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基于渗透数学思想,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使学生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如何促进学生学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问题。让数学思想渗透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本文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将数学思想渗透于学生数学学习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总结了一些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全面发展
当前教学观念正在发生着改变。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数学思想指导并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如何利用数学思想促进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成为当前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将数学思想渗透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措施和方法。
一、巧妙导入新课,引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生性好奇、好动,喜欢动脑筋。根据儿童的这一心里特征,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语,引入新课,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和学生共同做了一个游戏,首先把游戏规则告诉学生:只要你们说出几个相同的数,老师就能立即说出它们的和。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有的说:“3个4相加”,有的说:“5个6相加”,有的说出更大的数相加,想尽办法想难倒老师,结果出乎意料,老师算得又快又好,学生惊叹之余,很想知道老师的绝招,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时再引出“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一种简便算法——乘法”的知识来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这不是说计算能力的培养不重要了,其实正相反。《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避免程式化的机械计算和叙述算理”。既然这样,我们怎样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1、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口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片面的提高课堂效率而忽视了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以致学生在许多需要计算的地方出现不该有的错误。教师要针对每个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严把每个数学学习内容的入门关。
2、加大教学的步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计算的学习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要符合计算知识本身的发展规律。在这两个前提下,教师可加大教学的步子,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计算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赢得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索与发现。
三、重视课堂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勤于反思、问题解决的素养品质
教师要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意识与教学方法,转变以往只注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给学生传授知识,做到大胆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知识,这样不但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过去的教学中,大多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学生在下面听,而这种方式不仅效率极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延伸,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对多媒体等现代信息设备的应用。如我们在学习“三视图”时,图形往往是由几个比较复杂的图形组合在一起的,此时教师如果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用板书的方式在黑板上作图,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也会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到厌烦。所以,教师应充分应用多媒体设备,在电脑上展现出图形的各个方向的视图,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三视图的概念,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也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疏导,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勤于反思、问题解决的素养品质。
四、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中的核心任务来抓
对于小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而且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也要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具体要求,要将学科发展和小学生的素质能力发展,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转化传统思想,大胆创新,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到底在哪些细节当中体现出来,在实现某些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更好地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在数学这门学科的讲授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文化因素的渗透,文化因素可以培养学生除基础数学功底之外其他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提升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要不遗余力地进行学科的多元文化渗透,这样才能对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更多的帮助作用。
五、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让他们深切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在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涯和实际生活中很有帮助。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制度改革,使传统教学中教学方法被淘汰,在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同样可以开展合适的改革措施,以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数学知识虽然是一门科学,但是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采用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方式实现,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形式,还能够增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稳定性”时,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生活中存在的三角物体与四角物体,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稳定性。
六、解决问题,应用思想
学生对于转化策略的掌握以及数学能力的形成需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以检验。一般地,在课堂教学中的例题解决部分,学生都会经历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既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经验,也为之后解决新的问题强化了方法的运用,进一步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变换、表达、交流、推理等能力。转化思想主要涉及的领域是算式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在学生没有思路时加以适当点拨。如:文具店的钢笔架上一共摆放了10层铅笔,最上层有15支,最下层有6支,相邻的每两层之间都相差1支,求一共有多少支钢笔?先让学生进行表述这个问题的实质,即求1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15+14+13+……+6=?那么能不能将10个数的连加转化成一个稍微简单的计算过程,又该怎样转化?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钢笔架的正面图可以发现这是一个梯形,由此使学生联想到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钢笔的总数。
七、以易化难,养成良好习惯
数学问题多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特征,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处理抽象问题方面并不擅长,其逻辑思维能力也不是十分突出,所以需要借助转化思维的手段和方式,进行复杂问题、抽象问题的简易化处理和直观化转化,从而进一步简化处理问题的计算方法,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在解决问题之前,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提出整个解决问题的流程,让学生首先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知,做到有目的、有手段、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教师应当明确一个观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学习和思考方法的传授,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思路只是一个其中一个环节。在给定方法、指明方向的基础上,教师应创设大量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训练中摸索规律,逐步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学习习惯。以采用排水法计算球体体积的课程教学为例,就是一种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易操作问题的巧妙思路。在解决问题之后,还需要及时的带领学生进行规律的总结,回顾所用的方法及实现过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更是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核心。教师应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时机、及时教学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形成主动运用数学思想的意识,就一定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和可持续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全面发展
当前教学观念正在发生着改变。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数学思想指导并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如何利用数学思想促进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成为当前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将数学思想渗透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措施和方法。
一、巧妙导入新课,引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生性好奇、好动,喜欢动脑筋。根据儿童的这一心里特征,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语,引入新课,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和学生共同做了一个游戏,首先把游戏规则告诉学生:只要你们说出几个相同的数,老师就能立即说出它们的和。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有的说:“3个4相加”,有的说:“5个6相加”,有的说出更大的数相加,想尽办法想难倒老师,结果出乎意料,老师算得又快又好,学生惊叹之余,很想知道老师的绝招,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时再引出“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一种简便算法——乘法”的知识来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这不是说计算能力的培养不重要了,其实正相反。《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避免程式化的机械计算和叙述算理”。既然这样,我们怎样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1、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口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片面的提高课堂效率而忽视了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以致学生在许多需要计算的地方出现不该有的错误。教师要针对每个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严把每个数学学习内容的入门关。
2、加大教学的步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计算的学习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要符合计算知识本身的发展规律。在这两个前提下,教师可加大教学的步子,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计算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赢得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索与发现。
三、重视课堂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勤于反思、问题解决的素养品质
教师要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意识与教学方法,转变以往只注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给学生传授知识,做到大胆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知识,这样不但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过去的教学中,大多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学生在下面听,而这种方式不仅效率极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延伸,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对多媒体等现代信息设备的应用。如我们在学习“三视图”时,图形往往是由几个比较复杂的图形组合在一起的,此时教师如果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用板书的方式在黑板上作图,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也会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到厌烦。所以,教师应充分应用多媒体设备,在电脑上展现出图形的各个方向的视图,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三视图的概念,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也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疏导,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勤于反思、问题解决的素养品质。
四、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中的核心任务来抓
对于小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而且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也要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具体要求,要将学科发展和小学生的素质能力发展,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转化传统思想,大胆创新,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到底在哪些细节当中体现出来,在实现某些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更好地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在数学这门学科的讲授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文化因素的渗透,文化因素可以培养学生除基础数学功底之外其他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提升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要不遗余力地进行学科的多元文化渗透,这样才能对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更多的帮助作用。
五、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让他们深切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在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涯和实际生活中很有帮助。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制度改革,使传统教学中教学方法被淘汰,在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同样可以开展合适的改革措施,以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数学知识虽然是一门科学,但是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采用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方式实现,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形式,还能够增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稳定性”时,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生活中存在的三角物体与四角物体,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稳定性。
六、解决问题,应用思想
学生对于转化策略的掌握以及数学能力的形成需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以检验。一般地,在课堂教学中的例题解决部分,学生都会经历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既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经验,也为之后解决新的问题强化了方法的运用,进一步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变换、表达、交流、推理等能力。转化思想主要涉及的领域是算式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在学生没有思路时加以适当点拨。如:文具店的钢笔架上一共摆放了10层铅笔,最上层有15支,最下层有6支,相邻的每两层之间都相差1支,求一共有多少支钢笔?先让学生进行表述这个问题的实质,即求1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15+14+13+……+6=?那么能不能将10个数的连加转化成一个稍微简单的计算过程,又该怎样转化?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钢笔架的正面图可以发现这是一个梯形,由此使学生联想到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钢笔的总数。
七、以易化难,养成良好习惯
数学问题多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特征,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处理抽象问题方面并不擅长,其逻辑思维能力也不是十分突出,所以需要借助转化思维的手段和方式,进行复杂问题、抽象问题的简易化处理和直观化转化,从而进一步简化处理问题的计算方法,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在解决问题之前,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提出整个解决问题的流程,让学生首先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知,做到有目的、有手段、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教师应当明确一个观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学习和思考方法的传授,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思路只是一个其中一个环节。在给定方法、指明方向的基础上,教师应创设大量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训练中摸索规律,逐步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学习习惯。以采用排水法计算球体体积的课程教学为例,就是一种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易操作问题的巧妙思路。在解决问题之后,还需要及时的带领学生进行规律的总结,回顾所用的方法及实现过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更是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核心。教师应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时机、及时教学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形成主动运用数学思想的意识,就一定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和可持续成长。
- 【发布时间】2024/3/18 14:15:41
- 【点击频次】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