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作者】 秦 朗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第五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当代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主题就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价值,即努力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了迎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将初中历史教学重心由传授学生固有的知识转变为对学生人格及能力的培养,初中学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知识,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要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教学氛围的营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综合素质与历史素养的全面发展,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的快速发展。本文将以如何更好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兴趣培养;策略探究
  学习兴趣对学生而言就是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学习效果。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一、重视导课,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重视新课的引入,创设教学情境,在“兴趣”和“疑问”中引入学习,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近代工业的兴起》时是利用音乐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上课前,我请同学们欣赏了一段音乐视频后引入。“这是央视曾经热播过的一部电视剧《大染坊》。故事的主人公陈寿亭,为了创办自己的印染工厂,可以说耗尽了一生的心血。但他的一生坎坎坷坷,他的事业沉沉浮浮。真的就像歌里唱的那样:这份荣华富贵好心酸。”“而他的故事也恰恰映射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的发展历程。那么,中国的近代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中国的民族工业又是如何艰难发展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然后,引出“近代化”的概念,课件展示并加以解释后引出——今天就让我们首先从经济方面了解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课《近代工业的兴起》。再如如讲《美国独立战争》,可借助学生所熟悉的美国星条旗导入新课:为什么旗底红色条纹为七条,白色为六条,左上角的白色五角星最初是13颗?在说到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时,可借助干大家熟知的端午节:为什么我国人民要设立端午节来纪令屈原呢?由此引发学生对熟来的事物在“知其然”的基础上,进一步温望“知其所以然”的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然而然调动上来了。
  二、创新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对某个教学知识点及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划分重点知识,要求学生们硬性背下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初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因此,有效地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历史教师应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学生年龄的特殊性、课本内容及教学目标等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通过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还应重视对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及渗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分析。自主探究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客观分析历史问题。教师应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针对某个教学重点及内容进行辩论或讨论,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及故事导学的方式引出课堂内容进行教学,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尝试教学,丰富课堂形式,让学生在愉快、有趣的课堂上学习。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教学过程中,针对活动课实施“秦始皇功过的辩论”这一主题的分组辩论赛,要求学生们在课后搜集一些关于秦始皇在政期间的举措,讨论及分析秦始皇的功过,提高课堂学习氛围,转变教学方式。
  三、让学生表演历史剧,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讲“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先让五名学生扮演历史剧中不同的角色,来表演“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片断,再现历史事件的过程,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又出示图示说明:中国共六党成立的条件和历史意义。这样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便于理解。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四、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加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
  1、利用教材插图增强知识的直观性。教材插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极富表现力和趣味性的资源,在初中历史的教材中有很大的比例,这也是初中历史教材的特点之一,并且我国的教学改革也越来越重视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所以初中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充分地利用这些插图,尤其是一些诙谐的但是极具内涵的历史漫画组织教学活动。
  2、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不断丰富,并且由于其可以集声音、图片、音频等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历史知识由于其年代比较久远,并且与现代的生活方式有所差别,所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活动中。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课,就可以搜集一些影像资料或者是图片等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感受开国大典之时我国人民的激动与兴奋,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完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巧妙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问题教学是当今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方法。关键是如何从问中引趣,问题要环环紧扣,由浅入深。问题设计既不能有过去的满堂灌到满堂问,学生嫌烦,又不能设计得过难使学生产生畏惧感,这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且还可能会厌恶学习历史。所以,问题的设计要有科学性。首先要有“问”的价值,书本上已经有的,一看就会的,最好不要作为问题去设计;太难的问题,又必须解决的,可以把问题分散开,变成几个小问题来解决,或者老师给出背景材料加以引导,创设情境。例如在讲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五四运动爆发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学生回答:“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我再追问:“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了哪些正当要求?”当学生兴奋地回答“中国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要求把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归还中国”后,我用沉重地语气说:“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参会提出的这些的正当要求为什么遭到无理拒绝?”同学们一片愕然,我再提示到“日本曾经以退出巴黎和会迫使西方列强答应就德国在中国的侵略权益转交给日本,最终西方列强答应了日本的要求,为什么中国的正当要求他们却不予理睬?”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立即展开积极的讨论,纷纷发表个人的见解,最后大家通过相互讨论后认识到“是因为中国太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样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的落后是中国在外交上失败的根本原因,从而鼓励他们要认真学习,长大后为国家多做贡献,争取祖国的早日强大,扬眉吐气。因此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时,才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碰撞出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六、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开拓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意赛,编辑历史小报,动手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我在授课时,就曾组织学生编演《戊戌变法》历史剧,让同学分别扮演各种历史人物。把当时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革表演出来,学生在活动中潜能被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再现“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早”,使他们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学好历史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其他学科一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同样离不开兴趣这一首要因素。在教学是精心备课,课堂上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历史这门小学科中探索大世界,使学生从内心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乐在其中,是学好历史的必要条件。
  • 【发布时间】2023/10/18 5:22:16
  • 【点击频次】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