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析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胡国伦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习惯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培养出来的,伴随每个人的一生且最不容易改掉的一种行为.大部分的习惯是人们刻意培养出来的,而小学阶段是每个人一生重要的学习和成长时期,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人们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走得更稳也更远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习惯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保证,坏习惯则是失败的催化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教导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句话直白地说明了教育的本质,以及良好的习惯对于每名学生的重要性,相关数据显示,极大部分优秀的学生都具有良好的习惯,而小学作为每个人正式接触系统的社会教育的第一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预习复习习惯是基石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新授课前的一定时间里先自己对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既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平时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预习指导。可建立预习本,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更有针对性地听讲,学会学习。
  复习是学习之母,做好复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小学阶段儿童,复习则以当天教的内容为主,家长可以让孩子用尝试的记忆方法,把当天课堂学习的知识告诉家长,适当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每个周末再进行一周回顾,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与素养。
  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低年级的小学生,没有倾听的习惯,在课堂上多数学生自顾自的。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让人深思。因此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很重要。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于是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还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三、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可能学习 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协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阅读不仅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科普书籍等。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可以培养听力、理解力,成为“听话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作为教师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自己没有读书的习惯,强求学生读书很难以理服人。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五、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到某些孩子的作业时,总会有这样的感触,学习了几年的数学连数都不会写,我们对于作业的脏、乱、差头痛不已,这就是学生没有养成好的书写习惯。日积月累,小处着手;在学生一入学,我就要求孩子们对数的认识、计算上要认真,而且在写数时做到数的美感,每天都要在日字格上做练习,对写得好的孩子加以表扬,对写的不太好的孩子不是单方面的打击,而是叫到面前手把手的教,顺便指出他哪个数字写得好,不好的应该怎么改,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表扬他,鼓励他,让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渐渐地,孩子们在做题目的时候就会关注自己的字有没有写端正,清楚了,甚至美观了。言传身教、当好楷模;学生的学习习惯受老师的影响很大,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模仿,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书写习惯也会深深地影响他们。在课堂中我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管是在黑板上写字还是平时批改学生作业,字迹都是很清楚,很漂亮。偶尔出现板书不规范,自我感觉不良好的时候,我都会重新写,同时在写的时候注重把痕迹擦干净,务必一次写好。
  六、养成共同合作探究的习惯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对学习起始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十几减9 教学为例,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盒内10个球,盒外3个球),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3个球中拿掉9个球,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球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尽显各组。有的说:我是一个一个地减,1、2、3、……9,还剩4个;有的说:我是先从一盒10个球中拿掉9个,再把盒内剩下的1个和盒外3个合起来得4个;有的说: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3个,再拿去盒内的6个,还剩4个,有的说:我是从盒内拿出1个和盒外3个合起来得4个,还有的说:我是想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共同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面对这些算式,我-一加以了肯定。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12-9=0,16-9=(),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条理性都得到了训练,得到了提高,
  七、认真的完成作业
  认真作业的习惯与学习态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并不是完全因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引起的,而是由于作业习惯不好。所以平时应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同时紧紧把握住演算草稿和检验答案这两个细节,对学生作业态度进行严格要求。
  (2)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的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弄清算理,这就导致了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械模仿例题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养成,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训练,也是一种消极思维定势的障碍。如:在百分率的教学中,例题给出了一件产品的总数和合格数。让学生计算产品的合格率,学生堂握之后做习题时,出现一题给出产品总数和不合格产品数,部分同学直接用不合格产品数除以产品总数得出产品的合格率。
  因此,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运用算理的基本方法:不仅仅解应用题要这样,做计算题、概念题也同样如此。
  总而言之,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而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课堂教学需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奠定基础。
  • 【发布时间】2023/10/18 5:30:41
  • 【点击频次】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