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 王 运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七中学(第十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现在的小学音乐课上,大部分老师重视唱歌教学,而忽视了音乐欣赏教学,往往是走过场,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转变观念,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更应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体现。怎样让学生愿意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让整个音乐课堂也变得精彩纷呈、活力四射,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简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审美能力;培养;方法;策略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很多教师仅仅是被动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体现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导致难以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小学生正外干生长发音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维与习惯开始诼步美成,而欣常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重要教师引起高度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与探索,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也能够形成乐观向上态度。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音乐审美
  在音乐教师教学中,必须要不断控掘教材中包含的审美因素,并目能够在教材分析中,充分融合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音乐动力,形成审美渴望,这也是音乐教育者必须要具有的教学能力。比如,在《国歌》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得到一定的审美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查找资料,找到国歌创作的过程,然后将歌曲和民族自尊充分结合,促进学生爱国热情的提高,并目感受到国歌象征着国家尊严,然后教师激情满怀地演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这时学生也举手表示,会用自己的歌声抒发对祖国的执爱,在学生演唱完毕之后,教师进行点评,让学生不断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加强对音乐审美的理论讲解,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
  (一)拓展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选取班级中多数学生所喜欢的音乐作为教材内容,以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其次,教师将教材内容中的古典音乐等与流行音乐作对比,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异同的把握,既强化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研究音乐的兴趣。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拓展教学的内容,既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领域,又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鉴赏观点和态度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因而不能对音乐作品简单的加以优劣评价,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欣常观点和态度。首先,从音乐作者创造音乐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使学生了解作者创作作品的意图,进而深入挖掘作者的内心世界。其次,从演奏者的因素进行分析。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演奏,必然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因而演奏者的身上,必然有一种诠释音乐作品的魅力使作品发挥更大的艺术价值。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阶段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就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实际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通过采取创新的方法应用,提升学生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比较小,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审美能力培养的目标。例如: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在讲述“不再麻烦好妈妈”的音乐内容中,就可创新教学的方法,将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进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以及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从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有明确分工,让学生对这一音乐内容的不同层面进行收集信息,通过将学生的生活作为素材,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以情境表演为方式,拉近学生和音乐内涵间距离,让学生在合作当中认识到妈妈的辛劳,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这样就能有助于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发现音乐作品当中美的闪光点。
  四、扩大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平等,不是师生关系,而是一种互相尊重的关系,教师在课堂当中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走近学生的,帮助学生学会与音乐对话,感受音乐的力量,感受音乐之美。一首好的歌曲,听只是一个开始,要教会学生去感悟音乐的魅力,去想象并在音乐中探索。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使用音乐这种特点,即使是一个普通的音乐练习,教师也应该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及演示进行讲解,提高学生们音乐的专业知识和音乐素养。教师也应该注重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感知力,帮助学生理解作曲家的情感。尤其是优秀的音乐作品,学生对于感受的理解越到位,学生的表达往往会更加生动。
  五、引入多媒体,形成情感共鸣
  将多媒体应用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将音乐内容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出来,便于学生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为了帮助小学生进-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可以介绍与音乐相关的知识,包括音乐产生的背景与乐器特点等[2]。这样整个欣赏课教学才更加有趣、新颖,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打牢了基础例如:在欣棠苏少版六下《密西西比河》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美国黑人音乐“蓝调——布鲁斯”的特点,感受歌曲压抑忧伤的情绪,我用多媒体播放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片段,让学生了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在密西西比河上,黑奴们惶恐不安地挤在舱底,在高举的皮鞭下,汤姆叔叔带头哼起了《密西西比河》。电影中这首歌的最后一次出现是作为片尾曲,不幸中弹而死的女黑奴凯西在天堂里用歌声为黑人同胞祈祷和祝福。看了两段视频后,我再让学生比较两次演唱的情绪有什么不同,学生的感受就深刻多了。在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随着电影音乐起哼唱,既体验了歌曲忧伤的情绪,又升华了情感。
  综上所述,音乐课堂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培养学生健康,高尚、丰富,多样的歌唱审美情趣。在小学音乐欣常教学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审美的感知、想象等能力的研究,教会学生如何表现美、创造美、评价美。通过歌曲中美的形象,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形成美好的品德习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楠;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J];参花(下);2020年12期.
  [2]郁晓艳;小学音乐教学 培养儿童审美意识[J];读写算;2019年24期.
  [3]姜妍君;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J];名师在线;2019年04期.
  [4]禹文花;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明日风尚;2018年17期.
  • 【发布时间】2024/3/18 15:17:55
  • 【点击频次】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