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初中语文建构主体性课堂的有效方法

 

【作者】 邵文林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秦溪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新课标践行的深入,主体性课堂的理念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建构主体性课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实例从主体性课堂的概念及特征、主体性课堂建构的有效方法以及主体性课堂建构的实践注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在主体性课堂建构方面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体性课堂;建构方法
  新课标不仅给教师行动以方向,更给了教师行动以理念,让教师知道了为什么“如此”又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如此”。学生主体理念源自新课标,是“课程理念”中的重要观点。践行这种观点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成为了很多教师的自觉选择,而建构主体性课堂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学实践体现。在这几年新课标的践行中,我对此进行了建构方法的探索,获得了这样一些认知收获。
  一、主体性课堂的概念及特征
  主体性课堂是指在教学推进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教学实施方法,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达到知识、能力、方法、品格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面发展的课堂。其特征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学生主体性。在主体性课堂中,教师务必将课堂还给学生并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平台鼓励学习主人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则扮演着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积极学,实现核心素养发展。
  (二)互动性。这是主体性课堂另一重要特征,该课程注重师生之间,更强调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通过任务或者项目驱动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发展思维创新能力。
  (三)实践性。主体性课堂强调学以致用,强调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课堂上常用鼓励的方式引领学生将所学知识、方法和基本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现实问题。这种实践性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主体性课堂建构的有效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源自内心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鲁迅童年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和环境中,从而激发他们对鲁迅童年所处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以此来开启高效课堂的建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主体性课堂倡导以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为主要的以学生主体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作为驱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抓手,让他们在小组内展开探究。例如,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探讨孔乙己的性格特点、社会背景以及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等,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在主体性课堂中,师生互动是发挥“双主”作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主导的教师可通过提问、设疑、造成认知冲突、提出讨论话题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思维动态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同时,鼓励学生提问题,积极发表建议,在对话、启发下促进教学相长。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一文时教师可以就文章中的名句进行解读和赏析,并邀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聊聊感受,共同品味古典文学的魅力。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主体性课堂的实践性特征就是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拓展延伸。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或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背影》一文后教师可以布置一项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写作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学习该篇课文时的情感体验进行微创作,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而且这样的微写作还能培养作文能力。
  三、主体性课堂建构的实践注意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建构主体性课堂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智能特点,在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和机会的同时也可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适度引导与点拨。虽然主体性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但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仍然是其必不可少的教学实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拓展思路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和体验。
  (三)评价方式的改革。在主体性课堂中,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已不再适用。教师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作为学生主体性提升的促进手段,如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同时,将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融于其中,以达到培养他们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目的。
  四、结论
  初中语文主体性课堂的建构是一个非一蹴而就的系统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以及实践应用等有效方法的应用和实施注意事项的把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完善主体性课堂的建构策略和方法,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综合能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莉莉,基于建构理论,建构“主体性”语文课堂[J].孩子天地,2019年。
  [2]焦大庆,基于建构理论,建构“主体性”语文课堂模式[J].现代语文,2016年。
  • 【发布时间】2024/5/22 11:07:25
  • 【点击频次】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