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学

 

【作者】 汪 亮

【机构】 四川省江油市小溪坝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国早期的教育模式多为应试教育,近年来我国逐渐推行教育体制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塑造学生的三观,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于其他文化类课程主要着重点在于提升学生自主培养,初中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更着重于德育,着重点在于塑造人,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本篇文章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性质提出了情感教学模式,以求能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学;教学策略 
  情感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模式,情感教学更注重融情于理论知识,寓教于乐,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能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升其学习热情与课堂参与度,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保障教学进度,优化教学效果。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德育课程,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学在知识的学习,学生本人的成长成才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效用,接下来我们就情感教学策略的意义展开具体分析。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情感教学策略的意义
  情感教学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简单来讲就是在课堂上把理论知识与情感因素结合起来,通过增强学生情感认同的方式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实施情感教学策略的意义众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情感认同,优化教学效果。不同于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接受方的教学模式,在情感教学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情感因素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度,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内心深处的情感认同感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深化了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2)有利于培养人,塑造人,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除了教学效果,情感教学对于学生个人的塑造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情感教学的应用策略
  2.1 教师应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认同感
  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也可以理解为照本宣科,教师一味地讲解基础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而不结合实例进行教学,此种教学模式会让学生觉得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很枯燥乏味的课程,从而逐渐磨灭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开展积极情感教学。教师可以在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让学生主观上意识到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不是枯燥无味的知识灌输,而是对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然后再结合具体案例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开展情感教学,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述《消费者的权益》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在生活中有过被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时候,也可以结合个人情况,向学生讲述自己经历过的侵权行为以及维权过程,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同感,并且教师可以在讲述个人经历的同时融入理论知识,增加课堂感染力,更好地开展情感教学。
  2.2 善于营造情感教学的环境与氛围
  学习环境与氛围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营造一个情感教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悟到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其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所在,然后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融入学生喜欢的内容,显而易见,这样的情感教学更容易走进学生内心,从而让学生打心底里喜欢上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加深对理论知识情感理解,完成育人目标。
  比如在讲解《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通过让同学们自由发言阐述自己家乡的方言以及特色习俗等方式来创设情感教学课堂。通过同学们的分享,学生能够主观认识到中国的灿烂多彩文化,并且来自相同地区的同学也会从他人的讲述中加强自身的情感认同,从而有利于学生深入感悟到灿烂的中华文化,收获良好的情感教学效果。
  2.3 创新教学模式,提供情感升华的动力
  虽然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大多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也不乏有些内容会涉及到历史,针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就无法采用生活化的实例来开展情感教学,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情感教学,提供情感升华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PPT或者是播放《长征》等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先辈们的英勇无畏、艰苦奋斗精神,让学生在课堂上感悟到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怀着崇高的心情来学习本章内容,深化理论知识的记忆,实现情感升华。
  2.4 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
  其实所有初中阶段开设的课程都具有德育的作用,教学目标都是塑造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但是不同于道德与法治学科,其他学科在德育方面的作用不太显著,更多的是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塑造人,而道德与法治学科则是在整个教材中都贯彻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其爱国情怀等德育目标,对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把握住学科特点,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出初中道德与法治在培养人、塑造人方面的效用。
  例如在学习《人生当自强》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述史铁生等身残志坚的自强故事,也可以为同学们播放《少年周恩来》等励志电影,学生在听故事、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被主人公的自强精神感染,有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其学科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感教学模式是优化教学效果的有力之策。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认同感、营造情感教学的环境与氛围、创新教学模式、挖掘情感教育内容等方式加强情感教学的应用,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高质高效进行,助力中国德育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彦方.浅议初中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学周刊?理论与实践,2015(7):228-229.
  [2]叶家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内容的实践尝试[J].新课程导学,2016(2):29.
  [3]李世华.试论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5(25):16.
  • 【发布时间】2023/10/16 7:48:08
  • 【点击频次】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