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究

 

【作者】 何雪萍

【机构】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不仅可以培养出一批具有数学思维的孩子,还能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奥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孩子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那么数学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变得既亲切又真实。这样,数学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问,而是触手可及、实用的工具。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这种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生活化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既亲切又真实。
  一、生活化教学的核心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核心理念是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认同感,进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教学与生活脱节的弊端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解题技巧和记忆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面对枯燥无味的数字和公式,不但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且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容易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长此以往,大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具体来说,与生活脱节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可能会对学生带来学生兴趣降低、实际应用能力弱、认知发展受限等系列危害。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策略
  要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应注意观察生活、研究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以数学的眼光洞察生活,体会数学的功能与妙趣。从而为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让课堂中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也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从容选择恰当的适合学生心理与年龄特征的内容,激发学生创新心理需求,从而为走进学生心里做准备。其次,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生活化,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要使教学方法生活化就必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带来的乐趣,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彰显自己的创新思维,让学习的动机更加明确,动力更加充沛。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作为教学内容。如教学“秒”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插入一个计时器,让学生静静感受一秒有多长。再让学生分组活动,一个学生用秒表计时,另一个学生尝试做跳跃、拍手、眨眼睛等动作,实际感知一秒内可以完成几次。还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让学生直观感受60秒有多长。通过创设这些与学生生活很贴近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所学知识,把抽象知识具体化,把枯燥学习生活化,学生就会心甘情愿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体验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建立数学学习的兴趣。
  2.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方式
  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地亲自参与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如教学圆面积公式推导时,课前先让学生把课本后面附图中的圆剪下来,再沿着半径剪成许多小的等份,这种动手操作的活动是学生非常愿意完成的事情,大家积极性都非常高。在课堂上再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提示学生:“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求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吗?”引导学生得出我们是把没有学过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那你们能把手中剪下的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学生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摆弄着手中剪下的一个个小扇形。不一会儿,有的组拼成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有的组拼成了近似的梯形,有的组拼成了近似的三角形。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思维,对课本知识也进行了延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学生再也不是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载体,再也不是只会理论的“书呆子”。由此可见,通过接地气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投入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定会是事半功倍的。
  3.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
  为了更好地实现生活化教学,教师还可以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工具,特别是要恰当、正确地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教学5的倍数时,教师出示几组能被5整除的数后,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再分组讨论、交流能被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后,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插入动画,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两人一组限时竞赛,找出动画中不断出现的5的倍数。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大家都竞相上台,下面的同学也处于全身心的投入中。通过这种学生都很喜欢的、很接地气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而这正是传统教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无法达到的效果。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只有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出一批具有数学思维的孩子,这也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之人才,也正是实现教育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宗旨。
  • 【发布时间】2024/6/26 16:59:08
  • 【点击频次】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