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 蔡 让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如何培养学生预习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养成自主学习目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探索的问题。笔者从强化学生预习能力的重要性,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预习能力;培养
  古人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时代发展迅猛的今天,人们想要在各方面取得成就,一方面要看其掌握知识的程度,还要关注是否拥有能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学能力是人进行创新研究必须有的素质,但它不是一个人天生具有的,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中最基础的时段,同时小学语文在基础学科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素质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预习内容要有选择性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繁多,语文教师在给学生设置预习时,一定要在内容上有所选择,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不需学生完整预习,可以从教材中选取符合本班学生学情、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部份内容让学生进行预习。预习任务的在设计时,就要为学生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为课堂上实现教学目标作铺垫。同时预习设计还要力求具有趣味性,小学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这点在设计时增加一些环节,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投入到预习中去。
  例如在进行《落花生》的语文知识教学时,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我会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设置难度适中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先回家去了解花生的耕种过程,了解花生的用途和制作方法,思考一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等。由于预习是学生自学的开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水平的途径。所以在进行这部分的语文知识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去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什么,和教材有什么联系,教师在上课时通过课前设疑提问,来激发学生的预习动机,让学生能够做到有效的预习,为实际课堂教学中的推进做好了铺垫,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检查出预习效果良好,课堂气氛也非常的活跃。
  二、教给正确的预习方法
  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能够提前有效掌握新的知识内容,对教材中的字、词完成识记,大概了解教材中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但这要求教师先要引导学生,使他们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预习中有目的地完成,做到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预习才能有所得。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自学能力起到重要引导作用,这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在进行语文课的预习时,做好学生预习指导工作,我主要从以下的方面来进行。1.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在安排学生新课文预习时,首先强调他们要认真通读教材,一遍读识记字词句;二遍读通顺流利;三遍读懂文章的基本内容,体会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运用工具能力。通过字典查阅新字、新词的意义,因为这些内容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学生查阅工具书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3.引导学生现次对课文进行细读,标画出文中的重难点,写出自己对文章中的疑问,并尽可能的去试着理解。4.预习时养成动手记笔记的习惯,通过手脑并用的方式,会让学生更细致地预习文章,将不懂的地方做好明显的标记。如此,学生在预习中会发现新知识,在课堂中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查缺补漏。
  三、分层布置预习任务
  由于小学生受教育的程度和智力因素的影响,他们在知识储备量和学习态度,特别是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可以通过预习来提高学习效率,而有些学生尽管完成了课前预习任务,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如果统一布置预习任务,对孩子来说将是不同的负担。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学习基础、智力因素等客观条件的不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有差异性的预习任务布置,尽量做到分层布置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任务,不至于打击学生的信心,进而逐渐的加大预习任务量,自然而然的就加强了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
  此外小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有对事物关联性无法深层次理解,忽视事物间的内部关联,不能够充分展开思维发挥想象。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体现出就是抓不住文章重点,预习时候知识点比较零乱分散,无法对文章内容进行系统深入的思考。因此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征,差异化的布置预习作业,更能激发学生预习语文的兴趣。
  四、拓展学生预习能力
  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各方面素养都是发展不完成相同的,如果没有借助他人力量的意识和行动,则在今后的发展中,难以有好的成就。作为语文教师来说,在平时教学过程和预习中,有必要需要鼓励学生经常进行合作讨论活动,以达成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样有益于学生自主预习能力实现大幅度提升,达成既定预习学习目标,促进学生个人素养提高。解决学生这个问题,可以让有条件的学生在放学后,聚积在一起完成预习工作,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探讨,发表个人的意见,相互发现自己忽略的预习学习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改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就在锻炼中得以大幅度拓展逐步提高预习水平。
  我在平时教学中,我都会为学生们布置新课的预习任务,鼓励学生自行学习锻炼。但在学生预习期间,我发现有的学生单凭个人,总是出现预习效果不佳现象。于是我就鼓励班级学生通过自由结对组合,组内学生先个人完成预习,再轮流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说出自己预习中的困惑问题,然后由他们一起进行研究讨论,最后解决掉所有问题。学生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取有效的学习方法,还在同学的启发下找寻到解决自身学习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的预习能力就逐步有了较大的提高,最终形成自己个人的预习能力,达到独立自主预习的目标。
  总之学生知识的获取离不开个人预习这一个学习过程。学生个人预习能力的形成与课堂效率之高低,具有不可分割的作用,每位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预习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才有利于课堂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茁壮成长。
  • 【发布时间】2024/6/6 17:30:36
  • 【点击频次】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