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本文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对儿童成长影响的重要性出发,对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构想,并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瞻望了小学良好的班级文化带来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小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建全的人格、形成思想观念的主要阵地。特别是对启蒙教育的小学来说,要把一个个顽童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少年,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为小学班级文化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思想境界的拓展、文化修养的提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小学班级文化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建设。而小学班级文化主要包括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因此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班级环境建设显文化
“环境造就人”,良好的育人环境能更好的塑造人,班级环境建设彰显班级的特色,合理的布局感染、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舒适、愉快中学习,通过班级环境的建设,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进而形成班级文化。教室环境是班集体的硬件,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既要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还要为学生发展服务。桌椅摆放合理,桌椅是班级占用空间最大的,合理摆放给人一种整洁的美感,教室墙壁是班级装饰的亮点。空白可以处悬挂名人名言条幅;悬挂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设置学习园地区;创立“读书角”;卫生工具摆放区;眼保健操图,班级分工表等等。根据农村学校情况而定,不求高贵、典雅,但求整洁、优美,这样的班级物质环境,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增添学习生活的乐趣和动力。激励学生学习发展。如我在班级创建中结合农村实际,学生读书比较少,我在班级中凸显了班级“读书角”,让班级形成一种读书的氛围,激励学生读书学习。还在班级种植野花,让学生参与种植,让教室中“花香伴我读书,色彩见证成长”,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还要让这些装饰结合时代展现和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既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又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物化环境,色彩搭配合理,装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催人奋进,心情舒畅。如低年级可以建立“识字墙”,墙上有带图的农家常用字,有带图的字母表,有古诗,生字等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知识的熏陶,在趣味欣赏中学习常用的生字,积累知识,培养语感。高年级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手工作品、剪纸作品等美好班级,达到环境既有特色又育人的目的。
二、构建民主的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规章制度是全班同学共同遵守的制度,包括日常学习、基本规范、文明礼仪、卫生值日等等多个方面,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约束机制,是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规则,是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必要条件。在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要充分实现民主的做法,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广泛听取每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形成定案。学生自己制定的规章,他们才能从内心认同,并以积极的态度来执行。根据大多数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自私、好强等,专门制定出具体的班规,并编成琅琅上口的顺口溜,便于学生记忆,如“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班级是我家,荣誉靠大家”等。之后,利用班会的时间,组织学生学习背诵,逐渐使班规成为学生都认同的自我行为规范,并能对照班规来自省,从而构建了民主的班级制度文化。
三、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它支撑着小学生全部的学习生活。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物质文化的教育作用,通过物质文化建设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是对物的使用如桌椅摆放整齐有序、保持教室清洁卫生,来培养小学生爱整洁的习惯。二是教室环境布置,教室内要配合班级文化建设张贴一些名人名言,办好班级板报,教室的布置一定要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还应突出科学性,教室的布置要美观、简洁。教室内桌椅的搭配,第一排桌子离黑扳的距离,灯具的配置,光线的来源,都要做到科学等。突出物质文化科学性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培育良好班风
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下转第87页)(上接第88页)有意或无意的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创造一个团结、文明、勤奋、向上的浓厚精神文化的氛围,对提高全班学生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班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所以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也集中体现在班风建设上。因此,在现代班风建设中,必须树立“每个学生都是班风建设的主人”的观念,我努力饯行:实行班级民主管理,唤醒和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旁观者,使学生个个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在班集体这个舞台上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新的自我。
1、首先要着力于培养学生“人人都是班集体主人”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人人都得为班集体负责、做贡献”的意识。如在培养良好的学风过程中,我就非常注意树立榜样,示范引路,因为一个良好的班风,开始时往往只是少数学生作出榜样,通过一桩桩、一件件事例的积累,才能进而扩大为班级的一部分人和班级大多数人的行为,作后成为全班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习惯。
2、班主任要时刻把握班级的集体舆论和心理倾向,要把自己作为班集体一员参与到班集体活动中,不仅要把一些好的积极的舆论保持下来,让他持久的发生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一些不良的消极的舆论,要能及时加以引导。如有个别的学生经常抄袭别人的作业,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多次批评也难制止和改变,这时,班主任就可以召开班队会、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在班上形成正确地舆论,即抄袭作业是学习懒惰的表现,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应受到大家的指责,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总之,我们可以利用班级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班级文化环境中,相信每一个班级会由此而更加生机勃勃,欢乐满园。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小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建全的人格、形成思想观念的主要阵地。特别是对启蒙教育的小学来说,要把一个个顽童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少年,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为小学班级文化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思想境界的拓展、文化修养的提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小学班级文化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建设。而小学班级文化主要包括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因此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班级环境建设显文化
“环境造就人”,良好的育人环境能更好的塑造人,班级环境建设彰显班级的特色,合理的布局感染、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舒适、愉快中学习,通过班级环境的建设,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进而形成班级文化。教室环境是班集体的硬件,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既要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还要为学生发展服务。桌椅摆放合理,桌椅是班级占用空间最大的,合理摆放给人一种整洁的美感,教室墙壁是班级装饰的亮点。空白可以处悬挂名人名言条幅;悬挂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设置学习园地区;创立“读书角”;卫生工具摆放区;眼保健操图,班级分工表等等。根据农村学校情况而定,不求高贵、典雅,但求整洁、优美,这样的班级物质环境,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增添学习生活的乐趣和动力。激励学生学习发展。如我在班级创建中结合农村实际,学生读书比较少,我在班级中凸显了班级“读书角”,让班级形成一种读书的氛围,激励学生读书学习。还在班级种植野花,让学生参与种植,让教室中“花香伴我读书,色彩见证成长”,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还要让这些装饰结合时代展现和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既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又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物化环境,色彩搭配合理,装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催人奋进,心情舒畅。如低年级可以建立“识字墙”,墙上有带图的农家常用字,有带图的字母表,有古诗,生字等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知识的熏陶,在趣味欣赏中学习常用的生字,积累知识,培养语感。高年级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手工作品、剪纸作品等美好班级,达到环境既有特色又育人的目的。
二、构建民主的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规章制度是全班同学共同遵守的制度,包括日常学习、基本规范、文明礼仪、卫生值日等等多个方面,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约束机制,是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规则,是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必要条件。在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要充分实现民主的做法,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广泛听取每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形成定案。学生自己制定的规章,他们才能从内心认同,并以积极的态度来执行。根据大多数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自私、好强等,专门制定出具体的班规,并编成琅琅上口的顺口溜,便于学生记忆,如“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班级是我家,荣誉靠大家”等。之后,利用班会的时间,组织学生学习背诵,逐渐使班规成为学生都认同的自我行为规范,并能对照班规来自省,从而构建了民主的班级制度文化。
三、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它支撑着小学生全部的学习生活。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物质文化的教育作用,通过物质文化建设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是对物的使用如桌椅摆放整齐有序、保持教室清洁卫生,来培养小学生爱整洁的习惯。二是教室环境布置,教室内要配合班级文化建设张贴一些名人名言,办好班级板报,教室的布置一定要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还应突出科学性,教室的布置要美观、简洁。教室内桌椅的搭配,第一排桌子离黑扳的距离,灯具的配置,光线的来源,都要做到科学等。突出物质文化科学性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培育良好班风
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下转第87页)(上接第88页)有意或无意的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创造一个团结、文明、勤奋、向上的浓厚精神文化的氛围,对提高全班学生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班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所以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也集中体现在班风建设上。因此,在现代班风建设中,必须树立“每个学生都是班风建设的主人”的观念,我努力饯行:实行班级民主管理,唤醒和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旁观者,使学生个个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在班集体这个舞台上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新的自我。
1、首先要着力于培养学生“人人都是班集体主人”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人人都得为班集体负责、做贡献”的意识。如在培养良好的学风过程中,我就非常注意树立榜样,示范引路,因为一个良好的班风,开始时往往只是少数学生作出榜样,通过一桩桩、一件件事例的积累,才能进而扩大为班级的一部分人和班级大多数人的行为,作后成为全班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习惯。
2、班主任要时刻把握班级的集体舆论和心理倾向,要把自己作为班集体一员参与到班集体活动中,不仅要把一些好的积极的舆论保持下来,让他持久的发生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一些不良的消极的舆论,要能及时加以引导。如有个别的学生经常抄袭别人的作业,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多次批评也难制止和改变,这时,班主任就可以召开班队会、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在班上形成正确地舆论,即抄袭作业是学习懒惰的表现,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应受到大家的指责,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总之,我们可以利用班级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班级文化环境中,相信每一个班级会由此而更加生机勃勃,欢乐满园。
- 【发布时间】2024/5/22 11:15:47
- 【点击频次】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