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初中地理课堂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路径

 

【作者】 滕 春

【机构】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情感教育在地理课堂中的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提高地理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围绕地理课堂渗透情感教育的积极意义、应遵循的原则、有效路径及实践注意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初中地理情感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渗透;有效路径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情感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通过在地理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一、地理课堂渗透情感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教育强调以情动人、以情促学。在地理课堂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和地理实践中。
  (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022版新课标中地理素养不仅包括地理知识的学习,还涉及对地理环境的感知、理解、评价、地理实践等方面。情感教育的渗透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地理环境的情感认同培养出人地协调观,进一步促进他们地理实践力提升,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三)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地理学科内容丰富至极,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议题。通过情感教育渗透实施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发展观等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为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地理课堂渗透情感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一)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情感教育渗透的内容和方法应基于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保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渗透实践中应做好学情分析而精心优化内容和教法,使教与学和谐。
  (二)应遵循趣味性原则
  情感教育渗透应以富有趣味性的形式呈现,作为执教者不论是在导入还是在新授的过程中都要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追求,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主体。
  (三)应遵循实践性原则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地理教学的必然追求。因此,在情感教育渗透中应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通过参与观察、实验、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体验地理知识。
  (四)应遵循渗透性原则
  情感教育应自然地融入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有机结合,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地理课堂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资源
  初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如自然景观的美、地域文化的魅力、人与环境的和谐等。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些资源,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实例:在讲述《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长江、黄河等河流的壮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创设情感化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地理知识,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或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验等活动。
  教学实例:在介绍《世界的气候类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气候区的居民,通过描述各自的气候特点和生活方式,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不同气候类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开展实践性的地理活动
  实践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环保活动等实践性地理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地理知识,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实例:在学习《水资源》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水资源调查活动,了解当地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情况,并引导学生提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建议。
  (四)注重教师的情感表达
  教师的情感表达对学生情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得体的举止感染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及时的关爱和支持。
  四、地理课堂渗透情感教育的实践注意
  (一)避免情感教育形式化
  情感教育应自然地融入地理教学,避免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教学形式进行生硬的灌输。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各种情感教育方法。
  (二)注重情感教育的适度性
  情感教育要适度,既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又要确保不偏离地理教学的主题和目标。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实现知识与情感的有机统一。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情感需求。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课堂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五、结论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地理素养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遵循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和渗透性原则,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资源、创设情感化的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性的地理活动以及注重教师的情感表达等有效路径,实现情感教育与地理教学的有机融合。同时,教师还要在实践中注意避免情感教育形式化、注重情感教育的适度性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展望未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情感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初中地理课堂中的情感教育将更加丰富多样、科学有效,为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禤庆佩,初中地理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2011年。
  [2]游建华,中学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及意义解析[J].明日,2021年。
  [3]陈健,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5年。
  • 【发布时间】2024/4/12 16:06:25
  • 【点击频次】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