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数学能力的提升家校合作是关键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新时代的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基本要求不同,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素养的提升,还重视其能力的培养。为此,小学教师就要结合数学教学的实践,转变固有观念,重视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而在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方面,家校合作较为关键,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升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故本文将以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为最终目标,深入探究家校合作通过何种方式来提高其数学能力,旨在帮助更多小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能力;家校合作
一、加强家校合作,优化习题设计
结合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基本上存在着一种错误认识,即“分数定优劣”。可以这样讲,分数决定着小学生的未来命运。为取得理想分数,不少小学生则疯狂做题,如同“做题机器”一般[1]。从学生家长角度讲,自身应意识到数学教育并非习题式教育,应重点关注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由此可以看出,数学能力的培养更加符合新课标要求,相比于“题海战术”,将习题设计与学生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将更具价值。之所以这样认为,其原因在于小学在将数学习题解决掉期间,会应用到很多数学能力。例如,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在教授“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可设计一些由学生家长辅助完成的习题;可要求学生们从家庭中寻找到现实中的直角三角形,推断构成直角三角形的必要条件。同时,教师还可设计关于“勾股定理”的习题:如果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那么三个边之间的关系如何?之后,教师提倡小学生同家长共同将问题解决。采用此种习题设计的方式是调动家长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实现家校合作,让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同时,小学生们也可从家长的辅导中获得很多生活经验,以此丰富自身的阅历,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二、强化家校合作,提升数学信心
就小学阶段而言,此阶段的数学教学存在着一种较为奇怪的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不论是成绩一般的学生,还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均不能正确认识自身,总认为数学难学,评价不够客观,无任何自信可言[2]。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其缺乏自信?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有的小学生数学天赋极佳,荣获很多数学竞赛奖项,这也让很多小学生崇拜。
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均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其数学学习的特点,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来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数学能力培养方面,学校应加强同家长的沟通,鼓励小学生像家长及教师一样,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在家长的帮助下,小学生们可以从家长的讲解中提高自身应用数学知识将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进而增强自信。并且,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均可为小学们选择合适的榜样供其学习,让这些小学生从榜样的学习中锻炼自身的数学能力。总之,家长及教师善于应用榜样来对其学习进行积极引导,在提高其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信心。
三、正视家校合作,营造舒适环境
借助家校合作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是一项综合性质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家庭及学校长期坚持与努力才能实现。并且,如果家长是合格的,也要立足长远,不可急功近利。期待每个子女成才是每位父母的心愿,然而,越是急切,越容易“欲速则不达”[3]。大多时候,当学生数学成绩公布之后,不少学生家长反映的问题有:“我家学生数学成绩为何如此不理想?”“怎么考个满分或优等生这么难?”基于此,家长的负面情绪较为负面,这种情绪化会让学生考试的紧张感增加,对学习失去自信。久而久之,担心程度增加,错误率显著提升。由此,恶性循环下去,数学学习也将大打折扣。故不论是学校教师方面,还是家长方面,均要关注此问题,其原因在于家校合作更加关注成绩,忽视了其数学能力的培养;为此,家校合作的重点将从小学生的身心及学习特点角度出发,关注其健康成长的同时,为其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结语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向学生们教授的不仅仅数学知识,而是侧重其数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小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属于一项综合性质的工作,仅依靠学校单一方面是很难实现的。而家校合作能够让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学生们也可从家长的辅导中学到很多数学知识,同时还让自身的各项数学能力得到提升。故本文以小学阶段为视角,关注数学能力的培养问题,并对如何借助家校合作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总结出可从以上习题设计、增强自信心及营造舒适环境角度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期待本次研究能够为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游小莹. 家校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 6(2)90-92:3.
[2]黄彩霞. 家校合力助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刍议[J]. 学苑教育, 2021(10)25-26:2.
[3]林春燕. 探析小学数学潜能生转化中的家校合作[J]. 教育界, 2022(1)43-45:3.
关键词:小学;数学能力;家校合作
一、加强家校合作,优化习题设计
结合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基本上存在着一种错误认识,即“分数定优劣”。可以这样讲,分数决定着小学生的未来命运。为取得理想分数,不少小学生则疯狂做题,如同“做题机器”一般[1]。从学生家长角度讲,自身应意识到数学教育并非习题式教育,应重点关注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由此可以看出,数学能力的培养更加符合新课标要求,相比于“题海战术”,将习题设计与学生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将更具价值。之所以这样认为,其原因在于小学在将数学习题解决掉期间,会应用到很多数学能力。例如,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在教授“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可设计一些由学生家长辅助完成的习题;可要求学生们从家庭中寻找到现实中的直角三角形,推断构成直角三角形的必要条件。同时,教师还可设计关于“勾股定理”的习题:如果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那么三个边之间的关系如何?之后,教师提倡小学生同家长共同将问题解决。采用此种习题设计的方式是调动家长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实现家校合作,让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同时,小学生们也可从家长的辅导中获得很多生活经验,以此丰富自身的阅历,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二、强化家校合作,提升数学信心
就小学阶段而言,此阶段的数学教学存在着一种较为奇怪的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不论是成绩一般的学生,还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均不能正确认识自身,总认为数学难学,评价不够客观,无任何自信可言[2]。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其缺乏自信?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有的小学生数学天赋极佳,荣获很多数学竞赛奖项,这也让很多小学生崇拜。
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均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其数学学习的特点,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来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数学能力培养方面,学校应加强同家长的沟通,鼓励小学生像家长及教师一样,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在家长的帮助下,小学生们可以从家长的讲解中提高自身应用数学知识将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进而增强自信。并且,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均可为小学们选择合适的榜样供其学习,让这些小学生从榜样的学习中锻炼自身的数学能力。总之,家长及教师善于应用榜样来对其学习进行积极引导,在提高其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信心。
三、正视家校合作,营造舒适环境
借助家校合作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是一项综合性质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家庭及学校长期坚持与努力才能实现。并且,如果家长是合格的,也要立足长远,不可急功近利。期待每个子女成才是每位父母的心愿,然而,越是急切,越容易“欲速则不达”[3]。大多时候,当学生数学成绩公布之后,不少学生家长反映的问题有:“我家学生数学成绩为何如此不理想?”“怎么考个满分或优等生这么难?”基于此,家长的负面情绪较为负面,这种情绪化会让学生考试的紧张感增加,对学习失去自信。久而久之,担心程度增加,错误率显著提升。由此,恶性循环下去,数学学习也将大打折扣。故不论是学校教师方面,还是家长方面,均要关注此问题,其原因在于家校合作更加关注成绩,忽视了其数学能力的培养;为此,家校合作的重点将从小学生的身心及学习特点角度出发,关注其健康成长的同时,为其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结语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向学生们教授的不仅仅数学知识,而是侧重其数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小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属于一项综合性质的工作,仅依靠学校单一方面是很难实现的。而家校合作能够让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学生们也可从家长的辅导中学到很多数学知识,同时还让自身的各项数学能力得到提升。故本文以小学阶段为视角,关注数学能力的培养问题,并对如何借助家校合作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总结出可从以上习题设计、增强自信心及营造舒适环境角度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期待本次研究能够为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游小莹. 家校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 6(2)90-92:3.
[2]黄彩霞. 家校合力助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刍议[J]. 学苑教育, 2021(10)25-26:2.
[3]林春燕. 探析小学数学潜能生转化中的家校合作[J]. 教育界, 2022(1)43-45:3.
- 【发布时间】2024/1/19 21:06:34
- 【点击频次】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