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游戏化教学的践行与创新

 

【作者】 刘小瑜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安阜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作为成年人总是尽可能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孩子们的眼里,“游戏”才是童年时期最为闪亮的词汇。相关数据显示,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快乐指数得到了明显的攀升,以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渗透性的教育,对其成长中正确的认知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即便如此,在以成年人为主导的现实里,游戏的概念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深入性的探索并挖掘游戏中的乐趣及其积极的作用,让孩子通过游戏自主成长,让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化教学;创新发展
  一、幼儿游戏化教学概述
  (一)幼儿层面
  对于幼儿而言,游戏化教学的是其兴趣点所在,丰富多元的学习形式加之与小朋友和老师之间的游戏互动,能够极大的提升幼儿学习兴趣,构造更为立体化的学习模式。与此同时,亦能够令教育成果更具适应性,进而开发出多样化的幼儿教学课程,持续完善幼儿教学体系。游戏化教学的主体为幼儿,其游戏模式、游戏设计以及游戏进行都需要以幼儿需求为中心,形式上要丰富有趣,过程要简单易执行,结果要具可考性,从多个教学元素进行持续的游戏化教育。
  (二)学前教育层面
  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当中重要的学习阶段,对其学习习惯以及认知能力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的过程当中,学前教育的深入化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一时期的教育任务并不在于如何丰富幼儿的知识系统,而在于怎样建立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须知,或许是学习最有效的引导力,也是学习认知系统构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与其说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教育模式,倒不妨说游戏化教学是教育的趋势。与其它教育阶段有所不同的是,学前教育阶段的根本任务在于引导兴趣、构建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认知力,该阶段的学习是概念化且抽象化的,因而,需要教师明确幼儿的兴趣点,充分发挥游戏化教学的实质性功能,并在学前教育中起到教学引导的作用。
  二、幼儿游戏化教学的优势
  (一)趣味性,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活泼好动、好奇求索的天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着幼儿教学的难度。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就是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将他们的好奇以及好动的天性化作学习的动力源,幼儿的兴趣点即是教学的关键点所在
  (二)自由性,调动幼儿参与热情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小学化”的教学偏向。幼儿教学应该是不受约束的,孩子是教学当中的主体,教师通过游戏化教学形式进行课堂任务的布置,以适应幼儿天性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孩子,可以使课堂的教学气氛更加的融洽。幼儿教学的自由性并非散乱无章的“玩”,而是有方向、能自主,可以根据幼儿意愿进行选择性的“游戏”。不论是游戏当中的角色分配亦是任务分配,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核心点即“自由”,旨在通过无约束型的幼儿游戏化的课堂教学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从多元化角度深化幼儿已有的学习优势,全方位构建弹性的教学方案。
  (三)深入性,强化寓教于乐教学
  幼儿教学过程当中既要避免纯粹的知识引导型的教学,亦要规避“玩而无所学”的教学尴尬。在游戏化教学设计当中,“寓教于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教”与“玩”之间的把握度便是教师专业资质的集中体现,游戏化的教学是游戏与教受者之间的教育平衡,既有知识教授的专业点,又不乏游戏化课堂的趣味性,是一个具有可持续性教学特征及深入化教育需求点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寓教于乐之中,是调动课堂气氛以及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教师亦能够在较为轻松的课堂氛围之中,充分的观察幼儿的学习行为,进而持续性的优化教学内容,并在“游戏化”与“知识化”教学模式之中进行多维角度的权衡,不断完善幼儿游戏化教学的构架,使其更加立体丰满,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三、幼儿游戏化教学的创新
  (一)以互动型的游戏组织学习
  互动型游戏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游戏任务分配强化幼儿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有集体教学理念,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充分的尊重幼儿自主学习意愿,以多维角度引导教学,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认知能力。这一时期的孩子尚处于基础价值观启蒙阶段,教师对其引导的方向将深刻的影响幼儿的认知。
  (二)以比赛形式的游戏组织教学
  比赛型的游戏设计是推动幼儿持续进步的主要教学模式,在各类游戏比赛中,幼儿既能够充分的体验到游戏所带来的乐趣,也能够在激烈的角逐当中强化自身的竞争力,并不断地激发幼儿潜能,充分发挥幼儿学习优势,使其学习认知力更加系统、更加完善。游戏比赛既有推动幼儿个体进步的教学功能,亦不乏强化团体爆发力的作用。除了个体比赛之外,团体比赛的教学设计也有着十分深入化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个体能力的进步,更要以多元化的形式带动班集体的有力建设。
  (三)以趣味性游戏探索新模式
  趣味性的教学并不一定是游戏化的,但是游戏化的教学必定要有趣味性。对于教学设计者而言,教学方案的设计当中要以幼儿关注的焦点为基础,由此才能够进行多维角度的教学开发,并使其教学方案能够更具有适应性,进而不断的提升教学成效。幼儿的成长认知是呈现出动态发展特征的,要使游戏化的教学方案能够与幼儿教育需求相符,就必须持续性的更新方案系统,并有效的结合游戏特色以及不同时期的幼儿教育任务进行全方位的深化,在内容、形式上加以创新,形成良性的教学循环。
  四、结语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由的精神主张,教育的输入与输出是最显而易见的物质形态,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不同的教育成就不同的人生,只有抛却固有的教育形态,以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才能发现儿童世界里的纯粹与美好,请记住,我们只是幼儿教育的引导者,我们并非幼儿教育的决断者,只有以合适的教育方式进行全面的深化与创新,才能带领孩子发现世界的美,才能教会孩子如何爱与包容。
  参考文献:
  [1]付丹丹.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分析[J]. 课堂内外·教师版,2016,(5):27-27,29.
  [2]敖晓娜. 浅谈幼儿园游戏化教学[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5):430-430.
  [3]张翔.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J]. 时代教育,2014,(6):209-209.
  [4]龙二.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解析[J]. 中外交流,2017,(18):266.
  [5]王莉莉.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J]. 新课程·小学,2015,(6):45-45.
  • 【发布时间】2023/9/5 11:39:51
  • 【点击频次】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