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大拇指教育的智慧

 

【作者】 陈 叙 黄 兰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第二实验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陶行知先生在半个世纪前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妙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日本教育家铃大认为世界上最难学的是语言、而每个智力健全的孩子都会说一口地道的方言,是由于孩子牙牙学语时父母宽容和赞赏的态度不经意地激发的结果。因此可以说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赏识。赏识是人走向成功的最根本的途径。可以说赏识教育是培养、诱导一个学生走向理想之路的金钥匙。赏识教育,能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赏识是爱的基础、是教育的需要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因此赏识教育并非只是简单的说一句:你真棒,你真聪明!赏识教育是一门艺术,是要用我们的爱和智慧与孩子交流、让孩子能愉快的接受我们的教育、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赏识点亮学生心灵火花,激发学生潜能
  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潜能,只要老师善于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一定会还给老师许多惊喜。如在研究性学习中,许多学习成绩或习惯较差的学生,表现了积极地热情独特的思维方式、卓越的组织能力。再如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如果让他担任一个收作业的小组长,他的作业立刻按时交、此时老师若进行适当的夸奖、表扬和奖励,他会渐渐地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留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学习时间、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待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证明,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由旧知识、旧技能自然过度到新知识、新方法。在和谐热烈地课堂气氛中,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地参与。
  赏识学生就是尊重所有的学生。只有懂得尊重所有的学生。才能合格地参与文明薪传的教育教学活动。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爱一个优等生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做得到。可对于那些“差生”呢,就未必了。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能够爱那些“差等生”才是真正爱学生。因为他们更需要精心的关爱和呵护。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赏识。”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发。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彼此都渴望得到对方的赏识。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成功的鼓励,都会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学生的进步、成长需要的不也是这种动力吗。因此。教师要善于拿起赏识这把“金钥匙”,通过表扬、激励等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可是,要赏识每一个学生并不容易。因为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个性品质,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那么老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去赏识每一个学生呢?
  三、学会多方位赏识,构建和谐学习氛
  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弃绝“祖师爷”与“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昕灵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赏识在于视角的转换。万事万物,各有其长,远近高低各呈其姿。于人于物,其正面或许并非那样规丽可人,其侧面则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剪影。亦或其外表包裹着的是稚嫩、丑陋、拙笨、顽劣的壳其内部蕴含的则是成熟、美丽、新异、灵动的核。我们何妨拐个弯子想一想何妨换个角度看一看?
  赏识在于标准的择取。美丑、好坏、优劣、成败、是非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追求崇高相完美本无可非议要求崇高和完美则大可怀疑。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用成人的测标去审度学生,赏识便会失去家园。只要我们择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观照学生,值得赏识的东西会扑面而来闪光的道德、妙异的智慧、淳美的人情。
  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对于智慧作出的主动碰撞、赏识不
  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赏识不是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真诚接纳。赏识学生,必须重视学生的每一步发展,时刻关注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只有走进学生心灵,教师的行动、语言对学生才有震撼力。所以老师应从心理因素的研究入手,力图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开启学生的心理围城,换个心态、去赏识自己根本就不喜欢的学生。你会发现这些学生同样可爱、赏识学生,就要将学生看成一个有着自己思想的和自己平等的人。如果老师以平等的态度去理解学生,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看到学生的言行,立即下结论,难免会有误解的地方,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将生的意图弄清初之后、再决定自己怎么做。
  总之,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是具体的,要具体问题分析。但是,无论采用什么具体的教育方式,都要记住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多称赞、及时称赞、少批评,即使批评,也要才用非常慎重的方式。要使得批评方式艺术化。我们只要辨证地看待赏识教育,科学地运用赏识教育,用自己的爱心和信心去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构建和谐学习氛围,使每一个学生定会走向成功。
  • 【发布时间】2023/10/18 5:23:31
  • 【点击频次】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