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学科+”理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作者】 朱春燕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长五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单单是传知授识,更要紧的是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重要艺术课程其实施策略急需与时俱进,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本文旨在探讨打破学科壁垒的“学科+”理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通过融合多学科知识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学科+”理念;小学美术教学;实践应用;综合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坚持以美育人”的小学美术教育作为素质培养载体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往往强调绘画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弱化了美术与其他课程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统整综合,导致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不高和对审美感知体验的主体性不强,创新思维发展受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将“学科+”理念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教法创新实践,通过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有机融合而实现打破学科壁垒的优化,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一、“学科+”理念的内涵与意义
  “学科+”理念是一种创新的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课程零边界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以某一学科为核心,通过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有机统整融合,形成综合性的课程体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学科+”理念,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丰富教学内容。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实施,可以将更多的知识点和技能引入到美术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审美体验也更加多样有乐趣,从而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二)提高学习兴趣。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带来的新颖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探究不同学科知识整合的过程中发现美术的魅力,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培养创新思维。跨学科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调动调动学科思维,打破思维定势,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从不同学科的立场思考分析问题。这样的能从多方面训练学生思维的“学科+”实施自然就能在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更多的教育收获。
  (四)提升综合素养。通过“学科+”理念的实施,实践告诉我们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沟通、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在学科协同育人目标实现中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综合素养基础。
  二、“学科+”理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学科+”理念就是新课标提出的“突出课程综合”理念。新课标明确提出高质量的美术教学实施要实现“与其他艺术”“与其他学科”“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三种融合。本文重点探讨“与其他学科”整合统整。
  (一)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融合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融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求学生整合美术知识与道德、法治知识去实践,从而促进他们美术能力、道德观念或者法治意识得到有效同步发展。例如,在教授“环境保护”主题时可以让学生设计一幅宣传画,倡导大家节约用水、保护环境。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又能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深刻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二)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具有密切联系体现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上。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语文课文中的经典篇章或诗歌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创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平常所说的“画语文”就是利用美术方式解决语文问题的一种途径,而诗画合一更是说明了美术与语文的联系。例如,在要求学生画完一幅画时要求学生写几句有创意的语句表达画作的观点,这样就在“画语结合”中实现了将美术知识与语文知识的完美结合运用。
  (三)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数学与美术在形式和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小学数学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几何图形和空间概念。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例如,可以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几何图形组合成一幅独特的图案,这样既能巩固他们的数学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美术设计能力。
  (四)与科学学科的融合
  科学与美术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科学原理和自然现象。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科学实验或自然现象作为创作主题。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并描绘不同季节的树叶变化,从而加深对植物生长规律的理解;或者让他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一幅具有立体感的作品,培养他们的空间感和观察力。
  三、“学科+”理念实践应用的效果评估与反思
  通过实践应用“学科+”理念于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在跨学科的学习中发现了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的作品更加富有创意和内涵。同时,这种教学方式的推进也促进了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然而,“学科+”理念在实践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储备和教学素养,以便更好地组织开展。其次,要注意避免过度强调学科融合而忽视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最后,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学科+”理念的教学中获得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学科+”理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是一种创新且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它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审美感知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为他们的综合素养的发展奠定了多样化的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继续探索和完善“学科+”理念的应用策略和方法,为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少年贡献自我教育力量。
  参考文献:
  [1]缪瑾,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J].学园,2023年。
  [2]高梦琳,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J].艺术教育,2021年。
  • 【发布时间】2024/6/6 14:33:27
  • 【点击频次】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