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探究

 

【作者】 肖佑平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杨家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以及实用性较强的自然科学,这门学科的知识要点较多,且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较为复杂,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从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概述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能力;策略探讨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不断探索教学方式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得到更全面、更好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是摆在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自主学习能力概述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的能力。它包含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自主性,遵守学习纪律和学习规范的自律性,自我反思和评价学习过程的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自主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和能力,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根据学习任务和目标,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这些学生也具备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主动采取改进措施。自主学习能力还包含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还能够评估方案的有效性,并做出正确的决策。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这种能力不仅在学习中有用,在生活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2、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2.1 树立学习信心,增强独立学习意识
  树立学习信心和增强独立学习意识是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策略。这一策略建立在教育心理学和自我效能理论的基础上,旨在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学习信心是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和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念,而独立学习意识则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两者共同促使学生更具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2 营建互动、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结合多种教学方式转变以往枯燥、沉闷的教学氛围,营造具有互动性、趣味性的学习氛围,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和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的意见。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发表意见,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支持,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进步和努力,而不仅仅关注得分。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互相学习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通过这样的鼓励和激励,学生能够建立起自信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2.3 深度合作探究,促进积极进取
  合作学习是从单人式学习转变为多人式学习,教学活动更加宽松,没有太多纪律限制,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更高,合作探讨能够激发学生头脑风暴,提升数学知识理解,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否则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容易随大流,反而不利于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提升,然后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地理解为根本,相互之间展开探讨,或将教学问题答案拿出来对比,合作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自主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还能够看到优秀学生身上的优秀表现,自身会慢慢成长,也有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2.4 以问题为核心,充分发挥质询作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想巩固和提升初中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教师必须在课堂引入环节,做好相关设计工作,利用提问题的方式发散学生思维,进而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利用探究型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以此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过去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主要以记忆性问题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课本复习和作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低。所以,教师可以在问题中强调研究性,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融入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5 注重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常常只重视教授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缺乏学习自主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就必须持续地对其进行培养,而合作学习是一种十分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通过满堂灌的方式来进行知识讲解,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缺乏学习兴趣。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并对其进行持续地培养。
  2.6 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主,重视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学生在课上对知识掌握很好,但是在完成课后练习时,却不能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停留在表面,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这与机械灌输式教学方式有关。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将着重点放在学生学习过程上,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让学生亲身体会知识的探索过程,锻炼学生独立进行思考,教师要减少在学生思考问题时的干预,这样在学生自己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就会运用相同的思维,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出现学生学会了知识但不会进行运用的问题。
  2.7 创新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评价是教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提供反馈和指导。教师应该建立一个多元化和全面化的评价体系,涵盖数学学习的不同方面,如知识、技能、态度、策略等。教师还应该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测验、考试、作业、项目、作品集、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困难。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建设性的反馈,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设定清晰和现实的学习目标,规划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让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监控自己的进步,调整自己的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提前掌握学生认知水平与兴趣爱好,因材施教,设计挑战性与趣味性较强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发表观点,让学生运用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中,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兰.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中国新通信,2019,21(18):164.
  [2]罗丽红.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才智,2020(7):19.
  [3]檀子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8(26):24-28.

  • 【发布时间】2024/6/6 16:30:50
  • 【点击频次】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