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五育并举视域下的幼儿园德育主题课程实施
【关键词】 ;
【正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对幼儿实施爱国主义启蒙教育,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幼儿爱国主义情怀是幼儿园德育的主要内容。幼儿园德育应将幼儿美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通过让幼儿表现出美好的行为来升华其对道德的理性认知。
一、基于立德树人,起于园本特色,形成主题课程
幼儿园德育应将幼儿美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通过让幼儿表现出美好的行为来升华其对道德的理性认知。而作为肩负着“同蒙养正,明礼导行”使命的幼儿园教育来说,更应开展德育教育课程,培养幼儿“明以修生,内以养德”的良好品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是幼儿园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指南》引领下,我园开展了“多彩生命,快乐启航”的园本特色课程,培养幼儿珍爱生命、心怀感恩、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的积极生活态度。基于园本特色,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征和兴趣需要,我们确立了《我是中国娃》德育主题活动,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和策略,有效设计与实施,引导幼儿延承优秀传统文化,内化幼儿爱国品格,深化幼儿爱国美德。
二、内化德育目标,基于幼儿实际,定位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展的根本也是实现教学活动的基础。幼儿品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体系的第一点是萌发幼儿对祖国的爱。我们结合幼儿品德教育目标,根据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操作性,从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出发制定了以下主题课程目标:知道国旗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了解我国传统及重大政治性节日,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愿意感受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及风情,激发幼儿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京剧脸谱、青花瓷、十二生肖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珍贵遗产的传承学习,萌发作为一名中国娃娃的自豪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让多彩的生命快乐成长。
三、源于幼儿生活,立于经验认知,确立课程结构
《指南》中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和来源。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孩子会向小伙伴分享自己和家人去祖国各地旅游的所见所闻;会见到有的孩子在表演区穿戴民族服饰载歌载舞,体验少数民族服饰特征和风俗习惯;会看到有的孩子在自主游戏时跳皮筋、踢毽子、滚铁环等,乐于玩民间传统游戏。因此本次主题课程根据幼儿生活和知识的需要,从幼儿实际认知水平、兴趣特征出发进行设计,从中国特色民族、汉字、建筑、节日、京剧文化等内容出发并确定了美丽的祖国、神奇的汉字、中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民间游戏、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文化古迹等几个课程主体结构,并侧重于幼儿语言与社会情感领域的教育引导。
四、整合教育资源,有效实施课程,深化爱国美德
1.利用日常活动,认识传统文化,激发幼儿爱国情
在班级古诗词小能手活动,餐前故事分享活动,自主阅读分享活动等日常活动中,充分带动了幼儿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以及创编故事和讲述故事的能力,识字大书的分享学习,不仅增加了孩子们的识字量,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也得到了培养。
2.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教育活动,触发幼儿爱国情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中国特色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我们利用各种民间故事培养幼儿从小尊重民族文化、热爱民族精神的爱国美德,春风化雨式地陶冶幼儿爱民族爱祖国的情感和行为。如利用元旦节开展《年》的民间主题活动,制作各种新年象征的物品:鞭炮、灯笼、红布绸、中国结、窗花剪纸等,在表演区提供各种民族音乐和民族服饰,情景表演各族人民过新年的场景帮助幼儿了解中国特有的“年”文化。
3.利用区角活动,增长民族知识,启发幼儿民族情
在区角活动中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幼儿自带书籍或者图片,集体观看或小组分享各种民族图书、图片,引导他们讨论我国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认识民族服饰,尝试民族语言等等。幼儿在增长民族知识,体验民族情感的同时,也懂得了分享的意义和快乐,内化了幼儿分享和爱国的好品质。
4.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爱国信念,萌发幼儿爱国情
幼儿的发展来源于实践,幼儿的思想品德、传统美德往往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让幼儿走出校园进行实地参观,亲身体验,是开展课程的路径之一。我们的家乡宜宾是女英雄赵一曼的故乡,拥有红色爱国素材,组织幼儿参观赵一曼纪念馆,实地了解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感受赵一曼在日寇威逼迫害下坚定不移的爱国信念,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珍惜当下美好生活的良好品质。
5.利用家长资源,增长幼儿阅历,助发幼儿爱国情
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资源带来的便利条件,可以扩展课程内容和开展空间。如家长利用假期带幼儿到祖国各地旅游参观、了解中国东西南北不同的地理环境和风景名胜古迹,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大好河山。亲子观看 “中华诗词大会”、“辉煌中国”等各类关于中国文化的电视节目和大型纪录片,深化幼儿对“祖国”的认识,理解其丰富而又具体的文化内涵,萌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无形中丰富了幼儿关于祖国知识的阅历,也增加了亲子的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陈福静编.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3]沈颖洁.精心设计幼儿园主题活动[J].湖北教育.2016,(8):24-25.
一、基于立德树人,起于园本特色,形成主题课程
幼儿园德育应将幼儿美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通过让幼儿表现出美好的行为来升华其对道德的理性认知。而作为肩负着“同蒙养正,明礼导行”使命的幼儿园教育来说,更应开展德育教育课程,培养幼儿“明以修生,内以养德”的良好品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是幼儿园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指南》引领下,我园开展了“多彩生命,快乐启航”的园本特色课程,培养幼儿珍爱生命、心怀感恩、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的积极生活态度。基于园本特色,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征和兴趣需要,我们确立了《我是中国娃》德育主题活动,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和策略,有效设计与实施,引导幼儿延承优秀传统文化,内化幼儿爱国品格,深化幼儿爱国美德。
二、内化德育目标,基于幼儿实际,定位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展的根本也是实现教学活动的基础。幼儿品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体系的第一点是萌发幼儿对祖国的爱。我们结合幼儿品德教育目标,根据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操作性,从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出发制定了以下主题课程目标:知道国旗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了解我国传统及重大政治性节日,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愿意感受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及风情,激发幼儿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京剧脸谱、青花瓷、十二生肖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珍贵遗产的传承学习,萌发作为一名中国娃娃的自豪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让多彩的生命快乐成长。
三、源于幼儿生活,立于经验认知,确立课程结构
《指南》中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和来源。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孩子会向小伙伴分享自己和家人去祖国各地旅游的所见所闻;会见到有的孩子在表演区穿戴民族服饰载歌载舞,体验少数民族服饰特征和风俗习惯;会看到有的孩子在自主游戏时跳皮筋、踢毽子、滚铁环等,乐于玩民间传统游戏。因此本次主题课程根据幼儿生活和知识的需要,从幼儿实际认知水平、兴趣特征出发进行设计,从中国特色民族、汉字、建筑、节日、京剧文化等内容出发并确定了美丽的祖国、神奇的汉字、中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民间游戏、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文化古迹等几个课程主体结构,并侧重于幼儿语言与社会情感领域的教育引导。
四、整合教育资源,有效实施课程,深化爱国美德
1.利用日常活动,认识传统文化,激发幼儿爱国情
在班级古诗词小能手活动,餐前故事分享活动,自主阅读分享活动等日常活动中,充分带动了幼儿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以及创编故事和讲述故事的能力,识字大书的分享学习,不仅增加了孩子们的识字量,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也得到了培养。
2.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教育活动,触发幼儿爱国情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中国特色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我们利用各种民间故事培养幼儿从小尊重民族文化、热爱民族精神的爱国美德,春风化雨式地陶冶幼儿爱民族爱祖国的情感和行为。如利用元旦节开展《年》的民间主题活动,制作各种新年象征的物品:鞭炮、灯笼、红布绸、中国结、窗花剪纸等,在表演区提供各种民族音乐和民族服饰,情景表演各族人民过新年的场景帮助幼儿了解中国特有的“年”文化。
3.利用区角活动,增长民族知识,启发幼儿民族情
在区角活动中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幼儿自带书籍或者图片,集体观看或小组分享各种民族图书、图片,引导他们讨论我国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认识民族服饰,尝试民族语言等等。幼儿在增长民族知识,体验民族情感的同时,也懂得了分享的意义和快乐,内化了幼儿分享和爱国的好品质。
4.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爱国信念,萌发幼儿爱国情
幼儿的发展来源于实践,幼儿的思想品德、传统美德往往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让幼儿走出校园进行实地参观,亲身体验,是开展课程的路径之一。我们的家乡宜宾是女英雄赵一曼的故乡,拥有红色爱国素材,组织幼儿参观赵一曼纪念馆,实地了解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感受赵一曼在日寇威逼迫害下坚定不移的爱国信念,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珍惜当下美好生活的良好品质。
5.利用家长资源,增长幼儿阅历,助发幼儿爱国情
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资源带来的便利条件,可以扩展课程内容和开展空间。如家长利用假期带幼儿到祖国各地旅游参观、了解中国东西南北不同的地理环境和风景名胜古迹,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大好河山。亲子观看 “中华诗词大会”、“辉煌中国”等各类关于中国文化的电视节目和大型纪录片,深化幼儿对“祖国”的认识,理解其丰富而又具体的文化内涵,萌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无形中丰富了幼儿关于祖国知识的阅历,也增加了亲子的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陈福静编.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3]沈颖洁.精心设计幼儿园主题活动[J].湖北教育.2016,(8):24-25.
- 【发布时间】2023/10/18 5:25:05
- 【点击频次】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