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析幼儿园礼仪教育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现阶段礼仪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规范。如何将礼仪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实践中已经成为广阔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话题。以幼儿园礼仪教育为研究视角,针对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展开讨论分析,旨在为幼儿园有效的发展礼仪教育提供和借鉴,使得礼仪能够从人才的启蒙教育阶段开始得到重视。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一日生活
礼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行为艺术,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使得生活与工作环境更加和谐。所以假设想使得礼仪教育更加具有时效性,必须将礼仪教育融入到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与细节,使得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感受礼仪的魅力,养成讲礼仪的行为习惯。
一、在教学中渗透,丰富礼仪认知
教育学认为: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与互动是课堂教学的规律,德育与智育血肉相连,相互促进。因此,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如:在组织社会活动《谁做得对》时,首先让幼儿观察图片,说说“哪个对”、“哪个错”,然后再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应该怎样做”,通过讨论、争辩,使幼儿懂得了在公共场所应该怎样做,丰富了幼儿对公共场所礼仪的认知。然后通过欣赏歌曲,使幼儿懂得了不小心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要说“对不起”,请求别人的原谅。可见,有计划的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可以使幼儿学到一点知识,懂得一点道理,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
二、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方法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基本礼仪,主要有基本动作、礼貌用语、个人礼仪、基本交往。二是家庭礼仪,主要有尊敬长辈、行为习惯。三是幼儿园礼仪,主要有入园离园礼仪、课间盥洗的礼仪、教学活动的礼仪、户外活动的礼仪、进餐礼仪、午睡礼仪。四是公共场所的礼仪,主要有行走、乘车、公园、遇意外等公共场所的礼仪教育。依据这四部分内容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张扬儿童心理”的游戏童谣法
童谣语言明快、生动,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对于孩子有着挡不住的诱惑。如:小班的“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许多小泡泡;手心冲冲,手背冲冲,冲出干净小小手”;中班的“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客人走,说再见,挥手目送到外面”;大班的“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横穿马路离不了“……朗朗上口的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在游戏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 鸣,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具有现实操作性,成为了幼儿园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看得见学得上”的榜样示范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说出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榜样示范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榜样示范包括教师示范、家长示范和礼仪之星示范。在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在学习活动中着重培养幼儿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说出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榜样示范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榜样示范包括教师示范、家长示范和礼仪之星示范。在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在学习活动中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坐姿”“站姿”“行姿”等,促进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同时,以“6+1”(即6个成人与一个孩子)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带动家人,也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持续性。
(三)“示范——演习——指导”的行为训练法
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不良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为训练来纠正。如:小班幼儿搬动椅子有时喜欢拖着走或将椅子高举过,这些行为既不安全也不文明,我们在“小椅子笑了”的活动,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师正确示范——幼儿模仿练习——反复提醒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正确搬动椅子的方法,促进幼儿轻拿轻放椅子的良好行为的养成。又如:幼儿来园的问候,通过入园晨检时的提醒、老师的晨检接待、离园接待、角色游戏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幼儿问好行为,形成了良好的问候礼仪。行为训练法通过外力因素的行为作用,锻练孩子的适应性,并调动起孩子内在的积极性,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
(四)“潜移默化”的标记提示法
标记是为了规范幼儿的行为,让幼儿在共同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规范,不影响和干扰他人;提示图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某些能力和技能。如:活动室的玩具柜和筐都贴上图形或编号等对应的整理标签,让幼儿懂得物归原处,从而规范幼儿整理习惯;生活区张贴洗手、穿脱衣裤、进餐等步骤图,为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提供暗示性环境;饮水机处,地板标上进出的方向箭,提示幼儿不拥挤、有序进出接水。幼儿一旦在幼儿园生活中形成了看标记和提示做事情的习惯,他们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寻找便捷的生活方法。
三、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四、在中外节日里进行礼仪教育活动
幼儿都是喜欢过节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爱热闹、好奇心重等心理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指导儿童动手为家长制造一份新奇的贺卡、画一幅图等作为礼物,写下最希望对父母说的话;提醒、督促儿童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时候献上自己的礼物,并在那一天特别体贴父母的辛劳,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让父母开心;在元宵节、端午节圣诞节、儿童节、元旦等节日,送给同伴等亲手制作的礼物,在教师节送给教师礼物等。一定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体会到自己的付出让别人高兴的快乐,形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五、在生活中日积月累巩固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的内容蕴含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而,因此,礼仪的内容决定了礼仪教育应是在生活中习得,并应用于生活中。如:来园、离园能主动向老师、阿姨鞠躬打招呼;能友好和同伴相处;能文明用餐;能安静入唾,不影响他人睡眠等等。虽然生活是自然、随意、漫不经心和未经系统设计安排的,所以在教育教学效果,没有集体教学來得立竿见影,但是生活又是口复一日的不断重复,使得我们可以进行长期的规则,并日积月累的形成和巩固良好的礼仪。
六、家园达成一致塑造幼儿完美形象首先,向家长介绍幼
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对幼儿礼仪教育目的.促使家长能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展礼仪教育,到达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其次,和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络,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和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的各项礼仪的表现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
要想让幼儿真正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必须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细节抓起。除了幼儿园专门的培养,同时也要向“家庭”这一重要的阵地进展浸透,家园有效结合,将“文明之种”播下,促使进步家庭文明程度,为整个社会的文明化进程做好铺垫。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一日生活
礼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行为艺术,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使得生活与工作环境更加和谐。所以假设想使得礼仪教育更加具有时效性,必须将礼仪教育融入到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与细节,使得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感受礼仪的魅力,养成讲礼仪的行为习惯。
一、在教学中渗透,丰富礼仪认知
教育学认为: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与互动是课堂教学的规律,德育与智育血肉相连,相互促进。因此,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如:在组织社会活动《谁做得对》时,首先让幼儿观察图片,说说“哪个对”、“哪个错”,然后再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应该怎样做”,通过讨论、争辩,使幼儿懂得了在公共场所应该怎样做,丰富了幼儿对公共场所礼仪的认知。然后通过欣赏歌曲,使幼儿懂得了不小心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要说“对不起”,请求别人的原谅。可见,有计划的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可以使幼儿学到一点知识,懂得一点道理,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
二、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方法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基本礼仪,主要有基本动作、礼貌用语、个人礼仪、基本交往。二是家庭礼仪,主要有尊敬长辈、行为习惯。三是幼儿园礼仪,主要有入园离园礼仪、课间盥洗的礼仪、教学活动的礼仪、户外活动的礼仪、进餐礼仪、午睡礼仪。四是公共场所的礼仪,主要有行走、乘车、公园、遇意外等公共场所的礼仪教育。依据这四部分内容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张扬儿童心理”的游戏童谣法
童谣语言明快、生动,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对于孩子有着挡不住的诱惑。如:小班的“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许多小泡泡;手心冲冲,手背冲冲,冲出干净小小手”;中班的“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客人走,说再见,挥手目送到外面”;大班的“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横穿马路离不了“……朗朗上口的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在游戏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 鸣,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具有现实操作性,成为了幼儿园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看得见学得上”的榜样示范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说出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榜样示范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榜样示范包括教师示范、家长示范和礼仪之星示范。在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在学习活动中着重培养幼儿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说出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榜样示范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榜样示范包括教师示范、家长示范和礼仪之星示范。在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在学习活动中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坐姿”“站姿”“行姿”等,促进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同时,以“6+1”(即6个成人与一个孩子)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带动家人,也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持续性。
(三)“示范——演习——指导”的行为训练法
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不良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为训练来纠正。如:小班幼儿搬动椅子有时喜欢拖着走或将椅子高举过,这些行为既不安全也不文明,我们在“小椅子笑了”的活动,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师正确示范——幼儿模仿练习——反复提醒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正确搬动椅子的方法,促进幼儿轻拿轻放椅子的良好行为的养成。又如:幼儿来园的问候,通过入园晨检时的提醒、老师的晨检接待、离园接待、角色游戏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幼儿问好行为,形成了良好的问候礼仪。行为训练法通过外力因素的行为作用,锻练孩子的适应性,并调动起孩子内在的积极性,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
(四)“潜移默化”的标记提示法
标记是为了规范幼儿的行为,让幼儿在共同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规范,不影响和干扰他人;提示图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某些能力和技能。如:活动室的玩具柜和筐都贴上图形或编号等对应的整理标签,让幼儿懂得物归原处,从而规范幼儿整理习惯;生活区张贴洗手、穿脱衣裤、进餐等步骤图,为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提供暗示性环境;饮水机处,地板标上进出的方向箭,提示幼儿不拥挤、有序进出接水。幼儿一旦在幼儿园生活中形成了看标记和提示做事情的习惯,他们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寻找便捷的生活方法。
三、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四、在中外节日里进行礼仪教育活动
幼儿都是喜欢过节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爱热闹、好奇心重等心理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指导儿童动手为家长制造一份新奇的贺卡、画一幅图等作为礼物,写下最希望对父母说的话;提醒、督促儿童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时候献上自己的礼物,并在那一天特别体贴父母的辛劳,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让父母开心;在元宵节、端午节圣诞节、儿童节、元旦等节日,送给同伴等亲手制作的礼物,在教师节送给教师礼物等。一定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体会到自己的付出让别人高兴的快乐,形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五、在生活中日积月累巩固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的内容蕴含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而,因此,礼仪的内容决定了礼仪教育应是在生活中习得,并应用于生活中。如:来园、离园能主动向老师、阿姨鞠躬打招呼;能友好和同伴相处;能文明用餐;能安静入唾,不影响他人睡眠等等。虽然生活是自然、随意、漫不经心和未经系统设计安排的,所以在教育教学效果,没有集体教学來得立竿见影,但是生活又是口复一日的不断重复,使得我们可以进行长期的规则,并日积月累的形成和巩固良好的礼仪。
六、家园达成一致塑造幼儿完美形象首先,向家长介绍幼
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对幼儿礼仪教育目的.促使家长能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展礼仪教育,到达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其次,和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络,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和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的各项礼仪的表现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
要想让幼儿真正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必须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细节抓起。除了幼儿园专门的培养,同时也要向“家庭”这一重要的阵地进展浸透,家园有效结合,将“文明之种”播下,促使进步家庭文明程度,为整个社会的文明化进程做好铺垫。
- 【发布时间】2024/6/6 16:07:18
- 【点击频次】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