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 语文“学教评一致性”的教育教学研究

 

【作者】 杨晓敏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教评一致性”是当前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一个重要探索和发展方向,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的必修课,也是一大难题。如何能做到“学教评一致性”,甚至于做好,这是我们每位老师都要钻研的。本文通过进一步深化教师对教材的理念理解,积极探索新课程、新课标理念下的“学教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旨在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扎实落地,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课标;学教评;一致性;教育教学
  一、项目背景与目的
  教学研究包括课程建设、学习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内容。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强化素养导向”“聚焦学习任务”“关注学习情境”“注重质量标准”,如果我们还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势必满足不了这些要求,而“学教评一致性”就可以,它应该是我们接下来新的追求。
  “学教评一致性”策略下,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涉及到方方面面。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7-9年级学段总体规划及任务分解、每一学期能力素养的达成、单元教学目标的落实与文本特质的识别及其与能力训练的关系等等。因此,为深入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核心素养导向下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将新课标的精神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落地,还需要老师们不断研究、实践和反思,明晰“学教评一致性”的教学流程,从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二、“学教评一致性”的内涵界定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所谓“学教评一致性”是指学习目标、学习评价、教学内容要保持一致,根据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来确定评价任务,再由评价任务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能脱离目标和评价。“学教评一致性”的核心是目标。合理的目标,应该符合国家意志;合理的目标,应该关注学生本身;合理的目标,应该关注包括教材在内的课程资源。“学教评一致性”可以概括如下:“学”指的是:组织的学习活动,即为了达到“教”的目标,设计哪些学习任务、组织哪些教学活动。“教”指的是:通过一个课时或一个单元的教与学,教师想要学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体悟什么”。“评”指的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及时对学习活动进行反馈和矫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然而,面对教学,我们问得更多的是“教什么”“怎么教”。检视课程实施成效,我们才无奈于学生有没有学会、学会了多少。反思教学效能,很多时候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要归咎于目标偏离、目标模糊,或是目标明确但“学教评一致性”游离于目标。这是“学教评一致性”的“硬伤”。
  三、语文实施“学教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索
  展开“学教评一致性”研究,以学定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让每位教师都能接受“学教评一致性”这个研究方向,首先要帮助教师统一思想,全面理解“学教评一致性”这一理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优化分配学生的学习任务
  “减负”是为了“提质”,减掉强加在学生身上过重的成绩枷锁和负担,提升孩子生命中自然勃发的旺盛的学习动力。“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这是常识,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许多老师一直为此感到苦恼,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掌握并且会用呢?笔者认为,应该牢牢把握住三点要求:一是学生通过这节课将会获得什么;二是学生要对这个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三是学生通过什么途径来掌握。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清楚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归纳了解班内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学习适应性等,尽可能的多接触学生,以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讲授知识,优化分配学生的学习任务,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尊重了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进而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课堂上还存在着诸多薄弱的地方,例如学习目标的确定,存在着过多、过虚、过碎、过随意等缺点。以往的教学都是老师认为哪些需要教,哪些考试要考,就教哪些,没有真正考虑过学生。长期以来,教师不知道该如何确定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和表达教学目标。这种情况频繁的发生,都是没有真正以学生为中心造成的。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的灵魂,教学目标要站在育人的价值起点上,贴近学生来设计。落实到新课标语文课堂教学上,就是要按照“学教评一致性”的框架来建构,一方面教师研读新课标,深挖教材,研究学情,设定适合的目标,为达成目标做好评价标准,评价量规,设置情景,以素养为魂,可操作,都参与,动脑筋。另一方面学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干成什么样,一节课下来有什么收获。
  (三)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学教评一致性”的关键是评价,评价任务必须匹配目标、评价任务必须“让学生明白”、评价任务应积极倡导新课标“大任务”。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后的评价往往很难在课堂上实现,所以我们需要安排课后的作业。这一点必不可少,这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合一的思想,只有通过课后评价,我们才能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以便于下一步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作业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去设计,要有多样化且具有挑战性的内容,题目的类型和知识点挖掘的深度要经过仔细的考量,题目的设计要有层次性,使每一个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又可以带着思考和问题去探索新知,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和求知欲。此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可以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口头叙述,也可以是学习过程中的作品展示,不仅仅局限于考试。由于作业存的方式和学生完成作业的形式上有差异,我们在进行作业评价时,也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实施差异化评价,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充分体现评价的功能,促进学生语文课程全面持续的发展。
  四、总结与展望
  新课标体现了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而“学教评一致性”教育教学是通往新课标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学教评一致性”,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方法与方向,给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教学任务从花架子走向了高效实用;;教学目标从可有可无走向了课堂主心骨;评价任务从漫无目的走向了导航准确。教育是唤醒,是激励,是引领,面对新的教育形势,需要我们全方位的思考,我们必须一马当先。“学教评一致性”是“新课标”时代的需求,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所以每名教师都要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摸索,让“学教评一致性”更好地适应“新课标”政策提出的新要求,有目的地对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改进与提升,让学生在“学教评一致性”上学有所得,使教学效率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竹平.语文课堂学教评一致性的实践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3):15-17,21.
  [2]宋词,郑东辉.学教评一致性的课堂实践困境与突破[J].当代教育科学,2018,(11):22-26.
  [3]孙祎,李美叶.“学教评”一致性设计表达[J].基础教育论坛,2021,(24):54.
  • 【发布时间】2024/6/26 17:06:45
  • 【点击频次】39