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家园共携手,德育润童心
【关键词】 ;
【正文】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双翼,两者相辅相成。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品德教育,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优质的家庭德育就像空气和阳光一样围绕着孩子,并为孩子未来发展提供丰美的土壤,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案例描述:
有一次,在科学活动中,我邀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操作,做完后回到位置上,只听见“啪”的一声,这个小朋友摔在了地上。旁边立刻有几个小朋友捂着笑了。当摔跤的小朋友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后面的一个小朋友就说:“是凡凡把他的椅子故意移掉的”。还有一次,我带孩子们去到户外玩游戏,到走廊那儿,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滑倒了,凡凡看见了,马上冲上前去,原本以为他是去扶那个小朋友,但意想不到的是他也假装滑了一下,趴在那个小朋友的身上。把那个小朋友压在身下,其他几个调皮男孩子也学他的样,一起跟着压下去,使得最下面的那位小朋友疼得哇哇大叫。
在我班上,这名“特殊”孩子叫凡凡(化名),他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头痛、棘手。凡凡的脾气很急躁,平时和同伴间玩总会出现矛盾,稍有不顺心就会动手打人,老师如果批评他,他就会怒气冲冲,瞪眼与老师对峙半天。有时情绪激动还会扔东西,令你无法掌控。有一次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记得是午餐时间,餐前都会让小朋友排队洗手,大家都在有序的洗手时,突然看见凡凡故意把水龙头的水开的很大,水花一下子喷出来了,把他自己和旁边小朋友的衣服都打湿了。我连忙叫住他,让他把水龙头关小一点,可他当没听见似的,甚至还去抢旁边小朋友手里的肥皂,别人不给他,他就开始动手打他。我连忙跑过去拉开他,一边把水龙头关掉一边从他手里拿走肥皂,正准备对他进行一番教育。谁料,凡凡却一反常态喊着“是我的肥皂,哼,我不吃饭了,我讨厌你们……”说完就用力推倒小朋友,幸好我眼疾手快抓住了。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表明孩子的“自私心理”严重,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没有考虑到别人的痛苦。这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往往就会缺少玩伴,大家都不喜欢跟他们玩,缺少爱班级、爱集体的情感。等他们长大后也就自然缺乏一种社会责任感,更谈不上爱集体、爱祖国的情感了。这些现象表明,我们在德育中要让孩子知道,爱是双向的。别人爱他、关心他的同时,他也要爱护、关心别人,培养孩子良好的爱的情感。
教育策略:
一、家园携手,达成共识
据了解,凡凡父母平时工作忙,从小就是爷爷奶奶照料他。凡凡调皮爱捣蛋,爷爷奶奶总是会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非常的溺爱孩子。平时在家里,凡凡不吃饭,奶奶总是到处追着他喂饭吃,从来不会骂孩子,即使有错也会迁就他。父母工作繁忙,回家后也难得与孩子相处,索性爱心倍加,常常放纵孩子,让其为所欲为。于是,凡凡只要稍有不顺心就发脾气不吃饭或者哭闹,甚至出手打人。有一次听他妈妈说,孩子因为犯错就打了他几下,他竟然与妈妈对打,爸爸在一旁不但不阻止,反而大笑起来,这就更加助长了凡凡的嚣张、任性。为了尽快改变凡凡,我决定家访,利用家访的时间与家长沟通。
(一)家访时我会带上一些自制的小礼物,利用礼物的魅力吸引凡凡,让他能愉快的接受我,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二)在与凡凡的父母交谈时,我以真诚的态度换取了家长的信任。在聊家常的过程中,委婉的提出问题,举例说服家长,让他们认识到孩子不良性格的严重性,劝说家长与我互相配合,携手共同引导孩子。同时也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连成一线,唱一个调,不让孩子有空隙可钻。
(三)在说服家长,得到他们的认同以后,我为他们推荐了几本早已准备好的幼儿教育杂志,让他们学习一些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从而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观念。
二、坚持不懈,成效显著
俗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凡事贵在坚持,特别是对于孩子某种不良习惯性格的纠正,就更不能操之过急。所以老师与家长应该做好心理上的长期准备,只有统一战线,坚持不懈,逐步提高要求,才会最终达到目的。在一学期里,我做了大量的家长思想工作,家园共育,注意经常保持沟通。
(一)当家长感到疲惫无力过问时,我就上门家访,把意见对策送上门,得到家长的同意,支持后再行动,保持家园的一致性。
(二)当孩子取得了小进步,家长兴致较高时,就通个电话简单扼要的讲明下步计划,同意意见,双方互相提醒不可放松,以防孩子出现反复。
(三)当孩子出现突发事件,三言两语无法讲清时,我就会发文字信息,讲明事发原因,我的处理意见,并劝孩子的父母双方统一意见,心平气和的处理事情,坚持家庭之内、家园之间保持同步。
(四)通过一段时间,我与孩子的父母经过电话联系,互相总结孩子近期表现,找出闪光点,予以引导鼓励,找出不足之处,探索新方法。通过我与家长双方的不断努力,凡凡攻击性行为减少,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渐渐的和同伴们友好相处。
教育启示: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敏锐的道德感?。但是这种道德感如果引导不好,就会受到发展上的障碍,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得引起高度注意。特别是要重视儿童良好的同伴关系,这是因为“从儿童第一次和他人建立关系开始,道德就是他们生活中基本、自然和重要的一部分。它不是由知晓所有问题答案的外部世界的人强加给他们的外在事物”。我们通常讲,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这是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其实就是从家庭开始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推进幼儿德育,家庭、家长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只有促进家园共进,形成德育合力,才能让德育启蒙,沁润童心。
品德教育,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优质的家庭德育就像空气和阳光一样围绕着孩子,并为孩子未来发展提供丰美的土壤,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案例描述:
有一次,在科学活动中,我邀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操作,做完后回到位置上,只听见“啪”的一声,这个小朋友摔在了地上。旁边立刻有几个小朋友捂着笑了。当摔跤的小朋友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后面的一个小朋友就说:“是凡凡把他的椅子故意移掉的”。还有一次,我带孩子们去到户外玩游戏,到走廊那儿,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滑倒了,凡凡看见了,马上冲上前去,原本以为他是去扶那个小朋友,但意想不到的是他也假装滑了一下,趴在那个小朋友的身上。把那个小朋友压在身下,其他几个调皮男孩子也学他的样,一起跟着压下去,使得最下面的那位小朋友疼得哇哇大叫。
在我班上,这名“特殊”孩子叫凡凡(化名),他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头痛、棘手。凡凡的脾气很急躁,平时和同伴间玩总会出现矛盾,稍有不顺心就会动手打人,老师如果批评他,他就会怒气冲冲,瞪眼与老师对峙半天。有时情绪激动还会扔东西,令你无法掌控。有一次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记得是午餐时间,餐前都会让小朋友排队洗手,大家都在有序的洗手时,突然看见凡凡故意把水龙头的水开的很大,水花一下子喷出来了,把他自己和旁边小朋友的衣服都打湿了。我连忙叫住他,让他把水龙头关小一点,可他当没听见似的,甚至还去抢旁边小朋友手里的肥皂,别人不给他,他就开始动手打他。我连忙跑过去拉开他,一边把水龙头关掉一边从他手里拿走肥皂,正准备对他进行一番教育。谁料,凡凡却一反常态喊着“是我的肥皂,哼,我不吃饭了,我讨厌你们……”说完就用力推倒小朋友,幸好我眼疾手快抓住了。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表明孩子的“自私心理”严重,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没有考虑到别人的痛苦。这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往往就会缺少玩伴,大家都不喜欢跟他们玩,缺少爱班级、爱集体的情感。等他们长大后也就自然缺乏一种社会责任感,更谈不上爱集体、爱祖国的情感了。这些现象表明,我们在德育中要让孩子知道,爱是双向的。别人爱他、关心他的同时,他也要爱护、关心别人,培养孩子良好的爱的情感。
教育策略:
一、家园携手,达成共识
据了解,凡凡父母平时工作忙,从小就是爷爷奶奶照料他。凡凡调皮爱捣蛋,爷爷奶奶总是会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非常的溺爱孩子。平时在家里,凡凡不吃饭,奶奶总是到处追着他喂饭吃,从来不会骂孩子,即使有错也会迁就他。父母工作繁忙,回家后也难得与孩子相处,索性爱心倍加,常常放纵孩子,让其为所欲为。于是,凡凡只要稍有不顺心就发脾气不吃饭或者哭闹,甚至出手打人。有一次听他妈妈说,孩子因为犯错就打了他几下,他竟然与妈妈对打,爸爸在一旁不但不阻止,反而大笑起来,这就更加助长了凡凡的嚣张、任性。为了尽快改变凡凡,我决定家访,利用家访的时间与家长沟通。
(一)家访时我会带上一些自制的小礼物,利用礼物的魅力吸引凡凡,让他能愉快的接受我,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二)在与凡凡的父母交谈时,我以真诚的态度换取了家长的信任。在聊家常的过程中,委婉的提出问题,举例说服家长,让他们认识到孩子不良性格的严重性,劝说家长与我互相配合,携手共同引导孩子。同时也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连成一线,唱一个调,不让孩子有空隙可钻。
(三)在说服家长,得到他们的认同以后,我为他们推荐了几本早已准备好的幼儿教育杂志,让他们学习一些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从而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观念。
二、坚持不懈,成效显著
俗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凡事贵在坚持,特别是对于孩子某种不良习惯性格的纠正,就更不能操之过急。所以老师与家长应该做好心理上的长期准备,只有统一战线,坚持不懈,逐步提高要求,才会最终达到目的。在一学期里,我做了大量的家长思想工作,家园共育,注意经常保持沟通。
(一)当家长感到疲惫无力过问时,我就上门家访,把意见对策送上门,得到家长的同意,支持后再行动,保持家园的一致性。
(二)当孩子取得了小进步,家长兴致较高时,就通个电话简单扼要的讲明下步计划,同意意见,双方互相提醒不可放松,以防孩子出现反复。
(三)当孩子出现突发事件,三言两语无法讲清时,我就会发文字信息,讲明事发原因,我的处理意见,并劝孩子的父母双方统一意见,心平气和的处理事情,坚持家庭之内、家园之间保持同步。
(四)通过一段时间,我与孩子的父母经过电话联系,互相总结孩子近期表现,找出闪光点,予以引导鼓励,找出不足之处,探索新方法。通过我与家长双方的不断努力,凡凡攻击性行为减少,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渐渐的和同伴们友好相处。
教育启示: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敏锐的道德感?。但是这种道德感如果引导不好,就会受到发展上的障碍,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得引起高度注意。特别是要重视儿童良好的同伴关系,这是因为“从儿童第一次和他人建立关系开始,道德就是他们生活中基本、自然和重要的一部分。它不是由知晓所有问题答案的外部世界的人强加给他们的外在事物”。我们通常讲,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这是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其实就是从家庭开始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推进幼儿德育,家庭、家长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只有促进家园共进,形成德育合力,才能让德育启蒙,沁润童心。
- 【发布时间】2023/10/18 5:25:18
- 【点击频次】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