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物理与劳动教育

 

【作者】 瞿犹波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大运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初中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与劳动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物理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在提高学生物理学科兴趣的同时,培养其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
  关键词:初中物理;劳动教育;教学融合;教学策略
  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初中物理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还能够有效激发初中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体现物理知识的价值与作用。
  一、结合物理知识,渗透劳动教育内容
  在设计物理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劳动技能、劳动理念、劳动价值取向等内容融入物理课堂内。例如,通过物理实验和生活中的劳动场景,设计具有探究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融合教材资源
  目前,初中物理教材的版本非常多,且不同的版本,其教材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期间,需要深入研究与掌握教材版本,并且比对不同版本教材的素材,通过对比,发现各个版本之间的优劣、进而选取更优质的素材来弥补所使用教材的不足。通过融合各版本间的教材资源,让教学更加科学化的同时,也可以找出能够体现劳动教育的教材。以人教版(2018-2019)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章节杠杆为例,教师在实施杠杆的解释教学时,可以通过体现劳动价值的《天工开物》为参考,其中就包含了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运用杠杆的原理进行劳作案例,体现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教师通过融合教材资源,活用劳动中的物理知识,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同时,也可以更深的感受现代科技的进步。
  三、利用物理实验和生活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通过物理实验和生活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验、观察、制作等教学活动中掌握某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明确工具的操作规范。例如,在物理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机械制作比赛,让学生在设计并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学习到杠杆和滑轮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不同机械的机械效率。
  四、学习科学家事迹培养劳动品质
  物理学的发展史中包含大量的科学家事迹,教师应不断积累,通过讲述科学家的事迹,使学生明确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是他们刻苦钻研、辛勤劳动的结晶,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克服困难的劳动品质。如在讲授欧姆定律时,教师可告诉学生德国物理学家欧姆了研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选择了多种材料,进行了大量实验,最后归纳得出了欧姆定律这一重要的电学规律;在讲授电与磁时,教师可向学生阐述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简史一在1821-1831年长达10年的时间里,他始终潜心研究,坚持不懈,终于取得了不朽的成就。特别是在讲授核能时,教师可搜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事迹,让学生学习:1958-1964年间,邓稼先和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资料少、设备差、时间短、环境恶劣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并与科学家于敏等一起,在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里,以当时全世界最快的速度制成了我国第一颗氢弹,让西方人刮目相看。由此,学生能从科学家的奋斗过程中认识到:实践一次又一次证明,劳动锻造人的道德品质,刚毅、坚强、朴实、勤俭、吃苦耐劳等难能可贵的精神与品质无不与劳动有关;科学家正因为具有这些品质,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就,而这些品质,也可以视为劳动馈赠给科学家的礼物。在加强劳动教育的精神引领下,教师应当让劳动教育体现出道德价值,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劳动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五、基于物理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强化劳动体验
  鼓励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家庭电路的维护、摩擦力的应用等。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还能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劳动的意义和乐趣。
  六、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掌握劳动技能,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物理学习中的一般规律、研究方法、实验仪器等,都是可以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提高劳动技能的。关于物理规律对劳动技能的提高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在教授完探究简单的电路一章后,引导学生联系到我们的日常使用家用电器的实践中,告诫学生在用电过程中注意观察安全使用说明书,按照正确的用电知识使自己远离潜在的用电危险;关于物理研究方法对劳动实践的指导作用,最简单一个物理原理就是对于杠杆原理的利用,在扫地、用筷子夹菜等实践中都有所体现,即在一个具有杠杆的实践中,发力点的选择十分重要,正确的选择发力点可以使劳动省力又高效;而物理实验仪器更是很大程度的被运用在我们的劳动实践中,比如物理中用天平来称重,而受此启发人们在生活中发明了杆秤、磅秤的实用工具,而随着人们的需求越来越高,利用压力感应器的原理又发明出了电子称;由此看来,物理知识一直在推动着社会劳动活动的进步和发展。
  劳动教育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是当代教育下发展的一个趋势,而非常优秀的一种教育方法。老师们的淳淳善诱,学生们热爱劳动,探究实践的品质培养。都是这种教育方法下的优秀结晶。初中物理贴近生活,有更好的使劳动教育融入其中,与社会大环境紧密联系。在初中物理教育学中融入劳动教育,不光可以使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产生更大的兴趣。更能使同学们从小培养动手劳动的能力,激发最原始的学习热情,培养对新事物的兴趣,对以后的学习也有深刻的影响。在教育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 【发布时间】2024/6/6 14:48:29
  • 【点击频次】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