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学前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学前美术教育属于奠基教育,是幼儿“五大领域”教育组成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培养幼儿初步具有的审美意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幼儿园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环境优势,有效实施教育活动。本文从激发观察兴趣、引导探索生活、鼓励自主创作和引导成果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方法。
关键词:学前美术教育;农村幼儿园;有效实施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学前美术教育作为“纲要”指出的“五大领域”之一的重要科目越来越受到重视。农村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如何有效实施学前美术教育活动并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当前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在这几年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对此进行了研究,将教育教学活动化,以活动的方式促进该领域的教学实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接下来,本文将从激发观察兴趣、引导探索生活、鼓励自主创作和引导成果评价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激发观察兴趣,促进幼儿感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前美术教育首要的目标就是要让幼儿乐意走进美术课堂。将美术教育活动化也是符合他们“好动”这个年龄特征的课堂组织,其目标也是为了激发他们兴趣,激发他们观察事物促进感知的动力生成。
(一)利用儿歌激发兴趣
儿歌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深受幼儿喜爱。在农村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选取与美术主题相关的儿歌,让幼儿在歌唱的参与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例如,通过教唱《小星星》《粉刷匠》等儿歌,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和生活中的色彩,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二)借助故事引导观察
融合故事施教是幼儿最喜欢、也是最易于接受的教学形式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富有美术元素的故事来让幼儿产生学习欲,如《神笔马良》、《三只小猪》等,引导幼儿在故事中观察角色的服饰、建筑和景色等美术元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促进他们审美意识的生成。
(三)运用谜语提升感知
谜语作为一种语言游戏,课堂上恰当的运用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可以通过编写与美术相关的谜语来组织课堂教学,如“红黄蓝绿任你挑,颜色鲜艳又美丽”(答案:调色板),让幼儿在猜测过程中加深对美术工具和材料的感知。
二、引导探索生活,促进新的发现
促进幼儿喜爱环境、生活是学前美术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目标。要让幼儿开启探索生活的美术学习之旅,引导是必要的。实践证明,只有合理有效的引导才能促进他们喜爱生活并获得新的发现。
(一)开展生活观察活动
农村幼儿园虽然没有城中幼儿机构现代设备设施齐全,但周边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教师可以用此优势组织幼儿走出教室,观察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鱼虫鸟兽等,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幼儿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来源和灵感生成。
(二)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收集废旧物品,如纸箱、空瓶、饮料罐、废旧衣物等,引导幼儿通过剪裁、拼贴、涂鸦等方式进行美术创作。这种活动的实施不但能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和培养动手操作技能,在美术教育中能很好地激发兴趣和培养幼儿喜爱生活的情感。
三、鼓励自主创作,增加绘画灵感
学前美术教育欲促进幼儿达到能用他们自我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的创造力培养就必须鼓励他们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创作。而这种鼓励除了语言上的肯定和表扬外那就是让他们增加绘画灵感。
(一)提供多样化的绘画材料
为了满足幼儿不同的创作需求和个性化培养,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绘画材料来达到预期,如水彩笔、油画棒、彩铅等。丰富的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和动手实施的需要,能让他们在绘画实践中体验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创设自由的创作环境
自由的创作环境是促进幼儿自主创作的必需品。实施中教师应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作为美术教育展开的前提,允许他们自由选择绘画主题和材料,充分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在这种环境中,幼儿能够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享受美术创作的乐趣。
四、引导成果评价,培养幼儿语言
成果评价既是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实施必不可少的手段,此环节除了能培养幼儿简单的美术欣赏评价能力外还可以促进幼儿美术语言的形成,让他们知道如何表现生活中的美。
(一)组织幼儿进行作品展示
在幼儿创作结束后,应组织幼儿进行作品展示。教师可搭建展示平台让幼儿向同伴和家长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这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升美术创作自豪感。
(二)引导幼儿进行相互评价
评价不能“一言堂”,正确的做法就是要引导幼儿进行相互评价,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同伴的作品成果。同时要鼓励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别人的作品,发现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通过相互评价的实施,幼儿不仅能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创作还能获得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总之,学前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对于幼儿的艺术领域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环境优势,通过激发观察兴趣、引导探索生活、鼓励自主创作和引导成果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努力为幼儿打造一个充满乐趣和创意的美术教育环境。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的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创新美术教育方法,为幼儿顺利跨过幼小衔接贡献更多教育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红梅,论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J].亚太教育,2016,36:4-5.
[2]徐变,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0:81.
关键词:学前美术教育;农村幼儿园;有效实施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学前美术教育作为“纲要”指出的“五大领域”之一的重要科目越来越受到重视。农村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如何有效实施学前美术教育活动并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当前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在这几年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对此进行了研究,将教育教学活动化,以活动的方式促进该领域的教学实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接下来,本文将从激发观察兴趣、引导探索生活、鼓励自主创作和引导成果评价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激发观察兴趣,促进幼儿感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前美术教育首要的目标就是要让幼儿乐意走进美术课堂。将美术教育活动化也是符合他们“好动”这个年龄特征的课堂组织,其目标也是为了激发他们兴趣,激发他们观察事物促进感知的动力生成。
(一)利用儿歌激发兴趣
儿歌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深受幼儿喜爱。在农村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选取与美术主题相关的儿歌,让幼儿在歌唱的参与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例如,通过教唱《小星星》《粉刷匠》等儿歌,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和生活中的色彩,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二)借助故事引导观察
融合故事施教是幼儿最喜欢、也是最易于接受的教学形式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富有美术元素的故事来让幼儿产生学习欲,如《神笔马良》、《三只小猪》等,引导幼儿在故事中观察角色的服饰、建筑和景色等美术元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促进他们审美意识的生成。
(三)运用谜语提升感知
谜语作为一种语言游戏,课堂上恰当的运用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可以通过编写与美术相关的谜语来组织课堂教学,如“红黄蓝绿任你挑,颜色鲜艳又美丽”(答案:调色板),让幼儿在猜测过程中加深对美术工具和材料的感知。
二、引导探索生活,促进新的发现
促进幼儿喜爱环境、生活是学前美术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目标。要让幼儿开启探索生活的美术学习之旅,引导是必要的。实践证明,只有合理有效的引导才能促进他们喜爱生活并获得新的发现。
(一)开展生活观察活动
农村幼儿园虽然没有城中幼儿机构现代设备设施齐全,但周边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教师可以用此优势组织幼儿走出教室,观察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鱼虫鸟兽等,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幼儿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来源和灵感生成。
(二)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收集废旧物品,如纸箱、空瓶、饮料罐、废旧衣物等,引导幼儿通过剪裁、拼贴、涂鸦等方式进行美术创作。这种活动的实施不但能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和培养动手操作技能,在美术教育中能很好地激发兴趣和培养幼儿喜爱生活的情感。
三、鼓励自主创作,增加绘画灵感
学前美术教育欲促进幼儿达到能用他们自我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的创造力培养就必须鼓励他们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创作。而这种鼓励除了语言上的肯定和表扬外那就是让他们增加绘画灵感。
(一)提供多样化的绘画材料
为了满足幼儿不同的创作需求和个性化培养,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绘画材料来达到预期,如水彩笔、油画棒、彩铅等。丰富的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和动手实施的需要,能让他们在绘画实践中体验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创设自由的创作环境
自由的创作环境是促进幼儿自主创作的必需品。实施中教师应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作为美术教育展开的前提,允许他们自由选择绘画主题和材料,充分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在这种环境中,幼儿能够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享受美术创作的乐趣。
四、引导成果评价,培养幼儿语言
成果评价既是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实施必不可少的手段,此环节除了能培养幼儿简单的美术欣赏评价能力外还可以促进幼儿美术语言的形成,让他们知道如何表现生活中的美。
(一)组织幼儿进行作品展示
在幼儿创作结束后,应组织幼儿进行作品展示。教师可搭建展示平台让幼儿向同伴和家长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这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升美术创作自豪感。
(二)引导幼儿进行相互评价
评价不能“一言堂”,正确的做法就是要引导幼儿进行相互评价,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同伴的作品成果。同时要鼓励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别人的作品,发现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通过相互评价的实施,幼儿不仅能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创作还能获得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总之,学前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对于幼儿的艺术领域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环境优势,通过激发观察兴趣、引导探索生活、鼓励自主创作和引导成果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努力为幼儿打造一个充满乐趣和创意的美术教育环境。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的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创新美术教育方法,为幼儿顺利跨过幼小衔接贡献更多教育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红梅,论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J].亚太教育,2016,36:4-5.
[2]徐变,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0:81.
- 【发布时间】2024/5/22 11:09:24
- 【点击频次】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