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分数计算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分数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教学,也是小学学习阶段较为抽象的、复杂的学习概念,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分数的内容较少,所以分数教学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是重点难点,尤其是学生进行分数计算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难以避免的错误。为了解决分数教学难,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分数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等问题,提高学生对分数计算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数计算的正确率,我确定了对本专题的研究。怎样改变学生对分数计算的抵触情绪,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数计算水平?通过近3年积极的探索和不断的实践研究,我总结出分数计算教学的策略:1、寻找生活中的分数。2、利用活动丰富课堂。3、数形结合教学。4、利用转化思想方法。最后我惊喜地发现:1.学生对分数计算的兴趣提高了;2.学生的分数计算水平提高了!此项研究,提高了我科研水平,收获颇丰,但遗憾犹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计算策略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现阶段学校学生分数计算主要面临的问题:
1、计算正确率不高。
2、学生对分数计算兴趣不浓。
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要提高分数计算能力,就必须进一步研究中高年级学生分数计算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数学本身的规律,提高学生学习分数计算能力的兴趣。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我们课题组设定了一个研究课题“小学数学分数计算教学策略研究”。
关于分数教学,国内有关分数教学的论文主要有:赵云峰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初探—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为例》中从三个方面谈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数运算能力。费岭峰在《在意义理解中实现探究的价值—对“分数乘分数”算法探究的思考》一文中指出探究算法,有利于提高对运算意义的掌握,有利于建构运算法则。汪泰、董雪云在《“简单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之中教学实践从动手中探索加法,迁移中自悟减法,练习中强化方法等几个方面做了些阐述。综上所述,我国的分数教学研究大部分停留在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上,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能够系统的研究分数的教学策略,不过以上经验总结对分数计算教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以及理论依据。
二、研究的原则
情景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参与性原则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开展学生分数计算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通过开展学生分数计算研究,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使用各种分数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分数计算的正确率。
3.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四、研究的内容
西师版三年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法、六年级上册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数学分数计算教学,主要针对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和比较简单的分数乘除法。
五、研究的办法
1.文献研究法
参照、借鉴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资料,采用纵向、横向等方法进行比较,找出新的突破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论。
2.课例研究法
选择典型的教学个案进行研究,分析教学中有效和无效现象,探讨有效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实践。
六、研究的对象
宜宾市三江新区宋家中心小学校三至六年级部分班级。
七、研究的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通过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状况,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形成研究方案。
2、实验研究阶段制定出问卷调查表,调查分析学生在中高段分数计算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形成调查报告;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研究在中高段提升分数计算能力的应用策略,记录典型教学案例和实验中的体会、问题、方法。开展实验专题交流活动,探讨分数计算能力的培养模式,组织教师撰写实验论文或典型案例分析,并进行交流评比。?
3、实验总结阶段围绕研究课题上研讨课,运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研究论文或结题报告及案例,完成结题工作。
八、采取的措施
(一)调查分析,拟定研究方案
1.调查准备。
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围绕是否喜欢分数、是否喜欢分数计算、分数计算的正确率等方面编写调查报告。
2.调查实施。
确定实验班级,调查学生目前分数计算的状况,首先选定3-6年级部分班级的学生和全校教师作为调查的具体对象;再让学生参与具体的实践操作;最后整理调查材料,保证材料符合本课题要求。
3.调查分析。
找出本校在教师在分数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分数计算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寻找一些共性问题,然后通过成因预设一定的改进策略。
(二)机制保障
1.学校领导层面做到指导、督促与检查相结合。
2.参与研究的教师做好学生作业情况的收集。
3.开展与分数计算相关的活动,收集资料,积累研究的各项成果。
(三)践行研究计划,务实研究
1.研究论证课题,形成研究方案。
2.开展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3、课题组线上交流互动。
九、研究的成果
1.认识性成果
(1)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提高了课堂效益。
(2)学生学习兴趣浓了,计算正确率提升了。
2.操作性成果
(1)物化形成了数学分数教学教学设计。
(2)探索总结形成了小学数学分数计算教学策略。
3.实践性成果
(1)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及教学能力提升
近3年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有多篇论文等在各级论文及案例评比中获奖。(详见成果论文集)。
(2)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参加各种比赛成果显著。(详见成果学生获奖)
十、研究尚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分数教学时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研究只针对分数计算教学,研究方向仍有局限性。
2.开展活动的形式还可以更加丰富。
3.缺乏对学生学习机制的管理,可以增加相应的奖惩机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赵云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初探—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为例》——百度网
[2]费岭峰《在意义理解中实现探究的价值—对“分数乘分数”算法探究的思考》——百度网
[3]汪泰、董雪云《“简单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百度网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计算策略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现阶段学校学生分数计算主要面临的问题:
1、计算正确率不高。
2、学生对分数计算兴趣不浓。
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要提高分数计算能力,就必须进一步研究中高年级学生分数计算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数学本身的规律,提高学生学习分数计算能力的兴趣。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我们课题组设定了一个研究课题“小学数学分数计算教学策略研究”。
关于分数教学,国内有关分数教学的论文主要有:赵云峰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初探—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为例》中从三个方面谈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数运算能力。费岭峰在《在意义理解中实现探究的价值—对“分数乘分数”算法探究的思考》一文中指出探究算法,有利于提高对运算意义的掌握,有利于建构运算法则。汪泰、董雪云在《“简单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之中教学实践从动手中探索加法,迁移中自悟减法,练习中强化方法等几个方面做了些阐述。综上所述,我国的分数教学研究大部分停留在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上,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能够系统的研究分数的教学策略,不过以上经验总结对分数计算教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以及理论依据。
二、研究的原则
情景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参与性原则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开展学生分数计算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通过开展学生分数计算研究,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使用各种分数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分数计算的正确率。
3.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四、研究的内容
西师版三年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法、六年级上册分数的乘除法。小学数学分数计算教学,主要针对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和比较简单的分数乘除法。
五、研究的办法
1.文献研究法
参照、借鉴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资料,采用纵向、横向等方法进行比较,找出新的突破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论。
2.课例研究法
选择典型的教学个案进行研究,分析教学中有效和无效现象,探讨有效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实践。
六、研究的对象
宜宾市三江新区宋家中心小学校三至六年级部分班级。
七、研究的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通过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状况,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形成研究方案。
2、实验研究阶段制定出问卷调查表,调查分析学生在中高段分数计算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形成调查报告;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研究在中高段提升分数计算能力的应用策略,记录典型教学案例和实验中的体会、问题、方法。开展实验专题交流活动,探讨分数计算能力的培养模式,组织教师撰写实验论文或典型案例分析,并进行交流评比。?
3、实验总结阶段围绕研究课题上研讨课,运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研究论文或结题报告及案例,完成结题工作。
八、采取的措施
(一)调查分析,拟定研究方案
1.调查准备。
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围绕是否喜欢分数、是否喜欢分数计算、分数计算的正确率等方面编写调查报告。
2.调查实施。
确定实验班级,调查学生目前分数计算的状况,首先选定3-6年级部分班级的学生和全校教师作为调查的具体对象;再让学生参与具体的实践操作;最后整理调查材料,保证材料符合本课题要求。
3.调查分析。
找出本校在教师在分数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分数计算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寻找一些共性问题,然后通过成因预设一定的改进策略。
(二)机制保障
1.学校领导层面做到指导、督促与检查相结合。
2.参与研究的教师做好学生作业情况的收集。
3.开展与分数计算相关的活动,收集资料,积累研究的各项成果。
(三)践行研究计划,务实研究
1.研究论证课题,形成研究方案。
2.开展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3、课题组线上交流互动。
九、研究的成果
1.认识性成果
(1)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提高了课堂效益。
(2)学生学习兴趣浓了,计算正确率提升了。
2.操作性成果
(1)物化形成了数学分数教学教学设计。
(2)探索总结形成了小学数学分数计算教学策略。
3.实践性成果
(1)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及教学能力提升
近3年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有多篇论文等在各级论文及案例评比中获奖。(详见成果论文集)。
(2)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参加各种比赛成果显著。(详见成果学生获奖)
十、研究尚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分数教学时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研究只针对分数计算教学,研究方向仍有局限性。
2.开展活动的形式还可以更加丰富。
3.缺乏对学生学习机制的管理,可以增加相应的奖惩机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赵云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初探—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为例》——百度网
[2]费岭峰《在意义理解中实现探究的价值—对“分数乘分数”算法探究的思考》——百度网
[3]汪泰、董雪云《“简单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百度网
- 【发布时间】2024/6/6 16:30:34
- 【点击频次】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