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

 

【作者】 刘燕清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庙坝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史料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发展有着一定促进作用。史料作为一种可以将历史较为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重要学习资源,能够给教师提供多样的教学机会,同时也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让初中历史教学变得简单化。
  关键词:历史教学;史料教学;策略探讨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价值与运用,强调史料在历史教育中的重要性。史料作为历史研究的基础,不仅需要精心选择,还需要适度扩充其数量和种类,以支持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史料教学的应用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这也要求教师在利用史料展开教学时,要合理安排相应的史料资源,切忌一直拓展史料,要有机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和史料对学生展开教学,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史料教学的重要意义
  史料是连接人们与历史的桥梁,通过史料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全面、系统的认识。首先,史料是呈现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载体,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史料教学辅助史事的解析,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与现象的理解与掌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新课程改革倡导丰富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多样性需求。史料内容相较于教材文本有更强的趣味性和故事性,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历史的本质与规律。
  二、史料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低
  在史料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可能面临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教育背景和兴趣等因素。一些学生可能习惯了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而不习惯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史料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需要他们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分享观点。对那些习惯被动学习的学生而言,这种转变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适应。有些学生可能来自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缺乏参与互动式学习的机会。他们可能没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因此史料教学法下的课堂互动,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应。史料教学法强调历史史料的分析和研究,如果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可能会导致他们对课堂内容缺乏积极性。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历史事件或主题缺乏兴趣,或者他们之前的历史学习经验没有引发他们的兴趣。课堂互动的不足可能降低了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他们的学术表现。
  (二)未科学地选择史料
  历史教学过程中,史料的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史料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有时教科书上的这些历史知识可能显得相对抽象,这会让学生感到与历史事件之间存在一种距离感,从而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这种隔阂主要是因为历史知识与学生当前的生活背景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准备课程时应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合理选择与教科书中的相关史料。这些史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与历史事件的情感联系,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吸收这些知识。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史料教学理念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帅应将立德树人作为历史学科核心育人目标之一。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进行分析。第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通过阅读大量优秀的历史资料,从中提炼出有关家国情怀教育的相关内容。第二,开展实践活动,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家国情怀教育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第三,注重人文精神培养,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行为习惯,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四,强化历史思维能力训练,通过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以后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社会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探究史料,促进深入理解知识
  在探究史料的阶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所选史料进行详细研究。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史料中的内容。我们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要促使学生认真阅读史料,深入理解史料的内容,准确调用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围绕史料开展交流活动。通过合作,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分析史料,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史料,并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以“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内容为例,可以介绍楚王问鼎的典故,促进学生了解东周时期王权衰落的历史。
  (三)巧妙运用故事历史资料,增加课堂趣味性
  对教材中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内容,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有真实的历史资料,对此,教师在展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时,可以巧妙利用故事历史资料,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师搜集相应的史料,对不同的知识内容进行补充教学,在课堂中以幽默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欢乐的状态,可以让学生在听历史故事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历史人物,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接受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内容。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强化学生对史料的应用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要确保使用史料教学的精细度,不管是教材中所包含的史料资料,还是课外补充的史料资料,或者是文字、图片等不同类型的史料资料,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期间进行精细化的解读,确保在课堂中给学生呈现出史料资料包含必要的重难点知识,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快地理清不同史料资料之间的关系,进而对相应的史料资料进行分析,强化学生对史料的应用能力。当学生通过史料资料进行学习时,教师要有效点拨学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所存在的疑惑点,且对该疑惑点进行分析和解决。从学生存在的疑惑出发,联合学生已学的历史知识内容,让学生合理地进行归纳,透彻地了解到不同史料材料中所包含的历史知识,结合现有的问题,对学生制订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水平。
  (五)提高学生参与度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进行及时的反馈和鼓励,从而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历史史料的分析和讨论。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参与。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分析和讨论史料。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合作精神,使他们更有动力参与课堂活动。小组讨论还可以让学生分享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以丰富课堂的讨论和互动。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扮演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或角色,参与历史情境的再现。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动机,这增强了他们的历史情感和情感参与度。
  初中历史教育中的史料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路径。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与应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锤炼思辨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这些都将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然而,史料教学法的应用需要克服一系列挑战,包括史料选取、学生参与度和教师专业知识。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一教学法,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设计,提高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参考文献:
  [1]高蓉蓉.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1(26):139-140.
  [2]贾云.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分析[J].爱情婚姻家庭,2021(1):2.
  [3]向正权.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分析[J].明日,2017(42):1.
  [4]刘红艳.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J].中外交流,2018(47):361.
  • 【发布时间】2024/6/6 16:39:16
  • 【点击频次】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