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夯实劳动教育 筑牢育人基石

 

【作者】 何中文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太公镇黄龙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黄龙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初探索

  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基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黄龙小学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黄小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倡导从生活劳动做起,培育劳动兴趣、磨练劳动品格,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获得一定劳动实践能力,为黄小孩子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立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
  学校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由校领导、各中队辅导员组成的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出台了《黄龙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及《黄龙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明确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每周一节固定课时纳入课表,全校统一开展劳动教育,保障了劳动教育时间,由教导处主管并协同德育等部门,统筹开发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协调学校设计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劳动实践活动,对劳动课进行考核,劳动课成绩计入学生成绩册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二)注重师资培养
  教师的劳动素养直接关乎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为保障劳动教育落实到位,我校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采用内培和外引相结合的方式,内培方式有:劳动教育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的内容,整体提升教师的劳动教育观念;对承担劳动教育的专职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准。外引主要有:从企业、社会聘请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
  (三)落实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每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前劳动教育领导小组首先要组织人员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要组织人员在认真选择场所、设施、材料、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要制定安全、科学的活动流、操作规范。要制定完备的活动方案和风险防控应急预案,细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学校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职责和权利。
  落实劳动教育成效
  (一)遵循学段特点,把握适当原则
  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理想,是每个少年儿童成功成才的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需从娃娃抓起并一以贯之。我校按低中高学段,设立了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及生产劳动等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及目标。
  一、 二年级初步学会自我服务、家务劳动,让其在劳动中体验自理、自立的乐趣,明白人人都要劳动,争做爱劳动的好孩子。三、四年级通过家务劳动及简单生产劳动实践,让其获得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其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人格品质。五、六年级通过参与生产实践劳动及服务性公益劳动,懂得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培养集体合作意识,锻炼坚韧不拔意志品质,强化社会责任感。
  (二)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创新劳动”
  1.建立劳动基地,强化校本特色。
  我校为农村小微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垦劳动教育基地,为孩子提供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针对校园中的绿地开设“微田园”领地活动,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对绿地进行合理规划以及农作物种植,学生与老师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共同学习科学、种植学知识,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通过实践、观察、实验和尝试等活动,培养其动手及观察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在劳动中学习知识,将知识运用于劳动实践,知行合一。
  2.借助学科融合,树立“大劳动”观。
  校园面积不大,课程时间紧张,怎么开展好劳动教育?这就要加强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建立“大劳动”的观念。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善于挖掘、总结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科学学科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为劳动教育实践提供必要理论知识;在道德与法制、语文课中进行劳动精神与价值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和观念;在数学、体育课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的培养,提高其劳动技能和自立能力。总之,在潜移默化中将劳动教育融于学校生活各环节、学科教学的各方面。
  (三) 整合教育资源,拓宽教育渠道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起锚地。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劳动教育启蒙老师,在家长言传身教之中,让孩子有更多力劳动机会,使劳动像一颗种子,在家庭教育中落地生根。我校给不同年龄段孩子家长发放了《家庭劳动教育实施指南》,倡导家长放手让孩子做事,把家庭劳动教育常态化,让孩子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在长期家务劳动中养成劳动习惯。
  学校是劳动教育的操练场。课程和实践是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我校根据低中高段孩子特点,系统加强劳动教育,探索劳动教育课程,系统教授必要的劳动技能,结合德育、班队会、少年宮及节日主题教育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着重引导学生形成吃苦耐劳、勤勉向上的劳动观。习惯养成教育常抓不懈:分学段组织学生参与打扫教室、楼道、操场等校园劳动,参与社区公益服务等集中劳动,参与校内劳动基地劳动。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达到劳动育人目的。
  社会是劳动教育的检验场。劳动教育不是简单地强调体力劳动,而是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适应社会发展。我校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志愿服务、参加街道清洁卫生打扫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拓展劳动的场地,激发其劳动兴趣和热情,也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体验劳动者的艰辛和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社会责任感。
  深挖劳动教育内涵与外延
  (一) 延伸劳动教育,注重精神成长
  在劳动实践结束后,每个班级要进行劳动总结,每位学生要交流自已劳动体验,要写劳动日记。学校要要开展劳动图片展、评选劳动能手、评选优秀日记,评选优秀图片。这样的成果展示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学生在展示中体验到成功的滋味,享受到劳动实践活动的乐趣,为劳动而自豪。
  (二) 践行劳动教育,传承农耕文化
  校内各班级分片承包管理劳动实践基地,参与生产劳动。每周回家后协助爸爸、妈妈学干一项农活,并写出自己在劳动中的所做、所感。校内校外相结合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领会中国农民的勤劳与智慧。
  开展“24节气活动”,丰富德育新内容。各班以“24节气”为主题班队会活动,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等资源,向同学们介绍24节气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意义,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诵读中华传统农耕诗词歌赋,领略中国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
  (三) 借助劳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
  我校打造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用劳动去爱生活,爱身边的人,爱家园,爱学校,爱我们的国家,爱整个世界,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当前,我校仍处于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探索阶段,在发挥劳动育人功能,达成立德树人目标,立足区域特色,结合学校文化方面还需不断探索、精进,在行动上落实落细。

  • 【发布时间】2023/10/13 4:28:50
  • 【点击频次】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