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

 

【作者】 吴玉林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猛山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生主体理念的有效落实就是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其一直在学有兴趣的促使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本文探讨了创设教学情境激趣、搭建实践平台激趣和运用成功体验激趣等三种激发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激发
  “兴趣”是促进“我要学”实施的情绪动力,它的内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个人对某个人或某件事做出的抉择中重点关注时所持的内心倾向”。二是“引发个人行动的内部动因”。不管是内心的倾向性还是引起个人行动的内部因素实际上都会对学习效果的高低有着很大的影响。这表明,强烈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觉得自己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可以使他们克服学习困难而勇于去求知,并乐此不疲地去研究知识获得的方法和效果。所以,在全面推进“双减”的今天我们要让学生先成为主体有兴趣再去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他们数学实践能力和反哺现实的应用能力。而在小学数学为实现高质量教育的目标追求中,作为执教者应加强学生“我要学”兴趣激发和培养,更是实现优教提质的首要之选。再加上数学本身的抽象与逻辑性质,对于思维正处在形象直观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更需要加强兴趣的激发培养,让他们在强烈内驱下能自觉克服学习困难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实施之径。因此,为了优教而出现高质量育人效果我们必须在教学激趣上下足功夫,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趣
  教学情境是新课改推进中得到一线教师共同认可可以优教提效的一种教学策略,具有积极的激趣性和煽情性,因而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但要发挥其效,这就要求我们应以课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为依据而展开实施,对其进行精心的创造,将学生的活动与学科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持续地累积和充实自己的情感体验,不断地进行质疑和思索,对事物展开充分的思考和认知,表现出很强的“我要学”需要。例如,我曾经在讲授“10与几的加法”的内容时就利用情境激趣的方式展开实施的,收到了很好的人脉支持,学生主体性高。过程就是利用游戏“采花蜜”来促进学生新学知识的巩固。先利用多媒体呈现一段“小蜜蜂”采集花蜜的视频作为情境载体,意在示范方法和激趣。然后,发放带有“10加几”算式的“头饰”让学生戴上,另一些学生持有算式得数的图片,让他们相互去“采花蜜”,即将算式与答案匹配。其他学生作评判,看看哪个“小蜜蜂”能更快更好地采集到花蜜。这样实施既达到了知识巩固训练的目的又很好地趣化了课堂、提升了学生主体性,实现了让学生乐在其中的效果。
  二、搭建实践平台激趣
  “让学生的智力在手尖上发光”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一个重要理念,落实此理念就需要执教者为学生提供一个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平台。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单一的活动,只有持续时间过长,都会让学生陷入无聊之中。因此,我们在教学展开中应科学地安排读一读,写一写,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等动手、动脑操作活动,通过多感官调动,激发学生的“我要学”兴趣。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利率应用题》时我们就可以先放一段有关银行广告的视频作为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存款的作用、利率的变化、储蓄过程等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展开“我要储蓄”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分工,分别扮演银行的职员、广告宣传员、储蓄顾客等角色。对于宣传用语需要宣传员们自主设计,以使整个表演过程更加充实,有内容。在这样的课本剧表演的操作情境中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课堂氛围的愉悦和同伴协作的快乐,而且还在让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来对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学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感受到了数学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了他们在运用数学进行现实实践的自信。
  三、运用成功体验激趣
  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小学生,更应该利用胜利者效应来实现他们学习兴趣的促进提升。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是其获得知识的根本动机。一个人在追逐成果的过程中屡屡受挫,对研究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失去了。所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持续地获得成功的经验,让经验成为兴趣催生的促进剂,可以说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最重要的一种实施方法了。将此思想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执教者适时地给予孩子适当的赞扬与奖赏,使孩子在表扬的声音中感受到成功,感受到快乐。由于,当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之后,不仅可以让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还可以帮助他们的自信心的形成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而这也会对他们的学习兴趣造成正面的积极的促进生成。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落实此思想的过程中执教者应该以学生的个人差异为依据进行判断进步发展与否,来设计出能满足学生多种能力需求的梯度题型,让每个同学都能在参与中体会到成就感,并得到老师的称赞。此外,老师还应该多捕捉他们的优点用好他们的长处,尤其是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哪怕他们取得了很小的成绩,也应该多表扬他们,方式就是当着所有人的面表扬他们。所以,在教学实施中我们执教者既要注意运用成功体验来促进孩子的兴趣生成,同时也要多表扬,让学生获得的成就感放大,成为兴趣生成的兴奋剂,这样他们主体性就会更强。
  当然,在教学展开中能运用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的路径、方法还有很多。无论哪种形式的激趣实施,因材施教是根本,学情实际是基础,目的是激活主体而不是取悦个别学生。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一直保持良好的趣味性而促进师生有频度的互动展开。
  参考文献:
  [1]吴丽萍,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J].读写算,2019年。
  [2]程晓勇,浅谈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J].考试周刊,2021年。
  • 【发布时间】2023/9/5 11:42:49
  • 【点击频次】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