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问题串”在促进学生语文深度思考中的应用

 

【作者】 吴京宴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石垭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新课标导学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在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方法与理念也在不断创新。“问题串”教学法作为一种诱发学生思维持续运转的有效教学手段,能够促进学生思有深度,提高他们思维能力和素养。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教学实例探讨“问题串”在促进学生语文深度思考中的应用,并结合新课标中关于学习任务群构建的相关理念分析如何更有效地运用“问题串”教学法,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串”;深度思考;学习任务群
  在全面落实新课标(2022版)理念与要求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授予和常见技能的培养,而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这些核心素养内涵的培养。“问题串”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教学理念而兴起的一种有效诱思方法。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且符合学生思维现实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促进深度思考。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问题串”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中的应用。
  一、“问题串”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问题串”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载体、以获得知识与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法,其通过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由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能够引导学生在由表及里的思考渐进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思维的发散和深入。同时,“问题串”教学法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理念,类同于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得到迅速发展。
  二、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教学展开中的“问题串”应用实例
  “问题串”作为提问法中的一种,其通过富有关联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拾阶而上,直指文本意义内核。这样的“问题串”之所以得到热衷应用就在于其能促进学生思有深度,同时还可促进学生多与文本接触,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接下来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某一课文为例展示如何运用“问题串”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一)初步感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并感知课文内容,如:“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等问题,这样的问题简单易解决,学生在简单阅读中就可完成,这样的实施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课文的整体认识。
  (二)深入探究阶段。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更深入的问题,如“主人公为什么要这样做?”“课文中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的内涵和人物形象。
  (三)拓展延伸阶段。为了走向深度阅读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主人公会怎么做?”“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培养他们道德情感的同时提升审美情趣。
  这些问题在实施中随着教学流程的推进而逐渐加深有难度。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自然也将更加深入。整个过程学生都会受着“问题”的牵引而主动投入到问题解决中。
  三、新课标下学习任务群构建与“问题串”教学法的结合
  新课标提倡构建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驱动促进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同时整合教材内容、情景、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置相互关联和难度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作抓手,让学生在任务解决的实践中得到深度思考并提升语文素养。而“问题串”教学法正是实现这一理念和要求的重要手段。通过设计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串可以将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小任务,通过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的创新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成任务,在实现知识的建构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和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进行某一主题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围绕主题的核心概念、关键知识点和思维能力展开,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群。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思考,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问题串”教学法的实施策略与建议
  (一)精心设计问题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考习惯以及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串,作实施载体。“问题串”应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层次性、情景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
  (二)注重启发引导。在实施“问题串”教学法时,教师应注重启发引导和“问后点拨”,鼓励学生结合文本自主思考、大胆思考。在多数学生思有疑惑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思维活力,解开他们思维困惑,促进他们进行深度思考。
  (三)及时反馈评价。在实施“问题串”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问题解决效果,及时给予反馈评价。通过评价,教师可以知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现实,发现影响学生思考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问题串”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串”,并结合新课标中关于学习任务群构建的相关理念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深度思考,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综合素养。因此,在未来的新课标引领教学的实践中作为一线从教的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问题串”教学法的应用策略以及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方法,为培养更多具有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能力超强的新时代人才贡献自我教育力量。
  参考文献:
  [1]魏文静,问题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9年。
  [2]王洪瑞,“问题串”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2013年。
  [3]贾楠,试论小学语文“问题串”教学的有效设置[J].都市家教,2014年。
  • 【发布时间】2024/6/26 17:05:34
  • 【点击频次】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