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探析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周晓林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个人素质的关键阶段。优秀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未来发展十分重要,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实现。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成绩十分优秀,进入中学后分数一落千丈,并且很难得到大幅度提升,这是因为在小学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单方面重视表观分数的提升,导致孩子无法获得应有的学习能力锻炼。同时,也不乏小学成绩一般,但是兴趣广泛,进行大量阅读的学生,步入中学中学后基础扎实,学习能力极强,成绩稳步上升。因此,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为研究对象,对整本阅读教学活动展开分析,希望能够引起老师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养成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体阅读;策略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仅仅把鱼送给缺少食物的人远远不够,还需要教会他人怎样去钓鱼。这也就是说,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习能力的养成和提升以阅读为基础,小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语文老师要恰当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能力提升,大量的阅读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觉意识。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首先应该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也就是说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比如说可以积极加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丰富图书数量和内容,不断地提升图书馆管理员的综合素质,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家庭中也应该为小学生营造一种阅读的良好氛围,比如说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图书角,放置一些有益小学生的图书供学生阅读,也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立足实际,推荐有益的阅读文本
  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随意性,他们对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更带有个人的喜好性。按照推荐书目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常用做法。但目前国内推荐书目种类繁多,内容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通过了解学生的阅读实态,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结合高年段语文教材的编排,帮学生选好整本书阅读的文本,制定出每个阶段的阅读书目,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体验活动。
  (1)“篇一本”结合。我们现在语文教材里的不少课文都是一些长篇小说的节选。如果仅仅学习这些所谓的节选的文本,我觉得不能足以引导学生领略整部文学作品的真正魅力。所以说,整本书阅读应该成为语文教材的有益补给。
  (2)系列阅读。我们的教材由于时代及篇幅等的局限性,不可能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不可能迎合不同孩子的不同口味。所以我们可以在整本书阅读中,开启“系列阅读”模式。
  三、引导学生从“主问题”中理解内容
  每个学生阅读整本书之后对书中的内容都有不一样的理解,针对每一个学生,整本书教学侧重点也不一样。基于此,教师要提炼出书中作者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将之设计为主问题,让学生透过语言现象理解语言本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带着“主问题”利用互联网检索相关书籍的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建立这个结构框架的。这就要求学生从作品的细节入手去品味与思考,从而真正理解作品的意义。例如,在阅读《西游记》整本书时,教师可以从检索思维导图任务入手,先让学生整体理解故事框架与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教师再设计阅读“主问题”,让学生综合性地表达观点,促使学生以反思评鉴的方式突破思维定式。笔者设计的“主问题”:结合作品情节,说说师徒四人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些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于是,学生开始围绕“主问题”利用社交软件进行讨论与探讨。
  四、阅读过程,方法众多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引发学生进行质疑与思考,让学生深入理解书中的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水平,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的目的。
  (1)指导学生绘制人物关系图。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书中的人物众多,关系复杂,难以理清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导致对书中的内容不理解。因此,教师要在阅读开始时,先指导学生绘制人物关系图,帮助学生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再联系人物之间发生的事件,方便学生理解书中的内容。例如,在进行《夏洛的网》整本阅读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绘制了人物关系图(图1)。
  (2)指导学生绘制故事情节图。所谓故事情节图,就是根据书中的线索理出故事情节,并把故事串联起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整本书的故事内容,梳理出整本书的事件顺序。例如,《夏洛的网》一书是通过小猪威尔伯的命运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的,笔者指导学生绘制了如下故事情节图(图2)。
  (3)借助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并重、图象式的思维工具,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书本的结构图式化、可视化,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把握整本书的脉络,展开联想,进行质疑。
  (4)举办读书讨论交流会。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阅读可以给学生带来新的想法、新的视野、新的思路,提出新的问题,引发新的思考。教师可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结束后,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感想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让他们的思想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流,形成新的思想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的阅读时,可以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在举办主题读书交流会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准备好发言稿,或者写好分享的主要观点。在具体的交流环节,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三分钟的交流展示时间。学生在实际展示的过程中,运用了较多的展示方式,由于教师赋予了学生决定展示方式的权利,学生纷纷发挥个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展示交流。例如,有的学生通过演绎的方式,将整本书中印象最深的板块表演出来,推动整个阅读交流会走向高潮。还有的学生在阅读完整本书之后以诗歌的方式进行呈现,向大家展示自己理解的“鲁滨逊”这一人物:“在荒野中求生,你用最原始的方式打开了生的希望,你用最原始的方式传播了文明的火种,用最原始的方式打动了一个原始人的心。”最后还有学生以读后感的方式交流了自己的感悟:“我没有想过听起来很悲惨的孤岛遭遇也能够被描写得如此生动有趣,在这本书中,我学习到了坚持不要放弃,也学会了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在学生交流完毕之后,教师再进行深入的点评,为学生的发言增光添彩,通过教师的点拨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
  六、阅读延伸活动
  整本书交流结束后,这个阅读的链条是不是就断了?还没有,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抓住机会,进一步引导阅读活动到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这是“班级图书的延伸”。这些延伸应该是多维度、多角度的。我们可以由一本书延伸到一类书,我们可以由一本书走进这个作者的一系列,或者走进相同主题的其他书籍。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将阅读视角深入到艺术和生活等更加广阔的领域里。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中的共读和自由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同时一定要以学生为阅读的主体,悉心教育,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各种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学会有效的阅读方法,快乐阅读,喜欢上阅读。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阅读方向,因而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某一主题进行层层深入地探究;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分享,促使他们能够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牢牢地把握相应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成效;可以鼓励学生完成读后感,促使学生能够在总结自己阅读感受时,增强自己对于相应内容的把握,这对于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

  • 【发布时间】2024/6/6 17:30:12
  • 【点击频次】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