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必须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开放性教学,减轻课业负担,研究评估标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小语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
1.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出素质教育,其目的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高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培养大量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
2.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
2.1 凸显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地控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2.2 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2.3 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实行开放性教学。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
3.1 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
3.2 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块构成:①语文的课堂教学;②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③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④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
3.3 以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采取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归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自学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
4.学生——现代化语文教学的主体。
4.1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到感情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4.2 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4.3 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思考、发挥、表现以至于演示的机会。
4.4 要恰当地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和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强化语言训练,提高教学的效率。
4.5 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
4.6 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爱劳动、爱人民的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远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其次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逐步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5.减轻课业负担。
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6.要研究语文教学的评估标准。
6.1 研究评价的方法。
①语文教师平时考查综合评分;
②查阅资料,即查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角度表现出来的语文成绩;
③小组评议,先要讨论评价标准,端正态度,然后依据标准实事求是地评价小组中每个同学的语文成绩;
④听取反映,主要听取科任老师及班干部的反映,从语文应用的另一个角度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
⑤语文考试实行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考查与阶段性总结性考查结合的形式。
6.2 考试要突出基本素质。试卷命题上的“打混仗”局面应当停止,面面俱到的大拼盘式的命题格局必须抛弃,再也不能用众多细枝末节、零零碎碎的考题来冲淡对小学生语文基本素质的培养,要突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测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小语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
1.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出素质教育,其目的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高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培养大量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
2.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
2.1 凸显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地控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2.2 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2.3 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实行开放性教学。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
3.1 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
3.2 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块构成:①语文的课堂教学;②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③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④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
3.3 以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采取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归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自学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
4.学生——现代化语文教学的主体。
4.1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到感情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4.2 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4.3 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思考、发挥、表现以至于演示的机会。
4.4 要恰当地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和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强化语言训练,提高教学的效率。
4.5 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
4.6 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爱劳动、爱人民的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远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其次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逐步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5.减轻课业负担。
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6.要研究语文教学的评估标准。
6.1 研究评价的方法。
①语文教师平时考查综合评分;
②查阅资料,即查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角度表现出来的语文成绩;
③小组评议,先要讨论评价标准,端正态度,然后依据标准实事求是地评价小组中每个同学的语文成绩;
④听取反映,主要听取科任老师及班干部的反映,从语文应用的另一个角度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
⑤语文考试实行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考查与阶段性总结性考查结合的形式。
6.2 考试要突出基本素质。试卷命题上的“打混仗”局面应当停止,面面俱到的大拼盘式的命题格局必须抛弃,再也不能用众多细枝末节、零零碎碎的考题来冲淡对小学生语文基本素质的培养,要突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测试。
- 【发布时间】2024/4/12 16:23:31
- 【点击频次】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