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可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是对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一项综合性考核,也是集中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可以說,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加强对高中语文写作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呢?本文将谈几点我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
从当前高中生的写作基本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在作文中所表达的感情都不够丰富,内容相对比较敷衍和狭隘,片面追求一些辞藻的华丽,对于文章的立意浅显、思路混乱,更有甚者,抄袭现象层出不穷。这些不良现象和行为的出现让工作在高中语文教师认识到,写作必须要重视起来。
一、化用意境引诗文
诗词一般都是以简短精练的语言进行咏志、抒情,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看法、志向,等等,包含着丰富的哲理、人生寓意,尤其诗词都是行文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价值,是增加议论文写作文采和论据必不可少的素材。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多注重学生古诗词的积累,除了背诵外,也要掌握诗词的背景、寓意、文学特色等方面的内容,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平时教师也应多加强学生引用诗词进行写作的训练,引导学生正确恰当地引用,体会诗词和论点、论据之间的意境,通过语言巧妙地将二者结合起来,既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也提高文章的文采。
议论文中用来增强文采的论据可以是诗词、名言警句、谚语、典故等,尤其是引用或是化用诗词,结合议论文的立意,将富有哲理和意境優美的诗词恰到好处地融合到议论文中,一方面可以体现作文的文采,另一方面也会加强作文的论证力度,让作文的层次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2006年全国满分卷,学生在文章开头就引入诗词来增强作文的文采,点明议论的主题:“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短歌行》中的诗句,学生通过曹操的诗词,巧妙地运用“何枝可依”来开题,在对“人应该具有拼搏的精神”肯定的同时,也要认清自己,不能盲目自大,这样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学生通过诗词将作文的意境形象地描述出来,用诗词作为全文的主题,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这样恰到好处的融合,使文章行云流水,自然入题、意境优美,把文采运用到了极致,诗词内容已经和议论文融为一体,彰显了议论文的文采之美。
二、把握文章总体和中心思想
对于写作来说,文章的总体结构和中心思想的体现是最为重要的两部分。总体结构决定了这一片文章的叙事或者议论的方式,在哪里做引子,在哪里提出中心思想或者中心论点,在哪里是一个分镜头或者是一个小论点。这些都关乎着文章的逻辑清不清晰,思想够不够明确,还有表述的事件能不能表达清晰。好的文章一般拥有很简练的开头和结尾,开头表述明了,不给人一种累赘的感觉,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变成文字,提炼要点,注意主次的表述清楚,不要求很丰富的词组和句式,只要求讲自己想要表达的表述清晰。结尾应该起到“尾”这个作用,总结全文,讲话题收回,点明中心思想,呼应开头所叙述的事物或者思想是很关键的。结尾一定要起到总结的作用,不能光说一些空洞的话,一定要将重心放在升华主旨上。而且,在叙述时一定要打眼,所谓打眼就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开头让人有种继续读下去的冲动,而结尾也应该有种意犹未尽的回味。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会使得文章结构更加清晰明了。对于文中部分,最应该切记的就是不要长篇累赘,反复叙述,明明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事情,切记不要为了追求词藻的华丽而反复叙述。一般在写作的时候,先拟定一个小标题,围绕着这个小标题进行论述,这样的每个段落都有一定的思想,看似独立却又藕断丝连全文主旨贯穿着整个文章。这样的文章才能做到结构清晰,思想明确。
三、让学生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
现有作文课堂还延续原有的教学模式。老师说出事件、学生闷头创作,老师随意批改。这种作文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和教学质量。因为老师说出的事件或者题目,对于学生头脑中的积累来说可能就是零。比如作文老师会提出《我的爸爸》这个题目,有的学生可能家庭变故,这样的提目就略显尴尬。作文教学不是让学生可以见题目就可以写作,为了创造而创作,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作文素养和创作能力。素质教育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作文教学也是如此,让学生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
用演讲代替闷头写作。再给出论题以后,创作不再局限于字数,而是给出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讲。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限避免有的学生为了字数而东拼西凑使文章没有中心,乏味冗长,浪费教学时间;给出的时间有限,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出演讲主题和内容,这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给出的语言短小精悍,针砭时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采用演讲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力,和时间把控能力。
创作来源于生活。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要写出好的文章提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多敞开视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生活,学会体验人生百态。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自身的素材积累,但是这样的素材积累具有单一性的缺陷,假如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这样的素材积累具有多元性和立体性。比如再写建筑特征类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所居住区域进行考察,通过自身考察和分析去积累素材,这样的文章创作一定不是枯燥无味,而是感情丰富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作品。
四、开展写作游戏活动,培养和提升高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现在的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高,甚至有点厌恶写作文。但是对游戏却是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课堂开展写作游戏,可以极大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高一新生的第一节语文课,笔者确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沟通”,计划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有体验有感悟,然后在此基础上写作。
此活动让学生相互熟悉,消除同学们之间的陌生感,也改善课堂凝固冷淡的气氛,创设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自我介绍结束后,布置课后写作:写一篇以“沟通”为题目的作文。没想到学生写作兴趣盎然,群情激涨,一个个写下了有真情实感、有个性见解的文章。
总之,通过作文课程资源的开发、配置和利用的策略研究,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按照自身学科性质完成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作文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科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提高教学效率,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
从当前高中生的写作基本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在作文中所表达的感情都不够丰富,内容相对比较敷衍和狭隘,片面追求一些辞藻的华丽,对于文章的立意浅显、思路混乱,更有甚者,抄袭现象层出不穷。这些不良现象和行为的出现让工作在高中语文教师认识到,写作必须要重视起来。
一、化用意境引诗文
诗词一般都是以简短精练的语言进行咏志、抒情,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看法、志向,等等,包含着丰富的哲理、人生寓意,尤其诗词都是行文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价值,是增加议论文写作文采和论据必不可少的素材。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多注重学生古诗词的积累,除了背诵外,也要掌握诗词的背景、寓意、文学特色等方面的内容,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平时教师也应多加强学生引用诗词进行写作的训练,引导学生正确恰当地引用,体会诗词和论点、论据之间的意境,通过语言巧妙地将二者结合起来,既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也提高文章的文采。
议论文中用来增强文采的论据可以是诗词、名言警句、谚语、典故等,尤其是引用或是化用诗词,结合议论文的立意,将富有哲理和意境優美的诗词恰到好处地融合到议论文中,一方面可以体现作文的文采,另一方面也会加强作文的论证力度,让作文的层次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2006年全国满分卷,学生在文章开头就引入诗词来增强作文的文采,点明议论的主题:“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短歌行》中的诗句,学生通过曹操的诗词,巧妙地运用“何枝可依”来开题,在对“人应该具有拼搏的精神”肯定的同时,也要认清自己,不能盲目自大,这样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学生通过诗词将作文的意境形象地描述出来,用诗词作为全文的主题,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这样恰到好处的融合,使文章行云流水,自然入题、意境优美,把文采运用到了极致,诗词内容已经和议论文融为一体,彰显了议论文的文采之美。
二、把握文章总体和中心思想
对于写作来说,文章的总体结构和中心思想的体现是最为重要的两部分。总体结构决定了这一片文章的叙事或者议论的方式,在哪里做引子,在哪里提出中心思想或者中心论点,在哪里是一个分镜头或者是一个小论点。这些都关乎着文章的逻辑清不清晰,思想够不够明确,还有表述的事件能不能表达清晰。好的文章一般拥有很简练的开头和结尾,开头表述明了,不给人一种累赘的感觉,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变成文字,提炼要点,注意主次的表述清楚,不要求很丰富的词组和句式,只要求讲自己想要表达的表述清晰。结尾应该起到“尾”这个作用,总结全文,讲话题收回,点明中心思想,呼应开头所叙述的事物或者思想是很关键的。结尾一定要起到总结的作用,不能光说一些空洞的话,一定要将重心放在升华主旨上。而且,在叙述时一定要打眼,所谓打眼就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开头让人有种继续读下去的冲动,而结尾也应该有种意犹未尽的回味。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会使得文章结构更加清晰明了。对于文中部分,最应该切记的就是不要长篇累赘,反复叙述,明明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事情,切记不要为了追求词藻的华丽而反复叙述。一般在写作的时候,先拟定一个小标题,围绕着这个小标题进行论述,这样的每个段落都有一定的思想,看似独立却又藕断丝连全文主旨贯穿着整个文章。这样的文章才能做到结构清晰,思想明确。
三、让学生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
现有作文课堂还延续原有的教学模式。老师说出事件、学生闷头创作,老师随意批改。这种作文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和教学质量。因为老师说出的事件或者题目,对于学生头脑中的积累来说可能就是零。比如作文老师会提出《我的爸爸》这个题目,有的学生可能家庭变故,这样的提目就略显尴尬。作文教学不是让学生可以见题目就可以写作,为了创造而创作,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作文素养和创作能力。素质教育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作文教学也是如此,让学生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
用演讲代替闷头写作。再给出论题以后,创作不再局限于字数,而是给出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讲。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限避免有的学生为了字数而东拼西凑使文章没有中心,乏味冗长,浪费教学时间;给出的时间有限,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出演讲主题和内容,这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给出的语言短小精悍,针砭时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采用演讲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力,和时间把控能力。
创作来源于生活。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要写出好的文章提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多敞开视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生活,学会体验人生百态。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自身的素材积累,但是这样的素材积累具有单一性的缺陷,假如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这样的素材积累具有多元性和立体性。比如再写建筑特征类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所居住区域进行考察,通过自身考察和分析去积累素材,这样的文章创作一定不是枯燥无味,而是感情丰富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作品。
四、开展写作游戏活动,培养和提升高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现在的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高,甚至有点厌恶写作文。但是对游戏却是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课堂开展写作游戏,可以极大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高一新生的第一节语文课,笔者确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沟通”,计划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有体验有感悟,然后在此基础上写作。
此活动让学生相互熟悉,消除同学们之间的陌生感,也改善课堂凝固冷淡的气氛,创设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自我介绍结束后,布置课后写作:写一篇以“沟通”为题目的作文。没想到学生写作兴趣盎然,群情激涨,一个个写下了有真情实感、有个性见解的文章。
总之,通过作文课程资源的开发、配置和利用的策略研究,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按照自身学科性质完成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作文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科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提高教学效率,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
- 【发布时间】2024/1/6 15:38:28
- 【点击频次】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