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转变学困生策略

 

【作者】 徐丽霞

【机构】 四川省井研县研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转变“学困生”谈何容易?这些学生,一般都有自尊心强,求知欲低的特点,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势必会影响数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师;转变;学困生;途径与方法
  坚信并努力教好每个学生,是人民教师的理想,是人民教师一辈子的追求,是人民教师起码的道德,是人民教师应尽的义务。“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教好每一个学生。教好“难教”的学生,谈何容易?本文结合当前的课改理念及作者多年中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阐述转变学困生的一些途径与方法。
  1、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1 家庭因素。父母不和或离异,学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而变得冷漠自私、自卑、孤僻;“留守”子女,容易任性、懦弱,不善于与同学交往,学习上缺乏吃苦精神;家庭压力过大,事事要求孩子争第一,造成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受挫能力低下;有些家庭麻将、猜拳令不断,学生很自然学会了吸烟、喝酒、赌博等坏毛病;父母管教方法简单,只会拳打脚踢,造成学生抵触心理强。
  1.2 学校因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红着眼睛死盯着分数,造成学困生心理的伤害,产生自卑感,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对优等生关爱有加,而冷落学困生,使学困生对老师很反感:教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冷嘲热讽,打骂训斥,使学更加心灰意冷,学生失去自尊心于是自暴自弃;学校校风、班风不良,管理秩序混乱,学习行为无所适从;一些偏远学校的生源复杂,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也是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之一。
  1.3 社会因素。当今一些大大小小的黑色网吧成为学困生不良思想品德滋养的根源;受社会上一些人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认为不读书也能赚大钱,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1.4 学生自己个人因素。有的学生自身反应慢。老师在课堂上怕耽误自己讲课的时间,所以很少提问他们,基至经常遇到老师的冷眼,从而破罐破摔;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胆小怯懦、孤独、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学生缺乏自信心,遇事冷漠,又缩手缩脚,总认为自己不行。
  2、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转变学困生的一些途径与方法
  2.1 沟通师生感情,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困生由于成绩在班内相对落后,总有一种自卑感,和老师之间在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隔阂,师生之间心理距离较远。课堂上怕回答不出问题挨老师骂,丢面子,所以他们的学习负担特别重,学习效率自然就低。要想提高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必须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减轻他的心理负担,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做法是:
  2.2 调查摸底,了解学生。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与不足。在教育教学中处理好共同性和个别性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和因材施教,他们今后都能成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堂堂正正的人。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心理换位”,要多替学困生着想,理解、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及时捕捉他们在情感上的“兴奋点”,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奋发向上。而学生在与教师交谈过程中,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从而使师生间情感相融,心理相通,学生自然就会“亲其师,信其道”,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2.3 转变角色,在师生关系上注重尊重,赞赏和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教师,当学生出现过失,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出现,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以心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诚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克服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装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2.4 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爱是成功的教育基石。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风格可以各有千秋,但“爱”却是永恒的主题。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欣赏学生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
  我们要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思想。只有确立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思想,师生就有了信心,有了力量,有了智慧,就会想方设法去追求成功,教师才能真正实施平等教育,真心实意地用心血、下功夫去教育每个学生。
  3、充分启动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困生的学习过程往往是被动的,要想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必须充分启动他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可能,就有可能形成学习的动机、爱好。一步一步地发展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就有可能学得生动,活泼。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做法是:
  3.1 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以实践练习为主的学科,许多数学的理论和规律很大一部分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实践总结又是学生认识数学的窗口,所以精心准备好每一节数学课,精心设计总结每条公式定理,例如:众所周知,只有在通过教师的教学和自己的钻研教材,牢固地掌握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以后,演算习题才会得心应手、迎刃而解;而要牢固地掌握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则是把同一类知识作为系统化,例证前两线段相等则有哪些定理;①、等角对等边;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④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⑤等分线段定理等;⑥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等弦心距等,弧等则可得弦等等。
  3.2 从数学学科内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内容的特点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参观,见习,使学生深感数学的实用性,例如组织学生参观设计室,学生遇到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请教工程师,如如何看图纸,如何设计,如何绘图等。数学内容的另一个特点是数学与自然社会、生活关系密切,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把自然、社会、生活数学现象与课本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拓宽视野,掌握知识、提高兴趣。此外,经常开展丰富的数学课外活动、成立课外活动小组、举办数学讲座、数学学习专栏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3 从教师本身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以后,他们在课堂上就会积极参与和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课后用在数学上的时间也会相应较多,思维便会得到锻炼和提高。那么我们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营造一个和偕轻松的气氛,尊重学生的意见,有意识地发现和肯定学生的看法。讲话时要尽量做到抑扬顿挫、幽默,就象平时和学生谈心一样,以此创造一个没有压力而愉快的氛围。
  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其他活动中,要让学困生想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而是时时留意着关心着他们。这样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数学学科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表现为:一是数学基础知识薄弱;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想转变学习困难学生,首先要扫除数学基础薄弱这一障碍。
  初中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在学习习惯及方法上存在严重的缺陷。他们大多数不预习,上课不记笔记,课堂不认真听课,课后抄袭别人的作业等。对这些不良习惯如不及时纠正,势必恶性循环。所以课前我都要求学生预习,特别对学困生提出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要他们认定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去看书,这样看书有目的,不茫然。课堂上不时提问他们,促使他们听课,积极思考,课后尽量独立完成作业。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良习惯有很大的改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改进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学习
  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这种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无法感受自由,快乐和自信,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在心理上产生无奈,烦恼和恐惧,从而产生厌学。甚至成了学困生。探究学习的方式要求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引导,教师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的构建,最终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教育教学中要始终把握坚决贯彻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成长,贯彻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才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找到快乐,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才能少一份体罚,多一份关爱;少一份责骂,多一份尊重;少一份嘲笑,多一份宽容。
  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努力发现他的身上的闪兴点,以情感人,以理激志,把教师的爱均匀地洒向每一个学生。学困生更需要关爱和鼓励,因为成功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难。凭我们的良心,必须像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所倡导的那样:“偏爱学困生”。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平等待之,充满期待,耐心引导,那么,我们都能使班级里那些“浅水洼里的小鱼”在老师的帮助下欣然地游回大海深处。
  • 【发布时间】2024/3/18 14:58:27
  • 【点击频次】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