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作者】 刘盛玖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中心学校小学部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改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我校通过开展“创设乐学情境”的教学工作,以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学习习惯
  当前许多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主要以教师传授为主,采取填鸭式、注入式的方法,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则是重灌轻导、重讲轻练,强调一致性,忽视学生个性发展,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甚至苦学、厌学,对双基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更无法谈及。为改变这些弊端,我校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了〃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操作,即通过教师运用多变的手段,精心设计、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觉自主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益。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
  一、创设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学生在学习计算时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在计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的兴趣。如:教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例3时,可利用教材中创设的养鸡主题图,重在引导学生体验现实生活情境,找出数学素材(有41个鸡笼,每个笼里有85只鸡)后,直接列出算式85X41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个问题。教师着重组织学生探讨计算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现实生活情境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优化算法
  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比如,探究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体会“凑十”的过程,领悟“凑十”的方法。上课时通过情境、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7+6。有学生马上汇报出了答案,然后引导学生用学具演示,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感悟加法进位的算理。汇报时我尽量让学生叙述、补充,收集各种信息,展示多种算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过凑10来达到口算的目的,使学生懂得这种题目通过“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的方法口算,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快速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加强练习,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促使一般操作技能的掌握和智力操作技能的形成,所需要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如;打铁等一般操作技能的掌握,只需要反复机械的重复练习,而计算这样的心智操作技能,就必须开展以积极的,灵活的思维活动为主的练习,才能逐步形成。所以,为了促进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能,加强练习是十分必要的,练习时要注意科学性,讲求实效。(1)加强口算的培养。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基础的笔算是不存在的,一个学生笔算能力的强弱一定意义上是口算能力的反映。在口算的过程中,有记忆和思维的参与,合理进行口算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记忆力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就要重视口算的培养,加强口算的训练。在口算训练时,我采取了定时定量的卡片练习的方法。卡片上的习题是按照题组的形式出现的,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合。使用时间,一般为课前5分钟。一张卡片的题量是一定的,并根据内容和题量规定口算时间。这种定时定量的限制,实际上是对准确和速度上的要求,因为计算速度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如:在学习完小数运算这部分知识后,就设计了这样一张口算卡片,要求在2分钟内完成。(2)、有计划的组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练习时,我首先训练学生用文字叙述的形式答题。如:(18X6-15)÷3读作18乘以6的积减去15,所得的差除以3,商是多少?通过读题学生就会明确应该用两数的积减去15的差除以3了。就不会发生运算顺序的错误。其次,采取对比性练习。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计算中,学生容易被一些相似的数目所混淆,影响其对法则的正确掌握和定律的运用。如:1.234+2.345、12.34+2.345学生容易被相同的数字所吸引,忽视了小数点的位置不同,误认为结果是相同的,所以进行这种对比练习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3)、搞一些竞赛,以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就采取了习题形式多样化。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在练习方式上也尽量使其多样化。如接力比赛,抢答。评智慧小星等。
  四、呈现错误,提高计算效率
  很多同学在计算中,对于一些易错题和相对复杂的计算题都很容易出错。为了减少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可以对这类易错题进行收集整理,然后以丰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去发现错误,去改正错误。可以是以老师直接出题的方式,也可以直接投影学生的作业本上的错题,让学生一起来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学期《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时候,学生错误率较高,于是我创设了小树生病了的情境,在树上写上几道错题算式,让学生充当啄木鸟医生给它治病,于是学生兴趣高涨,非常认真地去观察每道题错在哪里,并让学生来根据学的方法,说一说怎样改正。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大家都很乐于帮助别人去指出错误并改正。教师要善于巧用错题,并以丰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避免自己去发生这样的错误,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总之,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同时,计算教学比较困难,老师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计算教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计算,努力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速度、积极性、主动性及思维能力,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 【发布时间】2024/6/6 14:50:17
  • 【点击频次】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