思政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按照教师讲解、幼儿听讲的模式来开展教学,幼儿的主体性难以发挥出来。因此,教师要构建幼儿探究的教学模式。
2.课堂上要引导幼儿积极合作探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条件和目标的差异,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合作探究的方式:第一,搭档合作学习。也就是幼儿在自主学习中探讨相关问题,相互激励,相互讨论。第二,团队合作,可以是四到六个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幼儿产生思想共振,利用互补性、开放性的思维相互点燃,使概念更清晰、观点更鲜明,在思维碰撞中产生反应,往往会收获火花和惊喜。
3.运用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比较开放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多优点,但并不是幼儿思政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第一要选择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和教学内容作为探究式教学主题,幼儿思政课程的内容有一些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探究式教学主题选择是幼儿不感兴趣的内容就很难达到该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第二要充分注重探究式主题选择的开放性。所谓探究式教学主题选择的开放性主要是所选择的探究式教学主题的选择要能够让幼儿有所发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幼儿的思维空间,起到发散幼儿思维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提出探究性的话题比较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
三、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提高幼儿园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幼儿思政教学中还采用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首先是陈旧和固化的教学观念,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将教学任务放在如何提高幼儿将来要参加的中考高考主科成绩上,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于幼儿学习思政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能力的发展就不够重视,没有针对性结合幼儿的学习能力发展来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流程。其次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依然采用教师讲解、幼儿听讲的教学模式,幼儿普遍都是被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在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得到固化,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容易僵化,从而导致幼儿课堂的参与度比较低,大大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愉悦情感体验教学法提高幼儿园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所谓愉悦情感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营造和谐、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满足幼儿心理安全感、自由感需要,通过以情育情、以情诱思,以情促学,从而达到调动主体主动体验学习的目的。我们知道,思政教育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科,而重在通过学科的思想性、人文性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践行能力。这种品德以及品德所决定的践行能力都必须通过教师以情易情的情感对话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实施愉悦情感体验教学方法就能在教学中找到很好用武之地。
第一,养成教育做到一点。在日常活动中,我们都注意做到要求在先,让幼儿明确规则,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比如,在通过图书、故事、动画片等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那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在玩高跷、跳绳、皮球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我们引导幼儿互谦互让,不争抢活动玩具;当幼儿走独木桥产生畏惧情绪时,我们都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勇敢与尝试教育。
第二,心理素质培养做到两为主。
一是以幼儿为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要地位,幼儿处于从属地位,形成对幼儿教育的状态是:教师主要重视研究教材,关注知识的传授。由此出现了两种状况:首先是教师的预设和幼儿需要之间不相符;其次是教师只有预设的计划而并没有为幼儿生成的内容留空间,对此我们深有感触。因此,我们要避免这种做法。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节日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充满民俗风味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具有特定含义的三八节、五一节、六一节、教师节、国庆节等等,都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良好契机。
二是以主题活动为主。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国家和本地区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入德育活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如:神州飞船载人航天的时事,奥运会、亚运会等的召开,都是对幼儿进行爱祖国教育的现成教材。利用这些时事生成相关的德育主题活动,如:《为中国加油》《中国,我为你自豪》等,这些活生生的教材,扛使我们的品德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以上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使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有了新的、有效的载体,从而使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大为提高,这是我们以德育为首的思政教育必须践行的良好方法。建议广大教师应该运用探究式、体验式和情感体验式教学法将思政教育教学与生活常识相联系,形成一种生活化教学模式,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将生活与知识相结合,让幼儿接受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地将知识通过自身进行消化,从而提高思政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成元,浅谈幼儿园思政课有效性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13):14.
[2]黄宏,崔国凤,新时期幼儿园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探究学周刊,2020(34):59 -60.
[3]陈斌,对幼儿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幼儿园),2017(08):154.
关键词:幼儿园;思政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堂教学是思政课程完成目标和任务的主要阵地,但往往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尤其在幼儿三观的引导和人格的塑造中是完全不够的。幼儿思政课程要与幼儿思想相结合,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在思政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和体验式教学可以挖掘幼儿的创新潜能,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一、开展道德教育,提升幼儿的道德意识和认知水平
幼儿的可塑造能力是非常强的,尤其是在性格方面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更是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为此,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良好的契机,合理组织教育力量,对幼儿产生有效的教育活动,实现幼儿道德意识的强化,使其逐渐经过内化后,产生持久稳定的道德行为。
首先,就是展开专门性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关于道德的认知可以说是前提,是关系到能否有后续情感、意志乃至行为产生的有力支撑与条件。换句话说,幼儿只有能够在对是非进行明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出最为正确的选择,才能够自觉去对自己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进行修正,进行规范,杜绝一些不良好的想法。为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做好幼儿基本公民道德要求和爱国思想教育或者行为规范的普及等,从而实现对幼儿的启发。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想真正达成上述的效果,一定要避免仅仅是进行道德上的说教,而是要结合实际的案例,通过对幼儿的启发,通过对幼儿的引导,让幼儿逐渐形成积极的价值标准,实现其道德认知能力的提升等。
其次,就是做好幼儿道德情感的陶冶。如果幼儿仅仅只是有道德的认知,还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够真正实现对积极道德行为的有效推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在实际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进行一些感人力量教学环节或者是教学活动的合理穿插等,让幼儿能够对美和丑产生强烈的情感碰撞,从而自觉地去践行一些美好的品行等。比如我们教育幼儿说话要算数内容为例,如果教师仅仅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简单进行说教,很难真正产生与诚信相关的有关体验,甚至还会产生逆反的心理,这样后续的教育教学活动就很难顺利进行下去。但是,教师如果能够借助一些实际的案例,尤其是正面的案例,例如一些为了诚信而牺牲个人利益,保护集体利益的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的话,往往能够让幼儿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进而自觉去认同关于诚信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就是做好道德教育活动的组织。道德意识的培养和建立,仅仅依靠我们教师的讲授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一些实际的教育活动来达成最终的目的。例如,可以在每一个学期组织相关的活动,例如爱国人物故事、事迹的宣讲,参观访问等;再例如举行劳动活动,让幼儿通过实际的劳动锻炼去磨练其吃苦耐劳的良好意志品质等。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提高幼儿园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探究式教学把过程和体验还给幼儿,授人以渔,让幼儿获得第一手的直接经验,而不是被动接受间接经验,重过程和方法,强调情感与感悟,凸显思维和能力,让思政教育摆脱教师说教的平面桎梏,变得立体和鲜活起来。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呢?
1.导入新课时要构建探究的教学模式。目前幼儿园思政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按照教师讲解、幼儿听讲的模式来开展教学,幼儿的主体性难以发挥出来。因此,教师要构建幼儿探究的教学模式。
2.课堂上要引导幼儿积极合作探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条件和目标的差异,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合作探究的方式:第一,搭档合作学习。也就是幼儿在自主学习中探讨相关问题,相互激励,相互讨论。第二,团队合作,可以是四到六个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幼儿产生思想共振,利用互补性、开放性的思维相互点燃,使概念更清晰、观点更鲜明,在思维碰撞中产生反应,往往会收获火花和惊喜。
3.运用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比较开放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多优点,但并不是幼儿思政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第一要选择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和教学内容作为探究式教学主题,幼儿思政课程的内容有一些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探究式教学主题选择是幼儿不感兴趣的内容就很难达到该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第二要充分注重探究式主题选择的开放性。所谓探究式教学主题选择的开放性主要是所选择的探究式教学主题的选择要能够让幼儿有所发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幼儿的思维空间,起到发散幼儿思维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提出探究性的话题比较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
三、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提高幼儿园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幼儿思政教学中还采用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首先是陈旧和固化的教学观念,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将教学任务放在如何提高幼儿将来要参加的中考高考主科成绩上,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于幼儿学习思政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能力的发展就不够重视,没有针对性结合幼儿的学习能力发展来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流程。其次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依然采用教师讲解、幼儿听讲的教学模式,幼儿普遍都是被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在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得到固化,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容易僵化,从而导致幼儿课堂的参与度比较低,大大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愉悦情感体验教学法提高幼儿园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所谓愉悦情感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营造和谐、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满足幼儿心理安全感、自由感需要,通过以情育情、以情诱思,以情促学,从而达到调动主体主动体验学习的目的。我们知道,思政教育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科,而重在通过学科的思想性、人文性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践行能力。这种品德以及品德所决定的践行能力都必须通过教师以情易情的情感对话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实施愉悦情感体验教学方法就能在教学中找到很好用武之地。
第一,养成教育做到一点。在日常活动中,我们都注意做到要求在先,让幼儿明确规则,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比如,在通过图书、故事、动画片等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那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在玩高跷、跳绳、皮球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我们引导幼儿互谦互让,不争抢活动玩具;当幼儿走独木桥产生畏惧情绪时,我们都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勇敢与尝试教育。
第二,心理素质培养做到两为主。
一是以幼儿为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要地位,幼儿处于从属地位,形成对幼儿教育的状态是:教师主要重视研究教材,关注知识的传授。由此出现了两种状况:首先是教师的预设和幼儿需要之间不相符;其次是教师只有预设的计划而并没有为幼儿生成的内容留空间,对此我们深有感触。因此,我们要避免这种做法。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节日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充满民俗风味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具有特定含义的三八节、五一节、六一节、教师节、国庆节等等,都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良好契机。
二是以主题活动为主。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国家和本地区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入德育活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如:神州飞船载人航天的时事,奥运会、亚运会等的召开,都是对幼儿进行爱祖国教育的现成教材。利用这些时事生成相关的德育主题活动,如:《为中国加油》《中国,我为你自豪》等,这些活生生的教材,扛使我们的品德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以上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使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有了新的、有效的载体,从而使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大为提高,这是我们以德育为首的思政教育必须践行的良好方法。建议广大教师应该运用探究式、体验式和情感体验式教学法将思政教育教学与生活常识相联系,形成一种生活化教学模式,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将生活与知识相结合,让幼儿接受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地将知识通过自身进行消化,从而提高思政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成元,浅谈幼儿园思政课有效性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13):14.
[2]黄宏,崔国凤,新时期幼儿园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探究学周刊,2020(34):59 -60.
[3]陈斌,对幼儿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幼儿园),2017(08):154.
- 【发布时间】2023/9/5 11:06:04
- 【点击频次】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