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大数据支持下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培养和个性化评价

 

【作者】 唐春梅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洪谟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教育平台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支撑。个性化阅读具有自主性、创造性、体验性、批判性的特征,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大数据”教育平台;语文;个性化阅读;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阅读实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个性化阅读教学新理念伴随新课程改革步入了我们的语文课堂。面对动态万变的语文课堂,教师应关注每一位阅读个体,充分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语,正确审视学生的每一处体验,及时巧妙地应对学生在读书、感悟中存在的问题,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正确的轨道。本文我们就来分析面向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中个性化阅读的意义以及如何做好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激发个性化表达,促进语言的构建和应用
  相比起以往学校统一要求的课外阅读,个性化阅读更加侧重于尊重学生的个体个性,同时尊重学生的表达意愿。相对自由的阅读活动能够大大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减少了应付式阅读行为的发生。相对自由的阅读能够活跃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思维变得更加敏锐,进而对身边的事物更有想法。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激发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和表达,创造机会让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传统的语文教育往往注重书面写作而忽视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训练。而课前分享小故事的活动则平衡了这两者的需求,学生可以在在理解故事的前提下,将故事的人生哲理转换成口头语言展示给同学,在将自己喜欢的故事展示出来的同时,展示了学生自身的风采,促进语言的构建和应用。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避免教师本位主义思想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在做一篇文章的阅读理解时,老师提出文中窗帘的颜色是蓝色的,这说明了作者抑郁情绪和沉闷的环境。学生听说后指着文章的插图说“文中插画上的窗帘本身就是蓝色啊。”这个故事说明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对于文中角色存在过于主观的解读,在这样的传统教学中老师总是倾向于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思维特点强行赋予学生。从现实来看,很多观点并非老师思考得出的,而是从教材的辅导资料或者答案提示中得到的,我们称这样的现象为“本位主义”。因此,小学的阅读不应该固化思维模式。不要对文中的语法结构进行过度的解读和分析,应对文中的情感加深了解和感知,理解应该来源于学生自己思考,而非老师或者其他外在因素强加的,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发掘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每个学生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使得他们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进而导致其对同样的文章存在不一样的解读。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核心素养的培育应该建立在学生个体思维差异性的基础之上。每个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的经历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形成不同的成长体验。小学语文教师应了解和尊重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在学生阅读的教学中要发挥引导的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新颖的观点。这些新颖的观点和看法是学生思维活度的表现,虽然在方向上可能发生偏差,但是要引领学生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在保持思维活度的同时,向着正确的方向深入思考,提高核心素养。
  三、在阅读中提升自身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关键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教学宗旨,不断优化理念认识,改进方法策略,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在日常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层次较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够,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难以提升。面对这一教学情况,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其关键内容。
  (二)在独特体验中升华情感阅读是一件有关学生的个性化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学人员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建立多样化的阅读体验。比如说,在学习课文《桂花雨》时,学生需要在初读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段落主旨概括,同时,老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依据文章内容提炼观点,详细记录下个人独特的阅读体验。在思维引导之后,老师需要鼓励学生之间积极交流,分享个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感受。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的情感差异,思维差异以及理解能力的不同,对同一部作品会有不同理解与感受,老师需要鼓励学生间不同的体验得到交流与表达,在和谐自由的氛围中,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积累知识,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与知识技能。
  四、实现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评价
  要拒绝“惟一标准”,提供多把“尺子”,充分关注学生生命的个性化。传统的评价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对个性的摧残。而个性化评价则是重过程轻结果,它特别强调的就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获取新知的过程。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适时地把他们的新想法、新创意、新探索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之中,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个性化评价,能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要拒绝“惟一答案”,期待丰富多彩,着力展示学生学习的原生态。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发展取向各不相同,各人阅读存在个性差异,对文本的敏感、判断程度也存在差异。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态下对同一文本的阅读感悟也不尽相同。每一堂语文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让学生着力展示学习的原生态,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教师要站在发展学生个性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评价的作用,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气息。
  总之,要创造性的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思想价值、人文素养、审美情趣、道德修养等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富有智慧和灵性,帮助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 【发布时间】2024/6/6 14:48:02
  • 【点击频次】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