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以信息化技术促进幼儿教育改革

 

【作者】 李成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金秋湖镇王场中心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信息化技术作为当前最为火热的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很好的应用,而教育领域也将视线放在了信息化教学改革上。幼儿作为学习发展的第一步,如何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与水平是我国教育界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探讨了以信息设备促进幼儿教育改革的几点策略,希望能提高我国幼儿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幼儿教育;教育改革
  一、信息化技术对幼儿教育的价值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前教育工作中,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教师只能通过口头传授和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但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设备、软件来展现知识,将信息化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给幼儿带来最好的教育效果,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信息素养,也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与此同时,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之下,老师们之间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互动、研讨,彼此之间可以共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在共同的进步与发展过程中,为幼儿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营造丰富多样的教学氛围。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为幼儿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相对于传统的教育,它可以改变幼儿们在“教”和“学”之间的界线,使幼儿们在幼儿们的学习活动中不再是他们的主导,而要让幼儿们成为他们探索知识、参与活动的主体,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为幼儿们营造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生态、更加有趣的教育环境,更加适合幼儿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培养幼儿们的多种能力和素质。与此同时,师幼之间有更多的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帮助幼儿家长建立起积极的家庭教育观念,在教师、幼儿、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增加幼儿早期教育的内容。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幼儿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首先,运用信息科技,可以扩充已有的幼教资源,收集幼儿喜欢的、喜欢的资源,并以动画、图片和声音的形式,将这些知识以动画、图片和声音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幼儿可以主动融入和参与到实际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手能力。其次,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丰富幼儿们的知识,幼儿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游戏、区域活动的规则,并在其中得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感受到参与游戏、区域活动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们良好的活动习惯和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幼儿们更好的发展和成长。除此之外,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更真实的学习环境,将一些在书本上不能展现出来的生活情景,用多媒体技术的方式来表现出来,将生活教育与幼儿教育相结合,促进幼儿全员参与,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
  二、幼儿教育信息化改革策略
  (一)通过短视频将知识具象表现
  《幼儿园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指出,3-6岁的幼儿,其思维方式是以形象为主,对太过抽象的东西,他们很难很快掌握。针对这一类的幼儿特点,在进行教学指导的时候,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他们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受以及动手操作等形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将比较抽象的知识以图片、文字、音频以及视频的形式呈现,构建更加丰富、更多层次的教学体系,使幼儿在“视、听、看”的学习氛围中,理解更多感性知识,并初步了解事物发展的变化及规律,提高幼儿教学效果。
  比如,老师在使用信息化教育资源指导幼儿们学习《狮子王进行曲》的音乐知识时,可以把这首歌做成一个FIASH小视频,让幼儿们在眼睛的视觉刺激下,更好地体会到音乐的变化和规律。例如,在视频画面中,幼儿可以观看到美丽的大森林,森林中所有的小动物都乔装出行。在视频中,当不同的小动物出现的时候,会配上更适合小动物特征的背景音乐。比如,身形轻盈小巧的小老鼠出来时,背景音乐以轻快灵活为主要内容。当猴子、小鹿等活泼活泼的动物出现时,背景音乐变得更加跳跃;在狮子出现的时候,背景音乐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节奏鲜明、铿锵有力,这就有效地将狮子身为森林之王的霸气和其他小动物在面对狮子时的敬畏表现了出来。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幼儿们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更好地了解《狮王进行曲》中的乐章,提高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在幼儿教学中,如何通过更有效、更可操作性更强的教学方法,来开发幼儿的智力,并引导他们走过生命中智力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是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考虑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应与当前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对其进行全面的更新与完善,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借助信息化教育资源的辅助,使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持续提高。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在幼儿教育指导中,不管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要求,都已经不能与当今社会对幼儿的培养要求相匹配,所以,充分地围绕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资源,进行好的整合和教学利用,就成了幼儿教学的首要任务。
  比如,当一名老师带着幼儿们观看一次教学活动的时候,他可以给幼儿们安排一次名为《认识昆虫》的科学活动,在教学的目的上,他可以把这个任务定为“让幼儿们认识并了解更多的普通昆虫”,比如蜜蜂,蝴蝶,蜻蜓等等。在参与这次的科学活动时,老师可以让幼儿们对昆虫的一些基本特性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包括头,胸,腹三段,六条腿,每一条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正规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绝对不能收集大量的昆虫图片,只是简单地展示给幼儿们看,而他只是一个“解说员”,这样就会让幼儿们在一堂课中被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美轮美奂的图片所吸引,而对昆虫的特征和习性却没有太多的了解,这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为防止以上现象的发生,教师应在设计科学活动时,多给幼儿一些亲身参与的机会,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精而不散”。例如,在向幼儿解释了蜜蜂的特点和习性之后,可以为幼儿播放“运用橡皮泥手工制作蜜蜂”任务的微视频,让幼儿反复观看制作过程,然后自己动手制作。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幼儿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蜜蜂这种昆虫的身体特点,同时对它的习性也会有更深的认识。在一节课上完后,老师可以用摄影机记录下全班幼儿的创作结果,然后让同学们进行评价,从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让幼儿们有更多的学习动力、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样他们才能更积极地参与到每一次的课堂活动中,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
  (三)构建信息平台促进家校共育
  幼儿的成长环境,虽然需要幼儿园、老师的引领和引导,但要让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则需要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培育,相对于幼儿园的学习环境而言,在家庭教育环境的组成上,最主要的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幼儿在家里学习的时候,大多数的家长都会给他们准备好与之相对应的书桌、书架以及各类辅助学习工具书等,但这些都只是物质资源的基础上,而没有将精神环境以及学习环境的营造放在心上,从幼儿教育的本质上来说,精神环境的创造,其育人价值要远远超过物质环境的创造。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保障幼儿物质环境的同时,创造精神层面的学习环境,有必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输出平台。然而,创造一个精神环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需要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保持一种通畅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应当对幼儿家长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引导他们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与幼儿同步地分享并感受教育的点滴,让家长成为幼儿受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来帮助幼儿更好地拓宽自己的学习渠道和资源获取渠道。
  比如,老师在给幼儿们安排一个公开的观察活动,在《小松鼠进行曲》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幼儿园里的大部分乐器,幼儿们都已经熟悉了,所以就会“玩腻”。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可以和幼儿们的父母们进行密切的交流,收集更多“新鲜”的工具,来代替现有的工具,从而激发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微信群通知给幼儿的家长,然后家长们就会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客厅里的酒杯和茶具,都可以成为“乐器”,老师们可以通过集体讨论,给幼儿们安排一个任务,让幼儿们在家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乐器,然后把它带到幼儿园里,和幼儿们一起玩。他们终于又回到了《小松鼠进行曲》的课堂上,他们带来的各种自制乐器,让他们的心情变得愉悦起来,这让参加公开课的老师和家长们,都对他们的表现感到惊讶,他们为自己的幼儿收集了如此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公开课之后,老师们可以把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加活动的视频和照片发送到微信群里,对他们的家长们表达衷心的谢意,一起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付出自己的努力,并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如果要进一步做好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工作,首先要对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进行正确、客观的认识。其次,要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来优化、改进现有的幼稚园课程。除此之外,还要对幼儿家长进行充分的引导,让他们加入到教师所建立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平台之中,以平台为支撑,从而为提高幼儿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增志.浅谈幼儿教育信息化教育的有效策略[J].2021.DOI:10.12253/j.issn.2096-3661.2021.03.1264.
  [2]刘月荣.“互联网+”背景下的幼儿园信息化教学分析[J].学周刊,2021(6):177-178.
  [3] 罗玉红.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21,018(020):103-105.
  • 【发布时间】2023/10/18 5:24:11
  • 【点击频次】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