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兴趣培养探析

 

【作者】 张启洪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宋家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下,体育课程已经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中的地位,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实现身心素质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学习兴趣
  体育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对他们的综合能力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实现学生的体育高效学习,需要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升体育学习效率。
  一、当代小学生体育运动状态的现状分析
  基于当前青少年运动状况分析,学生的运动量较之前有所下降,部分学生出现了上课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甚至出现了一些疾病,这与学生缺乏锻炼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认真设计体育课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一些学生沉迷与网络游戏,喜欢熬夜玩游戏,这也是导致学生锻炼时间少的一个原因,因此,教师一定要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体育课堂,打好学生的基础,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身体素质。
  二、提升小学生体育兴趣教学的策略探析
  为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课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开展丰富的教学课堂,开展团队运动竞赛,为学生讲解名人故事激励,设计有趣的体育游戏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想要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不能坚持以往的教学观念,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那些教学水平高、性格和蔼可亲的教师更容易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很多小学生都是因为喜欢某个教师,就会喜欢教师所带的课程,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多关心学生,在评价学生时多给予一些鼓励和支持,少说一些侮辱性的语言,少一些批评,这样才更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小学生的配合,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二)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
  要想让学生形成稳定的体育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得到肯定的情绪体验,即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的成就感,这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要培养和强化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三)结合学生实际,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形成千篇一律的统一的目标。因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因此给全班学生设置统一的教学目标是不合适的,教师需要全面考虑全班学生的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适当地放低一些,使学生努力一下就能达到,但也不能无原则地设置过低的教学目标,那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就很难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了。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高他们的目标,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但同样也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设置不能过高,因为目标过高会使学生因为屡次失败而失去练习的信心,得到消极的情绪体验,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完成。所以,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施教
  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的过程中,常常要产生成就性需要、情感性需要、自尊性需要和创造性需要。体育教师如能及时准确地抓住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理需要,适时进行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学生的心理就能够健康地发展,而且对体育课的兴趣自然会提高。学生在学习某一动作取得进步时。会产生“我的动作很优美,老师会表扬”的想法和待,学生希望得到赞扬、合理评价的情感性心理需要。此时体育教师若适当给予成绩的肯定,对这名学生将会是巨大的鼓励。对待学生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教师都应该做到认真分析和对待,要及时给予合理评价并做出适当的赞扬,同时指出应该注意的地方和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这样学生情感需要就能够得到满足,就会更加努力去学习。例如,学生在本次课中锻炼比以前更加认真,动作学习得更好,体育教师都应该及时肯定他的成绩,或者邀请该学生当场示范,学生的自尊性心理就得到满足,从此更加自觉地练习。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认真训练及进步不重视,就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恶体育课的现象;或者是教师只重视优生而对差生不闻不问,也会让差生产生“教师看不起我”、我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人等想法,形成了心理障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我会独立完成这个动作”、“我不要别人帮助”等独立性、创造性的心理需要。对于所教的动作,学生总是希望自己的动作出类拔萃。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一点“自由”空间,让学生有发挥、表现创造的机会。应该注意的是,学生心理需要常常是隐蔽的,需要教师观察了解才能发现和掌握。在施教过程中,要注意教育艺术的运用,更要把握好学生心理需要适时施行教育,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丰富体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课堂的形式设置都过于单一,只有几种普通的运动形式,而且几乎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另一方面,体育课不像语数外等课程开展得那样频繁,无论是从体育活动的时间还是参加活动的次数上来讲,都远远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和学生的需求。学生对单一乏味的体育课根本提不起十足的兴趣,渐渐开始讨厌上体育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十分有必要增加体育活动的项目,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篮球、足球、跆拳道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课上,老师用小部分时间给学生讲解动作的要领,留下大部分的时间供学生自主练习。这样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喜欢的活动,充分发挥了自己运动方面的长处,更重要的是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无比的快乐。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培养起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完成规定动作后,可根据自己的主现愿望运用自己已获得的知识、能进行锻炼,或者由教师采用启发引导等方法,让学生短时间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达到教学要求。这样既体现了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又弥补了集体练习的不足,使每个学生的技术水平、爱好特长得到充中的发挥。同时还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活动课堂气氛。
  (七)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体育课程并不一定就是要让学生们运动才叫体育课程。有时面对天气阴凉,下雨的天气,或者其他意外因素,学生们不能到课外进行体育课堂时,老师们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们学习体育锻炼,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们展开体育教学视频。在多媒体技术视频的充分展示下,学生们可以更加充分了解体育运动的正确姿势,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还能吸引学生们的好奇心。老师还可以为学生们播放体育竞赛视频,通过体育竞赛视频学生们可以直面地了解到体育精神的魅力。体育精神一直如此高涨,就是因为他的热血,他的技巧,以及他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学生们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对体育精神了解得更加全面,对学生们的今后性格和三观树立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其实在老师们让学生们观看视频,也要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不能只让学生们观看,部分看不懂的学生可能就会在一旁打小差。
  总之,体育是学校教学的基础学科,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丰富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 【发布时间】2023/10/16 20:26:29
  • 【点击频次】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