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创意式教学

 

【作者】 高一丹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蕨溪镇蕨溪学校大坪小学校区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国家教委《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美术教育改革的方向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它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长信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讲创意转化我具体成果。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大胆地进行创意美术教学的尝试,提出以多元化的创造性教学为手段,画种新颖,制作独特,内容丰富的活动形式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个性全面发展。
  关键字:小学美术;创意式教学
  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它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
  一、美术教师要在美术课堂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知道,我们美术教师就是要用美术这一艺术特质,在小学美术课堂,对小学生进行创意教学,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美术的艺术特征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有益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加之美术本身具备创新的特点,很容易调动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灵感,挖掘、发挥其潜能。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极为重要的,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
  当然,在这当中,需要一种载体来与学生交流,这就是美术教材,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授课,就要利用教材的内容,并加以自己的教学创意,联系美术教材给学生讲授美术课程。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创新素材,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拓新创作工具与材料,尝试各种绘画技巧
  几乎任何一种材料都可用于美术目的。有些是传统性的如铅笔、水彩、蜡笔、橡皮泥、各种纸张等,有些材料是用于别处的,但也可以用于美术用途,如布片、毛线、木头等;第三类是那些通常被認为与艺术毫无关系,却偶尔被用于种种艺术表现形式中而又有着特别的效果,如:废旧的饮料罐、废纸盘、碎瓷砖片、废塑料管子、瓶盖、洗衣粉、盐、沙、电吹风等等。在美术教学中,尽量多为少年儿童配备美术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在实施美术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成为同乐共享的知心朋友,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变学会为会学,充分调动起直觉能力。同时,学生还能从工具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但是如果提供的材料是单一的、固定的、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不断地拓新创作工具材料,引发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情趣盎然。
  对工具和材料的选用,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如装饰画一课,讲解了装饰画的种类、画法之后,就鼓励同学可选择各种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制作,力争新颖,并展示教师平时搜集的学生作品。等学生作业完成后,真是精彩纷呈:有果壳贴画,蛋壳布贴画,卵石画,各色纸贴画、布贴,当学生发现别的同学那别出心裁的材料、巧妙的构思后,更是兴趣盎然,开阔眼界,也为其直觉提供鲜明生动的感性材料,甚至还会利用课余时间,依靠自己的直觉能力材料,并且还能自己动手做出有情趣的作品来。
  三、鼓励学生思考和质疑,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综合性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美术想象和创造的特点,构建更具开放性的课堂,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思考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意识和问题意识。与传统的说教方式不同,现代化小学美术教学更加重视强化师生互动,通过设问的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并支持学生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质疑空间。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更系统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联想,给予学生更加充足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在解析问题中感知美术学习和创作的趣味性。例如,在《好大一幅画》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展示篇幅较大的绘画作品,并抛出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讨论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如在对《清明上河图》进行简单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这画的是哪里?这些人都在做什么?”等问题。借助趣味化问题引导学生紧跟教师的步伐进行探索,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解析,将静态的绘画欣赏课变成动态的探究场景,进而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走出美术课堂融入生活丰富想象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艺术的气息,只是缺乏被发现的眼睛。小学阶段,不要求学生的美术作品层次的提升,重要的是不要抹杀掉孩子们童心世界的想象力,它是萌发创新意识的原动力,孩子的内心是有着充满神奇幻想的丰富空间。当前的美术教学多数是在教室中完成,学生也多是临摹一些现成的美术作品,学生们受老师的影响也非常深,一直都在模仿老师,认为和老师画出的作品越像越证明自己的绘画水平多高,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处于模仿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参与指导,数学论文课堂主要以学生为主来进行教学。教师应对美术课程有所改革,让美术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室内,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程的需要带着学生们走出课堂,适时体会课外教学带来的效果,让学生们更亲近大自然,寻找自然界带来的艺术灵感,从生活中寻找艺术美。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也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为了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就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创新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要让小学生具备创意的思维,就要采取在美术教学上的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我意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发布时间】2024/6/6 16:31:44
  • 【点击频次】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