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初中历史优教提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初中历史课堂达到优教提效教学效果不能再走传统“师讲生听”教学老套路,激活学生主体作用发挥需要多样化的实施策略。本文探讨了情境激趣式教学策略、对话式教学策略、讨论式教学策略、角色扮演式策略,不同策略不仅做法不一其作用也是不同的,但都可以助力历史课堂优教提效效果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历史;优教;提效;课堂教学;实施
“五育合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与深入可以说促使我们一线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由于观念的改变,也促使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对话关系在质上发生了巨大改变。以前惯用的“师讲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以及“师问生答”的常规套路已经渐去渐远了,并被一种叫“三活课堂”的实施方法所替代,其目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改变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扮演一个学习主人角色,在富有活力的氛围中与教师共同去提效。接下来,笔者就如何在历史课堂上进行优教提效进行策略探讨。
一、实施情境激趣式教学策略,让学生学起于趣
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占时不长、语句不多但是它的作用却是非常重要的,它起到了定调定弦的效果。许多教育家虽然表述不一样,但共同指向一个好的开始会起到顺风拉帆、敲山震虎的效果。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注重导入实施的创新,使其充分发挥激趣和诱思的作用,让学生学起于趣、于思。能有效实施这种效果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情景实施情境激趣式教学策略,把“趣”与“导”结合起来,使学生迅速进入“我要学”的知识探究获得世界,投入到知识发现中去。例如,在“太平天国”这一节内容时我在开课就实施了情境激趣式教学策略,过程中的导语:“上一节我们学过了,太平天国以天京为首都,东征西征,发展到鼎盛,后来有了怎样的改变?根据史料记载,洪秀全自1853年三月初入天京,一直到1864年六月去世都没有踏出皇宫,这八年的时间里只有一次而且还是坐在六十四个人抬的轿子里出去拜访病重的东王杨秀清。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通过这种语言情境激趣方式的教学引入,其优教效果比起老师直接进行说教,自然有更好的提效实现。
二、实施对话式教学策略,让学生积极互动
对话式教学指的是在老师提出问题、启发和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思维,并能自主地提出问题和看法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历史课堂上应用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让学生积极互动,更能培养学生思维,实现课堂智慧互撞。例如,在教学“中国远古人类”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实施对话式教学策略,为了让学生学有方向和能快速体验到学有收获,我们可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视频微课呈现学法,通过“你可知人类从何而来”“它是如何来的”等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方法,思考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有的认为人是妈妈生的,也有的认为是来之于传说,也有的认为是科学推断而得出的结论。接着,我再一次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的匣子继续思考。这样的有问有答有引导,是对话式教学法的重要体现。值得的注意是,不要认为老师的引导就是老师对对话的过度干涉和掌控,那样就会妨碍到学生的自主思维作用的发挥。课堂上如果学生只考虑老师的想法,按照老师说的去做,这样的“对话”就只是一种形式,而不是一种交流。但是,这一现象普遍地出现在当前的历史课堂上,把课堂变成了师问生答。多年实践告诉我,能否让学生积极思考,能不能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自如地发表自己的问题和观点,才是检验他们能否进行有效对话和促进学生积极互动的最好方法。这也是我们历史教学实现优教提效的必然要求。
三、实施讨论式教学策略,让学生合作探究
学史明理。很多“理”必须要讨论才明。历史课堂教学不能少了讨论式这一教学策略。讨论是合作探究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将那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形成定论,促进共同认知的建构。历史课堂上,讨论就是由教师从教材中选择有典型意义的知识点,列出不同的观点,由学生在自主研读教材后发表观点。作为一线教师要积极搭建讨论平台,甚至组织辩论实施,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例如,在教学《金与南宋的对峙》这一课中的“南宋的偏安”这一内容时我就实施了讨论式教学策略,让学生先学课文再看视频,然后思考并参与讨论“岳家军首领岳飞是民族英雄还是爱国英雄”这一问题。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策略既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更需要合理组织,保证学生有效参与。这样才能使“教”成为优教,“效”达到提高的效果。
四、实施角色扮演式策略,让学生设身处地
角色扮演在历史课堂上有很多资源和平台,把这些资源运用起来成为学生设身处地进行角色扮演,更利于学生从历史人物这个身份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或者表达一个人的观点或理解一个人的观点。例如,对于西安事变处理结果对不对这一问题来进行探讨,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该事件中涉及到的相关重量级人物或者组织,设身处地来理解张学良、杨虎城、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共产国际、日本政府、英美政府以及国民党中的那些亲英美派、亲日派等角色的言论和做法。这样实施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加深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历史评价观。
当然,在“五育合一”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初中历史这一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也是无法穷尽的,可以达到优教提效效果的方法也是一言难以述完的。在教无定法的当下,提效必先优教,才能使历史课堂教学出现高质量育人这样的美好理想来。
参考文献:
[1]曾卫平,课堂讨论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J].教育科学,2020年。
[2]朱利群,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1年。
关键词:初中历史;优教;提效;课堂教学;实施
“五育合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与深入可以说促使我们一线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由于观念的改变,也促使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对话关系在质上发生了巨大改变。以前惯用的“师讲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以及“师问生答”的常规套路已经渐去渐远了,并被一种叫“三活课堂”的实施方法所替代,其目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改变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扮演一个学习主人角色,在富有活力的氛围中与教师共同去提效。接下来,笔者就如何在历史课堂上进行优教提效进行策略探讨。
一、实施情境激趣式教学策略,让学生学起于趣
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占时不长、语句不多但是它的作用却是非常重要的,它起到了定调定弦的效果。许多教育家虽然表述不一样,但共同指向一个好的开始会起到顺风拉帆、敲山震虎的效果。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注重导入实施的创新,使其充分发挥激趣和诱思的作用,让学生学起于趣、于思。能有效实施这种效果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情景实施情境激趣式教学策略,把“趣”与“导”结合起来,使学生迅速进入“我要学”的知识探究获得世界,投入到知识发现中去。例如,在“太平天国”这一节内容时我在开课就实施了情境激趣式教学策略,过程中的导语:“上一节我们学过了,太平天国以天京为首都,东征西征,发展到鼎盛,后来有了怎样的改变?根据史料记载,洪秀全自1853年三月初入天京,一直到1864年六月去世都没有踏出皇宫,这八年的时间里只有一次而且还是坐在六十四个人抬的轿子里出去拜访病重的东王杨秀清。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通过这种语言情境激趣方式的教学引入,其优教效果比起老师直接进行说教,自然有更好的提效实现。
二、实施对话式教学策略,让学生积极互动
对话式教学指的是在老师提出问题、启发和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思维,并能自主地提出问题和看法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历史课堂上应用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让学生积极互动,更能培养学生思维,实现课堂智慧互撞。例如,在教学“中国远古人类”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实施对话式教学策略,为了让学生学有方向和能快速体验到学有收获,我们可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视频微课呈现学法,通过“你可知人类从何而来”“它是如何来的”等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方法,思考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有的认为人是妈妈生的,也有的认为是来之于传说,也有的认为是科学推断而得出的结论。接着,我再一次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的匣子继续思考。这样的有问有答有引导,是对话式教学法的重要体现。值得的注意是,不要认为老师的引导就是老师对对话的过度干涉和掌控,那样就会妨碍到学生的自主思维作用的发挥。课堂上如果学生只考虑老师的想法,按照老师说的去做,这样的“对话”就只是一种形式,而不是一种交流。但是,这一现象普遍地出现在当前的历史课堂上,把课堂变成了师问生答。多年实践告诉我,能否让学生积极思考,能不能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自如地发表自己的问题和观点,才是检验他们能否进行有效对话和促进学生积极互动的最好方法。这也是我们历史教学实现优教提效的必然要求。
三、实施讨论式教学策略,让学生合作探究
学史明理。很多“理”必须要讨论才明。历史课堂教学不能少了讨论式这一教学策略。讨论是合作探究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将那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形成定论,促进共同认知的建构。历史课堂上,讨论就是由教师从教材中选择有典型意义的知识点,列出不同的观点,由学生在自主研读教材后发表观点。作为一线教师要积极搭建讨论平台,甚至组织辩论实施,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例如,在教学《金与南宋的对峙》这一课中的“南宋的偏安”这一内容时我就实施了讨论式教学策略,让学生先学课文再看视频,然后思考并参与讨论“岳家军首领岳飞是民族英雄还是爱国英雄”这一问题。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策略既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更需要合理组织,保证学生有效参与。这样才能使“教”成为优教,“效”达到提高的效果。
四、实施角色扮演式策略,让学生设身处地
角色扮演在历史课堂上有很多资源和平台,把这些资源运用起来成为学生设身处地进行角色扮演,更利于学生从历史人物这个身份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或者表达一个人的观点或理解一个人的观点。例如,对于西安事变处理结果对不对这一问题来进行探讨,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该事件中涉及到的相关重量级人物或者组织,设身处地来理解张学良、杨虎城、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共产国际、日本政府、英美政府以及国民党中的那些亲英美派、亲日派等角色的言论和做法。这样实施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加深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历史评价观。
当然,在“五育合一”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初中历史这一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也是无法穷尽的,可以达到优教提效效果的方法也是一言难以述完的。在教无定法的当下,提效必先优教,才能使历史课堂教学出现高质量育人这样的美好理想来。
参考文献:
[1]曾卫平,课堂讨论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J].教育科学,2020年。
[2]朱利群,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1年。
- 【发布时间】2023/12/9 11:35:06
- 【点击频次】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