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新课标引领历史教学的学科素养

 

【作者】 李进春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第五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以《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为例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是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向标,采用多种方法,帮助抓住历史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习历史的能力。利用多种形式的材料(文字、图片、视频等)和方法,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历史教学;学科素养
  2022年版《历史课程标准》(后面简称“新课标”)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意味历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和素养的养成,所以课堂教学就应该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个目标进行。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为例来探究历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一、整合教材,利用图片,认识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的繁荣
  新课标里“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以史料分类、史料辨析等形式进行呈现”。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史料的来源主要是教材,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资源更要用到极致。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本书有二百多幅图片,仅第12课就有十二幅图,这些图片都包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所以我利用教材资源,设计了这个环节:
  根据以下图片,叙述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的变化和文化的发展。
  首先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类,并判断史料的类型及其信度。再根据图片分别解读每幅图片里隐藏的历史信息,叙述宋元都市生活和文化发展的状况,努力重现历史的真实,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进行历史描述的能力。
  通过这个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文化的发展,也深刻领会了传统节日的传承、宋词元曲史学等文化的繁荣、中华文化的博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了史料的选择、判断、使用等方法和能力,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研读材料,探究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繁荣的原因 
  新课标里“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以材料整理、对史料的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等形式进行考查,培养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所以学生可以通过对相关史事的了解,尝试阅读可靠的、典型的文献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有根据地说明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形成历史认识。当然,学习资料的选择要考虑学生对史料的理解水平,尽量降低学生阅读史料的难度,运用史料阐释历史。为此,设计了这个活动:
  结合材料认识宋朝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以及都市繁荣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材料一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立割据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北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都有了显著发展,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繁荣。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由于民族交融加强、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兴起,奠定了新的城市格局。社会政治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开始务实,追求理性,这种社会变革影响到当时社会各个层面。人们对待节日的理念悄然发生变化,宋代节日的宗教、祭祀因素减少,节日娱乐性增强,其中以官定节日最为丰富。
  ——摘编自王乐金《宋代官定节日研究》
  从材料中可见由于宋代的(局部)统一,社会安定,中央集权制的加强,为经济发展、都市生活繁荣提供了条件;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促使市民阶层兴起、壮大,推动市民文化的发展;民族交融加强、对待节日的观念发生变化等因素,促使了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繁荣。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宋朝市民文化高度繁荣。引导学生品读宋词和元曲,感受到这两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可以用各种长短不一的句式,灵活多变地抒发个人的情感,更适合市民阶层的需求。同时宋词的发展变化又促进了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变化,反过来又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也助力经济发展,比如宋代打破了关于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突破了商业发展的地点限制;由此可以得出市民文化的兴起又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都市的繁荣。
  设计意图:据材料探究宋朝都市生活繁荣的原因与政治稳定、民族交融、经济发展有关,从而培养学生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并且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同时分析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并提高学生解读材料能力,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传统节日,培养家国情怀
  新课标认为“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包含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等,这就是家国情怀”。所以设计了这个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溯源:收集资料,了解传统节日春节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习俗。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传统节日,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也可以分组选择不同节日进行探讨。
  活动需要学生提前查阅一些图片、视频、文字资料,或者制作成手抄报、视频、调查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尝试多种方式收集多种类型的资料,初步熟悉收集资料、筛选资料的方法;从中筛选出有用的资料,制作手抄报或者小论文、视频等,尝试多种学习的方法。在此过程中,通过探究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观念以及相关的风俗习惯,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品味传统节日的味道,体会传统节日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本课教学设计紧扣新课标,精心开发教学资源,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目标,通过自学、对学、合作探究、展示点评等课堂教学方式,课后练习、视频制作、手抄报、历史小论文等作业,积极落实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的素养提升任重道远,还需要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摘自《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2]摘自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3]摘自 王乐金《宋代官定节日研究》

  • 【发布时间】2023/10/18 5:19:46
  • 【点击频次】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