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聚焦工匠精神的中职语文教学探究

 

【作者】 沈丽

【机构】 四川省江油市职业中学校

【摘要】 随着工匠精神在我国的大力倡导,各行各业要学习,作为教育行业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工匠精神更是重中之重。中职院校作为培养各个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阵营,更要注重其个人品质、思想水平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而语文作为主要学科之一,更属于人文学科,教师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之中。本文章从实际教学出发,探索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可实施的教学途径,以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 工匠精神;中职语文;教学路径探究;
【正文】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的教育体制也进行深度化的改革,对于技术型人才来说良好的精神与素养尤为重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聚焦工匠精神,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地深挖教材,寻找教材内容中的工匠精神,结合学生的特点,将工匠精神注入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思想受到熏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影响学生的行为,在日后可以带着工匠精神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之中[1]

一、从思想入手,以知识渗透工匠精神

要想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就要从思想观念上入手,不仅是学生,教师自身的思想观念更是首要问题,要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究,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充分发挥出来[2]。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将理论联合实际,对于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要重视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有学生的思想品质,对于专业的正确态度。针对于学生的不同专业技能需要,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以及自身特点,在知识点中将工匠精神进行合理渗透,使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时候,能带着工匠精神,对本专业技能有更加深入、正确的感悟,从而进行学习与探索。

例如:中职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中,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航天事业的伟大,感受到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的巨大贡献,从而树立自身正确的学习观念,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本课文与工匠精神的联系,对学生进行渗透,引导学生学习航天事业中做出巨大贡献与工匠精神,学习他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最后战胜重重困难,为祖国航天事业奉献的精神,从而在自身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时,带着这种精神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将知识与工匠精神合理渗透,使学生产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实现对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二、深挖教材,把工匠精神融入语文课程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知识与文化的理解和创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语文教学的熏陶,使工匠精神注入学生的思想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计划制定时,挖掘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工匠精神并不是培养学生工匠思想,而是要树立学生工匠品质,这需要点滴的积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慢慢积累,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一点一滴的思想注入,使学生在积累中形成[3]。由此可见,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之中,承担着重大的任务,教师要肩负起责任,不断学习、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语文的课程之中,让学生深入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核心价值,争做新时代祖国冉冉升起的工匠之星。

例如:在中职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人生的境界》教学时,教师在教学准备工作时,深挖教材内容,可以将工匠精神贯穿于人生的四种境界中。引导学生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时,不能拘泥于自然与功利,还要进行专业创新,保持对专业的专注与热爱。这样在日后的工作之中才能将这种精神延续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将教材深挖,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语文课程当中。教师在不断钻研与学习后,引导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将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树立起来。

三、创设情境,有效地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少不了教学情境的应用,教学情境可以是教师设置的一种教学氛围、一个情境问题,又或者是体现在一次课后作业之中,语文教学中设置合理的情境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4]。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想使工匠精神深入学生的思维与行动之中,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使工匠精神有效地贯穿于中职语文教学之中。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要落实在实际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的思想转变,更要在行为上下功夫,使工匠精神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这样这种精神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才能更加牢固地根植在人们的心中。

例如: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科学是美丽的》,教师在导入过程可以采用多媒体出示“爱之力”这首小诗,创设教学情境,并提问学生科学的魅力之处在哪?让学生讨论并回答,可能有的学生会说,科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可以使生活更便利、可以创造很多新事物等等,这种情境学生便对科学产生兴趣,从而使本节课顺利展开。教师还可以在课程结束之前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有工匠精神的人,让学生将工匠精神更加深入化,从而带着这种深刻的体验进行学习,发展专业技能,作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专业人才。

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处于飞速发展的强大背景之下,培养工匠精神的人才是教育者的必经之路。在中职教学中,工匠精神更是一种贯穿于课堂的核心学习精神,而语文教师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不断学习与创新。教师要制定顺应时代与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深挖教材,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体会到“工匠”的魅力与价值所在,“学技先学德”让这种精神深入学生的心中,落实到行为之上,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促进祖国的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王林. “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索[J]. 知识文库,2023,39(15):72-75.

[2]杨洋. 中职语文“工匠精神”作品教学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3.

[3]唐永红. “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索[J]. 知识窗(教师版),2023,(02):102-104.

[4]黄瑜. 中职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渗透的路径探索[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7):41+23.

 

  • 【发布时间】2023/11/9 10:48:11
  • 【点击频次】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