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平台,其教育作用不容忽视,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意识较弱,还没有对主动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这就体现了兴趣对学生所形成驱动作用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课程体系中的一项基本模块,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是德育教育的渗透路径,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其热爱一门课程,就会更加认真主动的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当中,这就是学习兴趣的意义.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着手点已经成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新方向。因此,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对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并能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和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以尊重为前提,构建和谐愉悦课堂
教师要爱学生,而学生也要亲近老师,这是一种平等的关系。通俗来讲,师生之间要寻求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友好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形成和谐愉悦课堂氛围的基础。我们都知道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这条主线外,情感这条线也不容忽视,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而要为该课奠定这样的基调,教师的微笑、亲切的话语、大方的仪表、鼓励的眼神等都是不可少的。一节好课的开始就像一个好的晚会,在课初就应以情动人,以饱满的激情、亲切生动的言语、大方的仪表导入新课。从情感上影响学生,让学生放松紧张的神经,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了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目的。
二、合理取舍学习内容,凸显针对性,再现生活情境,在体验中提升
学生喜欢体验,对于情境再现、参与式的表演很感兴趣。对于活动课,教师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引导,在关注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避免只图场面热闹、盲目体验而缺乏思考和提升等问题。在教学“上学路上”一课时,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旨在指导学生平平安安上学,安全问题是个重要而内容丰富的话题。我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合理设置了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在认识交通标志这一环节中,合理取舍,选取了红绿灯信号、“前方学校,小心避让”指示牌等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交通标志开展教学,效果很好。
三、素材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对于其他学科,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生活化特点,因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规范生活中的行为模式、思想意识并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教师需要尽可能多地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相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通过收集学生身边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有助于让自己具有针对性地对某一个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学习。要想收集有质量的生活化教学素材,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其中包括所教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个人经历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道德法治问题,并抓住教学重点。如,教者可经常在课前或课下的时间跟班级里的学生进行交流,从交流中可发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学生在家里都可以自由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其中一部分学生喜欢回到家后玩电子游戏,一部分学生喜欢看电视,更有部分学生喜欢在网络上结交陌生朋友。教者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网络安全没有正确和充分的保护意识,有时很容易被网络上一些煽动性的言论所影响,同时小学生天真烂漫的性格也非常容易相信网络上的陌生人,对网络上的诱惑和危险的抵御意识较弱。因此教者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就会格外关注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法治意识,通过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例来为学生示范网络安全的隐患和诱惑,帮助学生建立良好正确上网习惯,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四、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促进学习兴趣的提升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相连十分重要。小学生在理论认识上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生活元素的融入对于兴趣的提升往往能够起到奇妙的效果。有了生活的参与,原本停留在课本上生硬死板的知识一下子跃然于纸面,变得活灵活现、生机勃勃。兴趣之火一旦成功激发,教师后续的教学势必会变得游刃有余,水到渠成。例如,教师在进行《走进春天》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一次主题班会的时间让学生真正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用眼睛观察春天的一草一木,用耳朵倾听春天美妙的声音。在充分体会观察之后,教师在将教学内容顺利引入,有了之前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成功打开,兴趣的激发和产生也是顺势而为。同时,有了体验式教学的引导,小学生对于大自然的感情也变得顺其自然,流露其中。
五、适时激励,鼓励兴趣
小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夸赞,老师真诚恰当地点赞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有的学生过于活泼好动收不住,有的缺乏兴趣要么没心听自己玩自己的,要么没有参与活动的热情。
课堂上老师赞许的评价,肯定的眼神,竖起的拇指,慈爱的抚摸和拥抱,会点燃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纪律也井然有序。例如课堂上遵守课堂纪律,听讲认真,发言积极,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并且奖励一个贴画,积够8个贴画兑换一张表扬信和一个小奖品,开展小组夺红旗比赛,获胜的小组每人一张贴画。对学困生倾注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帮助和鼓励。通过各种激励评价,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变得轻松有序。
想要提高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教师应从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创新方法导入新课、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等方面着手,牢牢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点,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进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课程体系中的一项基本模块,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是德育教育的渗透路径,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其热爱一门课程,就会更加认真主动的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当中,这就是学习兴趣的意义.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着手点已经成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新方向。因此,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对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并能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和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以尊重为前提,构建和谐愉悦课堂
教师要爱学生,而学生也要亲近老师,这是一种平等的关系。通俗来讲,师生之间要寻求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友好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形成和谐愉悦课堂氛围的基础。我们都知道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这条主线外,情感这条线也不容忽视,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而要为该课奠定这样的基调,教师的微笑、亲切的话语、大方的仪表、鼓励的眼神等都是不可少的。一节好课的开始就像一个好的晚会,在课初就应以情动人,以饱满的激情、亲切生动的言语、大方的仪表导入新课。从情感上影响学生,让学生放松紧张的神经,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了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目的。
二、合理取舍学习内容,凸显针对性,再现生活情境,在体验中提升
学生喜欢体验,对于情境再现、参与式的表演很感兴趣。对于活动课,教师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引导,在关注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避免只图场面热闹、盲目体验而缺乏思考和提升等问题。在教学“上学路上”一课时,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旨在指导学生平平安安上学,安全问题是个重要而内容丰富的话题。我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合理设置了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在认识交通标志这一环节中,合理取舍,选取了红绿灯信号、“前方学校,小心避让”指示牌等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交通标志开展教学,效果很好。
三、素材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对于其他学科,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生活化特点,因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规范生活中的行为模式、思想意识并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教师需要尽可能多地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相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通过收集学生身边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有助于让自己具有针对性地对某一个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学习。要想收集有质量的生活化教学素材,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其中包括所教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个人经历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道德法治问题,并抓住教学重点。如,教者可经常在课前或课下的时间跟班级里的学生进行交流,从交流中可发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学生在家里都可以自由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其中一部分学生喜欢回到家后玩电子游戏,一部分学生喜欢看电视,更有部分学生喜欢在网络上结交陌生朋友。教者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网络安全没有正确和充分的保护意识,有时很容易被网络上一些煽动性的言论所影响,同时小学生天真烂漫的性格也非常容易相信网络上的陌生人,对网络上的诱惑和危险的抵御意识较弱。因此教者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就会格外关注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法治意识,通过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例来为学生示范网络安全的隐患和诱惑,帮助学生建立良好正确上网习惯,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四、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促进学习兴趣的提升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相连十分重要。小学生在理论认识上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生活元素的融入对于兴趣的提升往往能够起到奇妙的效果。有了生活的参与,原本停留在课本上生硬死板的知识一下子跃然于纸面,变得活灵活现、生机勃勃。兴趣之火一旦成功激发,教师后续的教学势必会变得游刃有余,水到渠成。例如,教师在进行《走进春天》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一次主题班会的时间让学生真正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用眼睛观察春天的一草一木,用耳朵倾听春天美妙的声音。在充分体会观察之后,教师在将教学内容顺利引入,有了之前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成功打开,兴趣的激发和产生也是顺势而为。同时,有了体验式教学的引导,小学生对于大自然的感情也变得顺其自然,流露其中。
五、适时激励,鼓励兴趣
小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夸赞,老师真诚恰当地点赞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有的学生过于活泼好动收不住,有的缺乏兴趣要么没心听自己玩自己的,要么没有参与活动的热情。
课堂上老师赞许的评价,肯定的眼神,竖起的拇指,慈爱的抚摸和拥抱,会点燃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纪律也井然有序。例如课堂上遵守课堂纪律,听讲认真,发言积极,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并且奖励一个贴画,积够8个贴画兑换一张表扬信和一个小奖品,开展小组夺红旗比赛,获胜的小组每人一张贴画。对学困生倾注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帮助和鼓励。通过各种激励评价,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变得轻松有序。
想要提高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教师应从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创新方法导入新课、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等方面着手,牢牢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点,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进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 【发布时间】2024/4/12 16:39:14
- 【点击频次】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