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加强初中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思路

 

【作者】 马成芬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石桥铺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越来越重视。初中时期是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时期,这个年级的学习思维思想还未成型,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在做好班级管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德育发展状况进行关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德育引导,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无论是对学校还是自身都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策略探讨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作为学生德育的主要实施者,在德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初中教师要积极探索高效的德育管理措施,使学生能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本文对初中教师的德育与心理沟通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希望能切实提高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创新性,为初中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1、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的节奏也在逐渐加快,大部分的家长都忙于工作,因此对于学生的教育重担也就更多的落在了学校的肩头。初中生的心智尚不成熟,情绪起伏比较大,很容易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在这一重要阶段没有给予学生正确地引导,那么将有可能会让学生误入歧途,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是整个班级的核心,教师自身的行为举止将会直接影响到班级内学生的发展,所以开展德育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因此很容易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其三观尚未形成时,无法很好的约束自身的行为,这也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比例越来越高的原因之一,所以德育教育在初中阶段至关重要。教师必须要借由良好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懂事明理,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帮助其制定出清晰的人生规划,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初中教师德育工作开展路径
  2.1营造友爱氛围,建设和谐班级
  在一个团结、友爱、充满向心力与凝聚力的班集体中,教师更容易渗透德育,也更容易开展心理沟通,提高德育教育效率。同时,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别是在团队协作意识的驱动下,师生、生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会减少。因此,初中教师要以营造和谐、愉悦、自由的班级环境为出发点,通过德育与心理沟通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德育教育的良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2坚持人本理念,日常德育渗透
  教师为提高德育教育效果,通常会“先发制人”,以期取得最好的管理效果,对学生管理仍旧以高姿态的方式开展,甚至班级会存在一言堂的管理模式。其实,这并不是一种可取的方式,对学生用“以大压小”的方式进行管理,势必会增加学生的抵触情绪,难以取得预期的管理效果。所以,教师应改变传统教育理念,重视将德育教育导入管理中,坚持人本理念开展管理,将德育管理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渗透,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教师可以将管理权力下放给班级的每名学生,在班级内形成民主管理局面,这会让学生形成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良好习惯,提高德育育人的有效性。教师也应与学生保持经常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真正以德育化人的模式开展班级自主管理。
  2.3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促进学生发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觉醒,不时表现出较强的个性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工作的重点不能只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因此,教师要积极地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做好德育工作,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发展。德育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教师在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适时地加入德育内容,让学生受到德育的滋养。
  2.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
  学校应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引导作用。例如:校门口和教学楼入口处设置教育主题形象标志;教学楼大厅内设置学校发展史、名人事迹和校园环境介绍,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教学楼走廊里展示校训;在教学楼内各班级走廊设置文化墙;在教学楼大厅内各班级走廊悬挂班级标志;在教学楼外树立各班学生集体画像;等等。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沉淀下来的精神文化财富和历史记忆。校训墙能很好地体现学校性质、办学理念,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同时,可以设计每个班的班歌、班训,在此过程中贴合学生成长规律和班级特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校园文化的熏陶。
  2.5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初中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以往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常常是以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有失偏颇。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实施德育工作时应注重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指导学生通过科学、公正的评价来正确地认识自己。此外,教师要善于拓宽评价的广度,摒弃单一的学业成绩指标,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他人合作交往、综合素质发展等多角度进行评价,同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代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应采取多元、开放的评价方法。科学的评价可以让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教师的科学管理,只有对学生思想进行不断的引导培养,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教育领域中最基本的教育,而在立德树人这一思想观念下,初中教师务必要跟紧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及时转变自身教育理念。积极创新以及完善德育教育方式,以此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明,殷小苗.新形势下提高初中班级管理质量的方法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2(20):126-128.
  [2]魏武勇.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J].教师,2022(14):15-17.
  • 【发布时间】2023/12/6 18:18:33
  • 【点击频次】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