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双减”政策下小学生 阅读素养中师资力量的保障性研究

 

【作者】 胡超群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嘉陵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阅读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具有重意义,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又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小学生的阅读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这其中尤其是学校,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书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效果的评价等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学校之中,与之关联最密切的当属与学生朝夕相伴的老师,由此可见,老师对学生的阅读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生阅读素养养成的师资力量现状
  据笔者调查,农村小学和城区学校均有开设阅读课的现象,但有的学校更多是将阅读课流于形式,学生并未真正享受到阅读带给他们的乐趣,并且阅读课更多的是由语文老师兼任,在应试教育制度下的教师、家长、学生都把分数和成绩看作教学评价唯一标准,虽然“减负”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过,但老师迫于形势,除了教材内容和教学辅导书以外,学生很少有时间能够去读其他任何书籍,老师除了在日常教学中能够教给学生阅读技巧,阅读方法等,很少时间专门研究如何教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1)制度保障方面。教师的招聘来源比较固定,如公开招聘、特岗教师,民转公等,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基本上以语文、数学为主,单独招聘阅读教师的很少。社会中存在专职儿童阅读师的情况,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不轻,虽“减负”一直在进行,学校“群文阅读”教研活动也经常在进行,但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孩子们面对手机的诱惑,能够静下心认真阅读一本好书的情况越来越少,老师需要在减少作业负担的背景下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这些方面仔细专研。
  (2)专业训练与财政保障方面。阅读素养虽然对孩子非常重要,但因为日常教学中,更多的是由学科老师兼任,所以这一方面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就比较少,而在学校中,则更多的是通过“课堂竟教”“群文阅读”“对比阅读”等教研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交流、谈论的平台,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在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方面技巧,方法,形式,途径等方面的研究或者培训则较少,而且就笔者了解,教师们在参加类似阅读相关的培训时,一方面,学校优先派语文老师进行学习,而忽略了非语文学科教师的培训,另一方面,在进行类似的培训时,更多的是语文老师积极参加,别的学科教师参与度很低,这无论是对老师的专业发展还是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都不利。
  (3)阅读评价方面。传统的授课模式和经验,让我们的老师更多的停留在对知识的传授和对题目的分析与解答上,而对孩子是否有阅读兴趣,是否提高了阅读能力、养成了怎样的阅读习惯、是否有阅读意志等方面关注过少。如果老师仅是局限于这道题做对了还是做错了,或对孩子问孩子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篇文章写了什么?等知识性的问题,那孩子的阅读素养又怎会得到提高呢?
  二、关于小学生阅读素养养成师资力量方面的建议
  (1)制度保障方面。教育部门及学校既然已意识到阅读素养对孩子的重要性,那么应该保障阅读课在学校的正常开展,而不是流于形式,只是单纯的让孩子看一本书,或者只是布置一份阅读任务,应该在班级、班级中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如朗读优美文章,推荐一本好书,摘抄好词好句,甚至开展读书节读书月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除此之外,任课教师应该长期跟踪孩子的阅读情况,对比阅读能力与孩子学习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学校在阅读书籍、阅读时间方面应该给予支持和保障,让老师的阅读工作能够得到开展。
  (2)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素养养成的师资力量的相关培训。教师具有挖掘学生兴趣的责任,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把学生的爱好转化为学生自主阅读的动力,这就需要老师观念的转变与技能的提升,学校应为老师搭建相关平台,比如与优秀学校对接,请相关专家指导,到本校开讲座,建立交流群等,让老师能够接触到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更优化的阅读指导模式,在培训、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找到更适合学生的阅读方式,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在重视语文教师阅读技能培训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非语文学科教师的相关技能培训,这样才能真正的把全科阅读落地,从而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除此之外,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相对薄弱,还可以通过引进高学历、高素质教育专业人才的方式提高农村区域的教育教学水平,为阅读素养的培养注入新的活力。
  (3)财政经费的支持。古话说“见多识广”,阅读上也是这样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读得多,见得多,语感丰富了,表达自然也更丰富,说出的话自然更流畅了,现在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会提前给孩子买很多的名著,结合当下“双减”形势,学校应当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如学校可以丰富藏书,开放图书室供学生借阅,可以在固定位置设置阅读角,鼓励学生拿出书籍主动阅读,再比如,在班级中设置书架,学校可以统一采购图书或者让孩子们分享书籍,或者学校可以在开展的读书活动中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等等。因此教育部门为每个学校划拨专门的图书管理经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给孩子提供更多的优秀书籍,带孩子们感悟更多的书籍中的美好,这些都离不开学校及教育部门的鼎力支持。
  (4)调整阅读后的评价方式。一是增加评价的次数,做到思想上的重视;二是拓宽评价的路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酌情考虑评比细则,如在学生阅读后不仅有物质的奖励,更有语言的鼓励,由物质奖励转化为精神上的鼓励;三是增加评价方式,可以在学生阅读后给每个孩子进行点评,不局限于课堂中的零星评价或者读了几本书这种数量上的评价。
  阅读素养的培养师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但是目前学校和教师没有足够的重视,通过笔者调查发现,小学生虽然对阅读兴趣很高,但是阅读效果却不理想,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给予阅读方法、阅读技能,阅读书籍的选择等多方面的指导,从阅读兴趣到良好的阅读习惯,再到自主阅读,这个漫长的过程,无一不需要专业老师的陪伴与指点,因此为了孩子阅读素养的持续发展,其师资力量的专业发展必须得到保障。
  • 【发布时间】2024/1/6 15:35:53
  • 【点击频次】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