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基于一曼精神下的《道德与法治》校本化
——初中生担当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摘 要:在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的状况下,中学生“过剩”的物质基础承受着严重的精神营养不良,学生对理想、追求和人生观非常淡泊,更谈不上责任和担当,生活上依赖父母,学习中自由散漫,独立意识、责任意识欠缺。本文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关键词:一曼精神下;道德;担当意识;策略
在“一曼精神”的影响下,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学生做一名爱国、爱家、爱学习的中学生,做一名对国家、社会、家庭有担当的中学生。谈点个人感想。
一、学生现状
当代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呈现出一种责任意识薄弱,对家庭、学习生活缺乏担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生活充满优越感: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不懂得生活的不易,更不懂得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更不明白忆苦思甜的重要意义,这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家庭担当意识。
2.对学习缺乏热情:由于缺乏热情,许多学生出现学习不积极,作业敷衍,思想不进取,成绩不理想,前途渺茫,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3.抗挫能力较差:许多学生在优越的家庭生活中顺境下成长,一旦遇到逆境就茫然不知所措,就没有能力来解决困境,有些学生就会采用一些极端的手段处理事情。
4.家庭教育中呈现“三包办”现象:
由于农村家庭父母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外出务工较多,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呈现瓶颈,爷爷奶奶的隔代教育就会出现“包办”现象,从而消弱了学生的担当意识。
课题组从问卷调查中得出以下结论:学生责任意识薄弱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学生需要老师、家长、同伴的提醒监督,少部分学生性格怪异、思想叛逆,不能融入集体,对于这部分学生也需要老师、家长、同伴积极配合。所有我们希望通过基于本校求真教育模式下结合一曼精神对学生进行担当教育研究,使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多方出力,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在一曼精神的感召下,课题教师的引导下,适应时代的需求,争做一名爱国、爱家、爱学习的中学生,进而成为一名对国家、社会、家庭有担当的好青年。
二、担当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成果
1.认识理论性成果
一曼精神:赵一曼是抗日民族女英雄,在抗日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爱国主义,追求真理、坚贞不屈、勇于担当的民族精神。一曼精神是宜宾市一曼中学的传统精神资源。学校自2013年开始,就把“一曼精神,教育求真”作为学校文化核心,通过各类德育活动将“一曼精神”进行物化,让其看得见,摸得着。这也正是本课题的魂,我们是在传承一曼精神下的“担当意识”的培养。
初中生:我们圈定的初中生是每年新入学新生,课题研究中将学生分班授予了“一曼”班的光荣称号,就是要学生时刻铭记我们是在一曼精神下的“责任与担当”是一种不可推卸的担当。以此来辐射影响白花初中的全体学生,乃至更宽更广。
担当意识:我们以班级管理作为本课题研究基地,将理想、信念、行动、意识落实到学习生活的具体环节中,引导学生树立担当意识,让班级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逐步培养学生做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本化:结合学校求真“136”课堂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运用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并将“担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策略:通过对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将相关方法和手段运用在“一曼班”的管理中,从而积累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体系和各类角色的责任清单,让其他班级管理提供有价值的管理模板,让学生在这套模板的管理体制下形成“担当意识”。
2.操作性成果
整个“担当意识”培养模式,需要班主任及其他辅导教师,根据设定角色拟定责任清单,并在学生未来履职中加强监管和督促,使学生岗位明,职责清,敢管理,善担当。由此,本课题功效就不言而喻了。
3.物化性成果
政治课题组,从选题、开题到现在研修进入关键时期,现在已经积累了较为充实的过程性资料,也在物化成果上有了一些积累。目前已经具备的物化性成果主要有:研究方案、研修报告、研修活动记录表(研修手册)、调查问卷及调查报告、班级管理角色与责任清单、研究课课件及课堂实录、部分研究心得和论文等。
三、担当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的效果
1.提高教师参与研训的能力,教师在研训活动中践行担当。
学生“担当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老师的设计和管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让自己的“担当意识”得到践行和升华。自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分工协作,针对“一曼班”班级管理,构建了一成套体系,并通过研究课、学生会等形式对学生的角色与责任清单进行固化,然后在班级生活中跟踪、管理、督促责任人履行职责。为了使学生担当意识增强、责任管理不疲软,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对所负责的学生进行日常督促,努力促成学生担当意识的形成。督促学生,其实就是对教师担当精神的挑战,思想要转化为行动,是需要坚强的意志力的,课题组成员在一年的研修活动中,经受住了考验,用自己的担当精神为学生树立的榜样。
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教师自己。部分政治组教师在今年微课教学中获奖。
2.促使学生担当意识的形成,班级事务无人问津的现象逐步转变。
自建立“一曼班”以来,开始为该班班级管理进行量身打造,从岗位设置、清单拟定、人员竞聘逐步落实,至今已经有了较大变化。疫情期间,课题组组长潘卫为全班同学写了一封信,对该班学生居家网课学习提出了希望,希望“一曼班”全体学生能尽职守责,停课不停学。信件发出后,在全班引起较大反响,部分同学在回信中提到:
“我在整个疫情期间没有要事,不会离开家,也响应“停课不停学”在家中积极的学习,把每天的学习任务积极的完成。”
“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期间,我们能为国家出力的就是不出门,不去人多的地方,勤洗手,生命来之不易,在家认真学习。”
“他们在疫情前线这么艰苦的奋斗,我们中学生更应该在家努力学习。我们要做好一切防疫,更要做好学习的任务,为了开学做准备,对得起这些“战士”们的辛苦付出,对得起辛苦筹备的网课的老师们。”
一封封回信,让课题组全体成员感到十分欣慰,感觉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孩子们学会了担当,知道了感恩。
疫情好转后,课题组立即跟上管理节奏,分别召开角色与责任清单培训会,让学生进行校园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必须干什么。通过近段时间的观察,“一曼班”学生的自律性开始增强,角色和担当意识也明显加强。例如:因新冠疫情防控需要,班上增设了“卫生防疫员”的业务岗位,吴显钰、陈俊宇申报了这个光荣的岗位。刚开始,他们不知道怎样操作,也不知道卫生防疫意味着什么,业务岗位管理教师王小会就根据清单对其进行培训,并就防疫意义、和防疫市个人防护等方面对吴显钰、陈俊宇两位同学进行讲解。几天过后,吴显钰、陈俊宇两位同学就熟悉了该项工作,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在门外摆起了摊子——晨检工作台,戴好口罩对随后到教室的同学进行体温检测并登记。
这样的担当实例在近一年来的课题研训中层出不穷,在此不一一例举。
3.揭开科研课题研究的面纱,让教师未来方向更加清晰。
课题研究,政治组一直没有冲破的防线,这次校本项目研修,让全体参与者对课题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觉科研不再神秘,课题也不再陌生。面纱揭开后就是清晰的未来,相信,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政治组的科研生命必将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宜宜文广内(2015)024号 2015年9月第一版
[2]《道德与法治》——义务教育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 2018年12月第2版
[3]《教育学——情境与原理》——傅道春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6月第1版
[4]《师之道》——杨刚、扬杪主编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1年11月第1版
[5]浅谈如何培养当代中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付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4期 网址:http://www.fx361.com/page/2017/0912/2266761.shtml
[6]新时代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责任担当能力的培养研究——闫明 求知导刊 2017年12月 文章编号:2095-624X(2017)35-0007-02
[7]试论学科教学中体验式德育融合策略——李良 求知导刊 2017年12月文章编号:2095-624X(2017)35-0008-02
[8]《中小学生守则》——教育部印发(2015年修订)
- 【发布时间】2023/10/18 5:22:56
- 【点击频次】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